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息传播时代编辑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景慧 《云梦学刊》2005,26(1):138-140
网络是出版信息资源在新时代最主要、最基本的新型载体,它把出版信息工作者推向一个全新的工作界面。编辑作为出版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传递、传播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尤其直接、具体,编辑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编辑效率和编辑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与媒介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琪 《北方论丛》2007,(4):55-58
媒介文化的媚俗倾向遭致社会各界的讨伐。减少媒介文化的负面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媒介人"的自觉,也可从不同视角予以审视。为降解这些负面影响,提升媒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素养包括"媒介人"与受众两方面的素养构成,但更重要者则在于媒介自身。为达到提升媒介文化品位之目的,应从精神守望、媒介自觉、正视多层次大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努力。只有提升媒介素养,才能达到提升媒介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失业日益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从现象入手,通过与前两次大规模失业的对比,从宏观经济状况、教育管理者、及大学生自身等角度全面分析了目前以高学历、年轻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失业的主要成因及其特点,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加强全社会媒介素养,从源头上分流高校大学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蓉  滕朋 《兰州学刊》2005,4(5):290-292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体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主义不仅向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蔓延,影响了诸多国家的生活方式;而且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都深受其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渠道对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自身也受到消费主义理念的戕害.本文通过对消费主义本质和特点的探讨,梳理和阐述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大众传媒现状及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对当下大众传媒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全媒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学术期刊编辑身上,就是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具体包括: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辨识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遵守信息伦理的能力。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运用SWOT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优势———学历较高,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劣势———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有待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素养不高;学术期刊编辑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机遇———数字出版的总体进程加快;国家政策支持;国外期刊数字出版机构进入中国;威胁———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学术期刊编辑竞争激烈。提升信息素养不但是全媒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需要,同时更是学术期刊编辑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教育是国际传播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领域,其生发的根由是媒介生态系统的失衡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本文概括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实施系统化的媒介素质教育的作用,即:维护媒介生态平衡,培养公民能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并建设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从而维护公民与媒介、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探讨了我国实施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种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体,给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因而,培养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参与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找寻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举措,使手机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提高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的重要性,指出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以及提高学报编辑学术素养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与政策理论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编辑业务能力一级高山得道德。如此学报编辑才能站在时代与科学前沿,拓宽视野,使学报工作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忙于专业的增设,无暇对其教育行为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研究,也没有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一种“优质公民”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则要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确保媒介素养教育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评估体系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1)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模式,(2)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过程,(3)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项目,(4)评估工作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化媒体下,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除了传统的媒介素养外,还应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官员媒介素养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在社会化媒体下,政府官员的媒介接触情况和在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上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而在与公众的交流意识与能力上的媒介素养还受到职别的高低和政治身份的影响。这表明公务员的权责意识还有待加强。尽管政府官员们都认识到政务微博、微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尤其是领导重视不够,都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此外由于欠缺绩效考评机制和相关的集中培训,导致政府官员在面对时表现得较为被动,出现滞后性以及"躲猫猫"的情况。为此,未来的对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加强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权责意识,面对危机,共同应对。从新闻发言人培训过渡到政府官员媒介素养,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1.
"明星"是商业主义在文化领域渗透扩张的现象,是20世纪大众文化工业崛起的副产品。现代消费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明星文化的繁荣。随着大众传媒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占据媒体的有限版面及时间段,从而进入到了普通大众的视野,成为市民阶层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普通人的身份也一跃而成为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典型宣传...  相似文献   

12.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对普通民众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居民媒介素养展开实证调查,认为应该针对性地综合利用各种渠道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推动市民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策应与配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兴起和展开,就这一研究从四个不同视角如概念涵义、背景视野、知行价值和方法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媒介素养教育要阐释媒介——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层递性内涵,要植入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应有独到的知识理论意义和行为实践价值,要立足于新现象新事物提炼新方法新路径等。  相似文献   

14.
曾海艳 《学术论坛》2012,35(5):200-203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必然要求。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可以通过增强媒介意识、提高媒介能力和加强培训力度提升辅导员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媒介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即主体的拓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契机的同时,也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它对于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手段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多极主体都有明显冲击。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在于从加强合作办学主体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现代传媒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介入及其对于国际化教育的责任感、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加强大众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关心和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媒介素养,从而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工作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编辑职业道德中的种种挑战,编辑应该加强学习,从诸多方面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作为精神文化产物的"把关者",编辑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意识;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宁缺毋滥的精品意识;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介文化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与媒介共存,使媒介为每个人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己成为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的课题,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但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遍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媒体应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环境建构,是我们当下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介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容易在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教育学生理性地认识媒体并有效地利用媒体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成为青年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社会,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态亦会对媒介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制约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新主题,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事实上,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诸多方面是契合的。由此,使得两者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实践中,须进一步优化媒介环境,探索并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无疑是20世纪西方思想舞台上一个令人难解的谜。60年代中期,他凭借《理解媒介》这一由无数神谕般的格言警句构成的论说文集而暴得大名,并被当时的大众传媒吹捧为自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但进入70年代以后,他很快就风光不再,最终在落寞中与世长辞。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他获得了新生,并被谥为网络时代的先知!尽管这次复活在形式上确立了他的当代思想大师地位,但是,关于他的思想贡献、学术影响和思想效应,人们依然众说纷纭、难下定论。有鉴于此,在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和逝世30周年之际,本刊刊发这组专题论文,以期对麦克卢汉及其思想进行批判的再评价,从而推动国内的麦克卢汉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