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杂文研究的新镜角新拓展──评《新文化先驱的文体选择──论鲁迅杂文文体精神》龙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杂文是一种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创新文体。鲁迅杂文研究和鲁迅的其它门类的研究相比又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很难出现出类拔萃的新拓展和新突破。李德尧先生经多...  相似文献   

2.
“荒诞文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诞文学的经久不衰,使对荒诞的研究持续不断。新近,外国文学研究又出现一批研究荒诞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对荒诞的内容进行新的分析和概括,有的是对荒诞形式的新的研究。现选取三篇代表性文章,作关于荒诞的简单综述。什么是荒诞?荒诞是把所面对的现实理解为一种不合理状态,不符合逻辑状态的意识。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作家,都有可能把自己不合乎逻辑的状态作为批判意识的荒诞感引入创作中,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被召唤到荒诞感的审判台前来,被剥去其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之初的杂文创作呈现三种流向:一种是以老一辈杂文作家为主体的,兼有一些著名作家、报刊编辑组成的,用传统手法写作的传统严肃杂文;一种是以青年作者为主体的时尚的世俗化的杂文;一种是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写作的现代的网络杂文。三种杂文将在新世纪共存并竞相发展。新世纪的杂文是丰富多彩的,它将健康、自由、富有艺术魅力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杂文属于哪一类体裁?长期以来!流传着杂文属于散文的提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认识。第一,大而化之地把杂文从属于小品文,混淆了两种文体的概念;第二,杂文中的形象不具备文学典型的特点,它是为了逻辑思维表达观念的需要而作为材料出现的;第三,杂文的根本特点在于议论说理,而散文则通过形象体现具体化、形象化,注重于感情的表观;第四,杂文自有其特点和社会功能,在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须寄身于文学的篱下。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文体性质的质疑《故事新编》问世以来,评论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争论最大的是五十年代关于文体性质的问题。主张历史小说说者遇到了挑战:既然是历史小说,就不应该有现代情节的出现,否则即有反历史主义的倾向。出于维护鲁迅作品的善良愿望,出现了“杂文说”。既是杂文,就无所谓反历史主义的问题。但是,用杂文的概念来代替小说又是多数人所不能同意的。总之,两种说法都囿于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故无法自园其说。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学习鲁迅杂文时,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杂文”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鲁迅研究界有过争论,至今认识仍未取得统一。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一)认为鲁迅杂文是一种文体。瞿秋白把“杂文”和“杂感”看作同一东西,有把杂文当作文体之意。后来有的  相似文献   

7.
杂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从古到今一路磕磕绊绊而来.在当代许多人对杂文依然存在误区,以为杂文是鲁迅倡导的产物及其代名词.本文从杂文创作及杂文理论发展两个方面对杂文发展脉络作一简单梳理,以期对杂文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 鲁迅杂文是随着五四新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杂感’这类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在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从意识形态领域里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既使对中国大陆有政治偏见的华裔美籍学者夏志清,对鲁迅杂文也有一种肯定性的评价。他认为“鲁迅杂文非常有娱乐性”,他用“幽默而不留情的笔法,来攻击中国的弊端。……在刺破一般中国人的种族优越感和因文化孤立而养成的自大心理这两方面,他的散文(即杂文)最能一针见血。”当然鲁迅杂文的成就不仅在于讽刺了“民国成立二十年来的坏风恶习”,而且还在于他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9.
关于鲁迅杂文文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多,本文试从鲁迅杂文的艺术渊源角度,另辟蹊径,进行比较分析,论证鲁迅的杂文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上;取法和借鉴外国文学的艺术经验;在现实斗争中萌发、成长与发展壮大,从而开辟了一种中国文学的特殊文体:杂文。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的杂文创作,历经四个时期:建国初期,处于徘徊阶段。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当代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此后,杂文创作又经历了一个大波折。“文革”十年,杂文创作是一派荒凉景象。粉碎“四人帮”后,杂文创作再度繁荣,至今不衰.这“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要繁荣杂文创作,必须对杂文有正确的认识,掌握运用好暴露、讽刺等手法,不断提高杂文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与荒唐、荒谬不同,荒诞不仅是一种叙事、虚构方式,还是一个审美范畴。正是这一根本属性使荒诞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创作中成为与写实、浪漫、象征等齐头并进、互渗互补的基本创作美学类型之一。荒诞的主要艺术形态一为于写实性的荒唐里有所隐含,二为在极致化的浪漫中生成意蕴,三为与象征主义结缘而使书写更趋向哲理化;1990年代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以文学经典的重构来承载题旨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学范畴,荒诞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学评价态度的觉醒,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满足当代人类的生命需要。从审美活动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对“文明”的反抗的方式;从美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平面化的方式;从美感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零散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荒诞亟待否定的是人类的虚假的希望,人类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从而直接地面对人类的失败,人类的希望的无望,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这当中,透露出当代美学从“我们”(大写的我)向“我”(小写的我)、从强者的美学向弱者的美学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3.
说明《鲁迅杂文中的人物》(以下简称《人物》)是《鲁迅杂文辞典》的一部分.《人物》辑录范围,以鲁迅杂文中出现的古今中外人物为限,也适当地收一些对理解鲁迅杂文有重大关系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每个词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这一人物的简单介绍,一是鲁迅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或斗争及评价.在写后一部分时,不仅运用了鲁迅日记、书信及其他文章的有关材料,并且参考了有关书报.限于条件和水平,错误和缺点一定不少.这里选刊十四条,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荒诞"一词在字典中一般被解释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悖谬、无意义和不可理喻.二战后,在文学创作中,"荒诞"一词逐渐成为具有高度思想概括性和丰富内涵的概念.加谬在<西绪福斯神话>中首次把"荒诞"定义为一种人与世界的紧张的对立关系.尤奈斯库认为:"荒诞是指缺乏意义."[1]罗贝尔·埃斯卡尔皮的定义是"荒诞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荒诞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创作荒诞文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借鉴西方及拉美文学的荒诞小说,它们或借鉴荒诞手法表现其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文体的产生,首先是基于社会的需要。鲁迅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①,它是为适应五四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文艺武器而出现的。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杂文,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00篇,共130多万字,收在16本杂文集中。他的前期杂文包括从1918年至1927年以前的作品,收编为然风火《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个集子、共128篇,另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中还收有这一时期的杂文物余篇。总计前期杂文达170篇左右。关于杂文,鲁迅曾多次论述过,在《且介亭…  相似文献   

18.
鲁迅杂文无论是写作目的 ,还是“诗史”性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类型”形象的创造 ,还是总体的艺术风格 ,以及一贯性的文体意识 ,都呈现出显明的整体性。本文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特征。并指出这种整体性 ,不但是鲁迅杂文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殊规范之一 ,而且也是鲁迅杂文之所以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二战前后的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很大的区别,即以荒诞的形式表达荒诞的内容。荒诞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只有一种情势;第二,没有人物刻画;第三,舞台的象征化。其形式表达了荒诞的主题:人的异化;深刻的虚无感;人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同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鲁迅生前,特别是一九三三年以前,鲁迅本人以及研究者们并未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之为杂文;一九三三年以后,特别是鲁迅逝世后,才逐渐将其命名为杂文。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杂文”命名并未提出质疑;近来有的研究者认为,用“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