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了两首七言诗,后人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诗句是:“(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二)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  相似文献   

2.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杭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杭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思想.<论持久战>蕴涵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兵民是胜利之本":管理的"以人为本";(2)"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管理者的道德自律;(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管理者的理性与冷静;(4)"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管理者谋略;(5)"抗日统一战线":团队建设;(6)"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目标指引和士气激励.  相似文献   

3.
在田汉创作的剧本中,早、中期剧作侧重于现实题材,后期剧作侧重于历史题材,尤其他建国后的作品,多是历史剧.《关汉卿》是他的最得意之作.它的创作为我国的历史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是历史剧创作的典范.虽然已有许多专家对这部作品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笔者认为,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该剧本在解决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关系谈些粗浅看法,以求对该剧艺术成就的进一步确认.并促进历史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发表已逾五十周年。艾思奇曾把这部著作和《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同称为“哲学上的划时期的著作”。我同意这一见解。由于《论持久战》作为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已经经过抗日战争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研究军事问题的活逻辑,比《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哲学著作,更能反映毛泽东真实的哲学思想。葛兰西说得好:“政治家往往也从事哲学的著作,但是他的‘真正的’哲学恰好应该从他的政治论文中去找。”  相似文献   

5.
刘菊芬 《社科纵横》2007,22(6):36-37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哲学著作,同时也是运用心理学思想研究战争问题的理论经典。新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心理学思想,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族,一个阶级,一个时代,需要有批活生生的人物来代表它的本色,形象和风貌。纵观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总要涌现出一批体现着先进的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和仁人志士,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马永顺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把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 ,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崇高价值追求 ,把心系人民、造福子孙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体现了他一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深入学习宣传马永顺的先进事迹 ,对动员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恒的思维话题 ,一个不可阻挡的认识规律。然而实事求是往往受到无知、经验、自满、私心、实践、书本、习惯、权威、行政、利益等十种主客观阻力的制约和影响。克服这些阻力的办法 ,归纳起来有七个方面 :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无私无畏、自知之明、制度民主、法制健全。这七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动力 ,也是其前提条件。因此 ,要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必须为其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 ,我们的行为才能不断逼近真理 ,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9.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7,22(5):150-151
彭铎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有着深厚的汉语音韵、文字、训古和校勘知识,他品德高尚,治学勤奋严谨,赢得了后学的尊重和人们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郭郛 《唐都学刊》2011,27(3):44-47
吉川弘文馆本《鉴真和上》,是日本现代鉴真研究权威安藤更生博士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鉴真传记。虽然写得比较通俗,但由于作者是在多年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该传记在写法上还非常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完美融合,堪称名人传记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一部研究鉴真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必读参考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是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这个时期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理论表现,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文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突出的、集中的表现,就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能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实事求是。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或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小平同志科学地论证了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悲惨世界》的争论维克多·雨果,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早已世有定评。可是迄今为止,对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创作方法艺术特色的分析探讨,我们搞外国文学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甚至大相径庭。传统的看法是:“雨果的文艺思想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而居于历史上一切浪漫主义者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他之所以能写出象《悲惨世界》这样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生动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9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芏办的《新闻出版报》,在三版头条,以大标题刊登了评介本刊的文章:《社会欢迎〈社会工作〉》。文中赞誉甚多,对我们来说,这是鞭策,更是鼓励。几年来,《社会工作》奉行“探测社会趋向,研究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成员”的宗旨,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方面笃志不倦,竭尽绵薄。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发行量也一翻再翻。虽如此,但我们自知与读者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诚望广大读者多对本刊评头论足,举偏补弊,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作出“更多、更好、更大的建树”,以不负社会、读者的厚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中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就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體问题,谈几点体会。一、实事求是所以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它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爱听这种霹雳的声音, 爆炸的声音, 万马奔腾的声音, 气壮山河的声音, 击破黑夜震惊世界的声音! ——胡征《大进军》胡征的诗就是霹雳的声音。在刘、邓大军霹雳似的南下大别山时,他是随军记者,也是军中的诗人,他的诗自然也就成了霹雳似的诗报告。  相似文献   

16.
评读《天问——明末春秋》阎崇年明清之际是中国社会天崩地解、陵谷巨变的时代。大顺代大明、大清灭大顺,历史裂变,何以诠释?问地不语,仰问苍天。著名学者型青年作家林佩芬,就其间纷繁历史事件、众多历史人物,编织成历史小说《天问——明末春秋》,分作三卷,一百二...  相似文献   

17.
汤丽琴同志:您好!一个偶然的机遇,我拜读了您的大作《独自》,引起了我万分的感慨,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可能对您是有用的,我真诚地希望这些意见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相信我的诚意,那您一定会原谅我的唐突和信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我觉得您把婚姻看得太浪漫又太不浪漫了,这是矛盾的,恰恰又都安在不合适的方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627—649年)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顷,被誉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之一。唐人吴竞编著的《贞观政要》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争议和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它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太宗和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我们认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这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是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7,(2)
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个人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努力建构的理论体系旨在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他们的理论探索成果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以准确的用语和确定的理论形式展示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意义,是坚持共产主义原则性和真理性的典范,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人曾这么说过,如果历史是一幕长长的话剧,那么,地理环境就是这幕话剧的演出舞台,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政治擅变的密切关系。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政治嬗变的影响,人们往往讳莫如深,甚少论及,偶有的论述也只是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一步,深怕一涉及这一问题,即被扣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