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新 《东南学术》2001,(4):85-102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文本、世界、历史等等。本文尝试从上述六个方面,探讨德里达思想对传统历史学的认识论、文本叙述和世界观等层面可能进行的解构,并从接受德里达思想的角度,理解传统历史学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王雨辰 《河北学刊》2004,24(2):61-67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引进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以及对科尔施、佩里·安德森西方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误读与错误引申,分析了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基本实践活动和基本特征。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已涌现出许多探讨和研究发展问题的学科,但是这些分门别类的发展研究学科只是从某些特定的视角对发展实践进行研究,往往缺乏一种系统的宏观的哲学层面思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西方以往各种发展观的基础上,以辨证扬弃的方法论特色将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人的发展、环境问题等统一到了一起,形成了全面、科学的发展理论。本文主要就西方国家发展观的历史嬗变过程、中国科学发展观之于西方国家发展观的历史超越、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及内在要求等方面逐一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大历史语境: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视域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发展的三大历史语境: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解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而思考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以及探索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内涵。此外,本文还直面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重要理论挑战,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理论话语回应了世界上种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责难。  相似文献   

5.
涂成林 《学术研究》2003,2(12):47-52
从历史本体论到历史认识论,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分水岭,也意味着历史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向。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同样以历史本体论为研究重点,并且包含了历史认识论的萌芽和胚胎。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既是当代社会实践、现代科学与哲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的理论本性内在地要求在其研究中必须使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同时,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也正是这一方法的动态体现.而且,西方科学哲学在发展中所显现出来的这种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丽 《理论界》2012,(5):66-67
在历史哲学视域内,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本文在简单介绍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马克思唯物性质的历史思想,拟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历史哲学研究思潮下的理论生长点,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潘娜娜 《晋阳学刊》2005,(2):98-102
通常,历史哲学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另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分别被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对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思辨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在解释历史方面的区别,说明解释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性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维科创立历史哲学以来,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的巨大贡献,然而,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曲解,非难和挑战。本文拟就西方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必然性观念及其演变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