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作者:[加拿大]曹星原定价:69.0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著,作者从全新的学术角度出发,探讨了这幅名作的内容、风格、创作年代以及内在含义。在历时十余载的研究中,作者仔细考察了《清明上  相似文献   

2.
再谈《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与予嵩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度第一期《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予嵩先生的《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一文,对笔者往年所撰《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有所指正。很好。回忆当时,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籍此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今天为了更进一步来探讨它,使它在研究中日趋于合理。笔者对于予文有几点不同看法,现在提出,请予先生和其它学者、专家予以指正为幸。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中的“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清明上河图》的卷末处,绘有一个挂着“解”字招牌的铺面。它正当十字街口,一张类似柜台的长案,横堵在敞开的门里面。既无人物,亦无任何货物。这里是经营什么业务的呢? 1958年5月,故宫珍藏的《清明上河图》首次影印出版时,郑振铎先生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对长卷所绘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却唯独没有提及这个铺面。不久,徐邦达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提到:“路南还有挂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后人临摹、仿画了一系列此类纪实性画作,忠实反映了画者所处朝代的风物人情,其中也包含着建筑领域的信息。通过对比各版本《清明上河图》的概况,分别选取北宋张择端版、明朝仇英版以及清院本版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版本画中的六种主要建筑类型,即城门、寺院、官僚宅第、城市民居、酒肆店铺和虹桥,并分别对每种类型建筑进行纵向对比研究。以比对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宋、明、清三朝建筑的部分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5.
《清明上河图》与广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杰出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景象宏伟 ,人物众多。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更为历来的学者所关注 ,同时也是我们对宋代广告传播研究和探讨的珍贵的形象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学术研究强调使用多样性的资料来探讨过往的历史。但是,使用视觉资料(尤其是绘画资料)的历史研究比较罕见。相较文字资料而言,绘画资料可以更加直接地传达当时的社会情景。反映北宋晚期都市与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图卷,在201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被展出,受到日本新闻媒体与广大民众的热情关注。日本学者尝试利用绘画、壁画、雕刻等图像资料,解读宋代都市、社会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根据黄河周边卫南县出土的石刻资料,可以反映开封城外地方商业活动的活跃,可能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也从未停息过。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崔延和《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沛梁...  相似文献   

9.
笔者研究《清明上河图》,所以对宋代汴京城地图甚感兴趣。拙著《清明上河图之综合研究》1967年在台湾出版后,笔者仍不断留意与此有关的养料,积数年所见,搜集到不尽相同的汴京城图九幅: (一)《汴京城圈及穿城汴河上桥梁示意图》,徐邦达绘,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  相似文献   

10.
在CNKI数据库(1979-2013)中,以声景的角度来研究《清明上河图》画卷,属于一个研究空白点。本文以画卷《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景物的动势和神韵,依据R.Murray Schafer的声景分类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景物属性,依次提取了画卷中的各界各类声音和各段声音分布。同时以虹桥节点为例,探索画内"形"、"声"互动、画内画外的互动以及声景表达的显著特色。声景对于传统画卷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模式和角度,应该引起广大艺术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大陆学者王齐洲先生和海外学者浦安迪先生的专著在以文化阐释“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方面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它们为当代读者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提供了两种带有指导性质的“读法”。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周宝珠一、宋都东京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我国十二世纪初的宋代,它伴随着我国古代城市在北宋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变化应运而生,鲜明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城市的历史特征。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亦称东都或汴京,即今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记录《清明上河图》的《向氏评论图画记》一书,是北宋末期的著作。《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后期的开封,是北宋时期新型城市形成的产物,靖康之难中被金军掠夺至北方。该图的创作、流传颇具传奇色彩,而它的世界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文化、精神效益,如开创模仿热潮,成为风俗长卷的代表和市井繁华、全景式作品的形容词,衍生品成为经典的文化产业链,代表国家走向世界,成为当代和谐城市的代表等。这种独特的"《清明上河图》"现象贯通古今,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4.
臣瓒《汉书音义》研究是《汉书》旧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向为古今学者所重视。臣瓒姓名存在六种不同说法,迄今尚无定论。朱希祖曾提出臣瓒为“裴瓒”说,而其文在海外已难寻觅,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研究在海外的顺利进展。朱希祖认为,裴氏为河东名门望族;裴瓒之官职“秘书郎”与“中书郎”职可互通;《晋书·裴瓒传》不载其集解《汉书音义》乃因史笔所讳。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王富仁、汪晖、钱理群等人超越了建国以来的经典鲁迅研究纲领。海外学者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呼应了这个更新,并揭示了一些从前较忽视的问题,包括鲁迅的“传统与‘抗传统’”,以及《野草》的形式创新。然而,无论是海内外学者的新尝试,还是近年来对鲁迅研究的整体性挑战和质疑,都反映出当前鲁迅研究仍缺少开拓,缺少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国外自19世纪中叶就显现出搜求、比较、研究我国西南地区“苗人”分类体系的热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彼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存在关注的盲点,资料收集尚有不少遗漏。作为新发现的文献,成书于150年前的萨默斯的著述应当被视为《百苗图》《黔说苗图》系列典籍在海外早期传播和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该系列典籍研究中对海外文献的最新补充,不仅填补了早前研究中遗留的一些空白,还为深入研究清代《百苗图》《黔说苗图》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参考资料。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该系列典籍及其海外传播状况,不仅能为当代有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增添一些新的史料,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历史及其人群分类具有扩展和补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上河图》所继承的绘画传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振铎先生在其《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郑先生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专讲《清明上河图》所继承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说“它乃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的伟大创作之一,很少有同样的长卷子表现出那末丰富的社会生活来的”。这一论点无疑是完全正确的。郑先生为了说明自已的论点,曾开列《贞观公私画史》中的十七人作品共十九幅,同时又开列了《宣和画谱》中若干同类图画,作为证据。对  相似文献   

18.
宋代市舶抽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舶一司,唐代最先于广州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宋承唐制,先后又在泉、明、杭诸州以及密州板桥镇置司;三百年间,有关海外贸易各项制度日趋完备。《通考》、《宋史》诸书,对宋代市舶制度虽有所记述,但失之简略。近六十年来,日本藤田丰八《宋代市舶司及市舶条例)、、桑原(?)藏《蒲寿庚考》等著相继问世,颇补前史之阙略。两年多前陈高华、吴泰同志《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一书,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海外贸易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之前,海外主要是对《聊斋志异》进行翻译和介绍,未展开学术方面的研究。20世纪以来,海外对《聊斋志异》主要进行了文献考证、思想艺术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聊斋志异》的海外研究,弥补了国内研究文献的不足,深化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拓展了研究路径和视角。比较而言,《聊斋志异》海外研究的文学性、艺术性、表象性研究数量较少,有的存在以偏概全、以虚代实等弊端。  相似文献   

20.
镂葱丝     
李国文 《社区》2012,(32):45-45
看了《清明上河图》,我们知道北宋的首善之区开封.是个繁华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