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具是指在人的面部起遮挡、保护和修饰作用的艺术物件。在人们的心目中,面具是灵魂的载体,是神祗的具体化,它代表着灵魂、精神、神祗、祖先和英雄。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面具的产生有独特的背景,其材质、造型也有独特的要求,而这些都与面具的除灾招福、沟通人神等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具在历史上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祭祀、丧葬、舞蹈、戏剧……;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雕刻、绘画、舞蹈、戏剧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面具相比较,中国面具品类繁多,造型生动,形制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毫不夸张地说,它在世界面具家族中名列前茅,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中国面具文化的发展,大体可分…  相似文献   

3.
萨满面具类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面具是指萨满在祭祀、治病、追魂、驱邪、求子、丧葬和狩猎巫术等神事活动中佩戴和使用的面具,以及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供奉的作为神灵载体的面具。对面具进行科学的分类,是研究的基础。面具的功用为分类标准,同时考虑到面具的质地、造型等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狩猎面具、跳神面具、供奉面具和丧葬面具。  相似文献   

4.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我国古代文献将其称为□头、假面、套头和大面,民间则称之为脸子、面壳和鬼脸等。作为一种人类美学意识凝固而成的物化形态和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面具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巫术、祭祀、丧葬、乐舞、戏剧、镇宅、装饰和各种民俗活动。我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品类最丰富、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面具相较,我国的面具在形制、质地、造型、功用、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本文对面具的界定和分类,主要系针对中国面具而言,未必完全适用于…  相似文献   

5.
方相氏面具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面具中,最脍炙人口,亦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黄金四目”的方相氏面具了。虽然自《周礼》开始,历代文献对于方相氏面具的记载不绝如缕,但迄今为止,不仅考古学家没有发现一面“黄金四目”的方相氏面具,而且人们对它的形制、质地和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关于藏族面具的分类问题,说法各异。笔者采各家所长,对藏族面具的类型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了新议。即宏观上将藏族面具分为功能类型、质地类型和造型类型等三个大类;微观上在三大类型的基础上又细分出若干小类,并对各类的内涵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藏戏及其面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湘辅相承的关系,藏戏因有面具而精彩、古朴、魅力张显,面具因藏戏而传承、熠熠生辉.文章对藏戏的起源,藏戏的剧种、流派和剧目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藏戏面具的形成、类型、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对藏戏面具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之上,结合面具文化所固有的基本性态,提出了面具文化保护的基本模式,即:面具文化的保护要切实可行、运转协调,必须以面具文化为中心,以面具文化的有机载体--傩祭、傩舞、傩戏、傩俗为基础,以面具制作艺人和其载体的传承人为重点,以面具文化的文化生存空间(或叫场域)为依托,建立起一个相互链结的不可分割的保护模式.在具体实施保护的过程中,按照上述模式做到"四个重视":重视面具本身的保护工作;重视面具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重视面具文化博物馆陈列收藏和展出工作;重视面具文化的文化空间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仡佬族傩戏面具山王天子与土家族傩戏开山类型面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类型意义上的不同阶段的表现,而仡佬族傩戏面具山王天子比之土家族傩戏开山类型面具要古老。仡佬族傩戏面具山王天子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上溯到佛家500罗汉的大药尊尊者——中国商代纣王的儿子传说形象——民间山神形象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图像变迁的表现中,更深刻地理解傩戏中这类面具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方面具岩画为对象,从其总体外形特征入手,通过其中典型的太阳神面具,骷髅面具,人面像面具岩画等具体分析北方先民的灵魂观念,宗教观念,生殖观念,揭示面具岩画的神秘本质。面具岩画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其神秘形象下还孕藏着更深更广的涵义,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属于原型范畴,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或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表达。恋爱面具是在恋爱交往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适应恋爱交往活动的必要工具。高校女生恋爱面具的常见问题有四种:恋爱面具的过分认同;恋爱面具缺失;恋爱面具使用不当;恋爱面具异常。针对高校女生的恋爱面具问题,心理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唤醒她们恋爱中的无意识,使她们认识并能够接纳自己的无意识,找回迷失的心灵,从而摆脱精神上的迷惘,恰当地运用恋爱面具。  相似文献   

12.
藏族面具文化是藏文化的一个文化因子。藏族面具文化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色彩鲜艳与和谐、造型夸张与写实、宗教功能突出、质地与造型多样等四个方面。其中造型方面的特点是藏族面具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面具禁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 ,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面具禁忌便是其中之一。面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是神灵、鬼魂、祖先的化身和载体 ,它既是神圣之物 ,也是危险、不祥之物 ,由此产生了对面具的禁忌。本文广泛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面具禁忌现象 ,并着重对贵州撮泰吉面具、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禁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和面具一样,都是用以改变人的形貌的化装手段和文化符号。所不同者,面具系用铜、木、皮、泥等材料制作,属雕塑性化装,而脸谱系用颜料直接在脸上勾绘,属绘画性化装;故有的研究者又把脸谱称为“软性面具”。脸谱可分为戏剧脸谱和社火脸谱两大类,而戏剧脸谱又可根据不同的剧种,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祁剧脸谱、汉剧脸谱、闽剧脸谱、豫剧脸谱、粤剧脸谱、秦腔脸谱等等。社火脸谱与戏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下面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17.
商晓娜 《新少年》2012,(9):26-27
王小天得到了一张鬼脸儿面具。没事儿的时候,他就把面具拿出来,戴在脸上。王小天的妈妈很不喜欢这张面具,她觉得面具太丑了,而且青面獠牙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儿吓人。王小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鬼脸儿面具嘛,不吓人还有什么意思?他渐渐地不满足于只在家里戴面具了,他想戴着面具到外面去转转。不过,妈妈阻止了他,她担心他会在外面闯祸。王小天只好在家里玩儿。他打开了电脑,一个新的恶作剧钻进了他的脑袋里。王小天申请了一个新的00号码,他把  相似文献   

18.
藏族面具在青藏高原及其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往西的羌、彝、普米、纳西、傈僳、怒、独龙、门巴等多个民族居住地区都有分布.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不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一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萨满面具是北方多个民族所信奉的萨满教祭祀时所用的面具,有着广泛的文化蕴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涉及祭祀、民俗、艺术多个领域.其中萨满面具的雕刻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脸谱艺术     
《老友》2003,(6)
我国戏剧中的脸谱,起源于古代的面具。据传,早在公元前的西周就有一种叫作"傩"的乐舞,舞者就带着面具。唐代乐舞中,亦有戴面具的。唐代的崔令钦著《教坊记》中载:北齐兰陵王勇猛善战,但其长相像一个妇人,打仗时敌人不甚畏惧,他就刻了一个形象威猛凶悍的面具戴上,以后上阵,屡打胜仗。他的部下编成了歌谣《兰陵王入阵曲》,以后又发展为《兰陵王破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