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关于重视道德社会作用的思想,对于克服各种片面认识,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建构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思想,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对西方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武器;关于汲取、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和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根本的理论指导意义;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这样几个道德历史类型。今天,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和发展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阶段。 在社会主义时期,道德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了空前的良好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摆脱了剥削阶级利益的局限,先进的道德建设得到了政权的保证。不仅如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了明确而先进的目的性。原始  相似文献   

3.
要想把党建设好,就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现象,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本文就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清除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谈谈看法。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种种复杂原因。1.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是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特别是封建的权利意识对人们的影响很深,人们往往把升官和…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是以一定利益标准来评判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说.它把道德生活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从二者的矛盾关系中找到调节人们道德生活的杠杆.功刊主义在历史上曾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它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它把功利主义仅仅只归结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这是由资产阶级地位决定的,也反映出剥削阶级在功利观上的局限.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人们对历史上出现的功利主义思潮,往往持否定态度,因而在一定程上阻碍了对功利主义的科学分析.在邓小不理论的研究中,也存在这种倾向,以至于对邓小平思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时,却很少论及邓小平的功利思想.本义就邓小平的功利思想作一初略探析.  相似文献   

5.
剥削阶级的道德与被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无产阶级的道德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是否也具有历史继承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从实质上说也就是这个问题.我认为,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对立阶级道德的联系性;无产阶级的道德虽然主要是与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道德存在着历史继承关系,但是对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也并不是全盘否定和一概排斥,也有着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历史继承关系.本文试图对这种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原来是资产阶级对立面的工人阶级是否还继续存在和发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澄清一些错误观点,对于贯彻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是属于历史的范畴。它们同其他一切阶级和一切历史现象一样,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也都要在历史上灭亡。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对于这两个对抗阶级灭亡的历史过程,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两个阶级既然同时产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中国现阶段民主本质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民主发展的状况 ,首要的是把握其本质 ,否则将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些实际现象。列宁说 :“民主是国家形式 ,是国家形态的一种。”① 这说明我们讲的民主首先是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国家政权的民主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类型 :剥削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这两种类型的民主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剥削阶级民主 ,包括奴隶主阶级民主、封建地主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 ,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所有制为基础的、少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阶段的民主是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原因是私有经济成扮的存在和剥削阶级私有观念残余的影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以道德退步、世风日下为代价的。相反,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道德:有封建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也有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道德,而占统治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它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封建、资产阶级的道德代表着过去;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道德也正在改造中;唯有共产主义道德才代表着现在和未来,具有光明而远大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些落后腐朽的意识观念也在影响着我们,使得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现象极大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探讨存在腐败的现象及其危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反对和惩治腐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腐败的现象及其危害由于受到剥削阶级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党内滋长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科一腐败现象涉及到各个方面,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依据,总结我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从理论高度和战略高度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述的运用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要建立以消灭阶级剥削为主要特征的、更高阶段的精神文明,必须对旧的精神文明遗产进行扬弃,清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精神文明的糟粕。这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而又是长期的斗争过程和建设过程。我党所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全国伦理学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道德在改革中的作用,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伦理学研究如何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体系等问题。一、当前改革与伦理学工作者的任务。同志们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伦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但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同当前改革的形势要求,差距很大。在伦理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上如何服务于时代方面,尚未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概括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分析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对剥削阶级腐朽的道德观念的侵蚀,对一部分人日益滋长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思想行为,没有作出有力的抵制和批判。伦理学本身的研究也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和理论深度。伦理学应当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为改革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当前的形势为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同时伦理学研究要适应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一、领导行为法律化是防范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我国又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由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吸收和利用西方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  相似文献   

14.
<列子>并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以寓言故事为根据,贬斥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作者对先贤寓言的摘录与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体味感受上还是在文本铺叙的意义上都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作者置疑地主阶级的人生苦短说,鄙弃荒谬生死说,揭露"今世"纵欲说等荒谬言说.告诫我们,腐朽的价值观是剥削阶级的附属物,要充分认识剥削阶级道德治理的重大缺陷等.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是跨世纪人才,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从苏联、东欧剧变、西方反社会主义分子和势力图谋在中国共产党第三、第四代身上“和平演变”的希望、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及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青年学生中反映和影响的实际出发,在大学生、研究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勤奋学习为繁荣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作无私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政治上合格,有才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代言人,积极宣传爱国救亡,传播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学说,在不同历史阶段程度不同地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变革。但他们在抨击封建法文化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保留了封建法文化的腐朽传统,其思想终为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所抛弃而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而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迄今尚处于争论之中。把关于道德的基础或根源问题规定为道德的一般本质,而将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规定性问题称为道德的特殊本质。该文认为,在道德的一般本质问题上,应该区分道德存在发展的目的因和动力因,正确理解人的需要是道德的目的因,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是道德的动力因。作者还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道德的特殊本质,对道德本质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何为自爱?要不要自爱?如何自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重要的道德问题。遗憾的是,长期以米自爱往往被当作自私或利己的同义语来使用,自爱之心每每被视为剥削阶级劣根性而列为禁品。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确立自爱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资产阶级自爱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把自爱作为一个道德规范提了出来,他说:“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出于天赋,并不是偶发的冲动。”到了近代,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引起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强烈共鸣,无论是唯物论者,还是唯心论者,是伦理感觉主义,还是伦理理性主义,几乎都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了自爱的作用,热情颂扬  相似文献   

19.
在“四人帮”的“全面专政”的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在思想领域”专政。按照“四人帮”的解释,所谓“全面专政”就是在一切领域,即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所谓“在思想领域”对资产阶级专政,就是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专政。姚文元说:“上层建筑一切反动思想都要实行专政”;梁效说:无产阶级“必须加强对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有效的专政”。他们一口咬定,如果不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他们鼓吹用专政的办法消灭资产阶级思想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把这种观点概括为“思想专政”论,并对它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0.
浅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惊世骇俗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塑造了具有“独立自由、进取冒险、利群爱国”的新民形象,试图从改造旧的国民性的角度来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亡,并提出了“道德革命”的思想,认为“道德革命”是实现“新民”的重要途径。道德革命的思想是在我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分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笔者发现它对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转型的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粱启超从理论和现实上为“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首先,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