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深刻揭示了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特点的揭示,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最早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上的探索和回答,它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而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形式。深入研究这一具体形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这一矛盾在一切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因此,它只能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共性,而没有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不能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因此,大家都认为应当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具体化。对此,现在大体上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6.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放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上,并进一步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冲破了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提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普遍原则的基础上改革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综合称为社会基本矛盾,并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性质、解决方法及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思想,批判和抛弃了他的错误观点,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运用它成功地指导了我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是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典范。《矛盾》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谱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石,也是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矛盾》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首创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论述,为改革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基本适应"论的估计则导致我们未能适时进行改革。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对毛泽东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是"基本不适应"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的区别和联系的论述,既找到了"不适应"的症结所在,又对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充分论证,从而使改革的实践由可能变为现实,因而是我们改革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 矛盾,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基本的矛 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肃清林彪、 “四人帮”的流毒,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特色。毛泽东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之处,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为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毛泽东同志却非常明了地提出了这两对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并对它们从静态的性质到动态的形式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对社会矛盾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矛盾动力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体现在经济动力、政治动力、精神动力等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七年一、二月,毛泽东同志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哲学范畴,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①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样明确的科学概括和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论证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生产社会化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矛盾,它表现为公共委托代理矛盾,并具体表现为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非对抗性矛盾,是主要矛盾。体制改革就是通过系统调整内部利益关系,不断解决公有制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概括则反映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落后是主要矛盾方面,应成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和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是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典范.《矛盾》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谱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石,也是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矛盾》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探求、奠基和创新发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