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曾国藩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近代中国具有多方面影响。就军事方面来说,他手创的湘军兵制开了后世兵为将有之先河,其军事战略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在他多年从事的战争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太平军的顽强抗争与清廷的猜忌干扰这一双重压力之下的产物,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出发,仅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危及清廷生存的时候,曾国藩在湖南组办了地主武装湘军,于1864年7月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曾国藩能够在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的末世一度挽回危局,引起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极大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考察研究曾国藩其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和结论。但  相似文献   

3.
曾国茎是著名的湘军将领,他自1852年开始,与乃兄曾国藩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然而,他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却有过人之处。长期以来,由于资料匮乏,史学界对曾国茎军事思想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本文不揣简陋,在阅读最新出版的《曾国茎全集》的基础上,拟从他的建军、治军方面探讨其军事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启昌 《船山学刊》1995,(2):176-180
胡林翼(1812~1861),清末湘军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并称“曾胡”。他出生在益阳长冈村胡家湾,字贶生,号润芝。道光进士。他以镇压贵州苗民和李元发起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而飞煌腾达,官至湖北巡抚,成为近代名震一时的封疆大吏、风云人物。在他一生中,大多是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度过的。有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但不可否认,他与曾、左(宗棠)等人是清末的栋梁,对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故被誉为“中兴四臣”之一。在湖北巡抚任上,为官清正,大胆改革,提拔人才,给世人留下的政治家形象,也为后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湖南绅士为了稳固封建的统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中尤以湘乡、新宁等地的团练武装最为突出。他们在办团过程中,开创的“以书生训山农”,注重对团丁进行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行宗族组织和保甲合一政策,为曾国藩创办湘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胡滨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  相似文献   

7.
张宇权 《学术论坛》2004,71(1):154-157
刘锡鸿晚年以出使和反洋务而闻名,然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并不为人所注意。实际上,由于晚清社会的动荡,其中举之后,就先后跟随张敬修、毛昶熙和郭嵩焘办理团练,镇压农民起义。后到京师任刑部员外郎,直到光绪二年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  相似文献   

8.
正确评价司马光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司马光及其史学思想。司马光对历代和当时的农民及农民起义,有许多重要的言行,这些言行反映了他对农民起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就政治思想而言,他了解、关心农民的疾苦,主张轻徭薄赋、赈恤饥民和兴教化即加强教育对待农民,并以此铲除滋生农民起义的土壤,而不主张以武力进行血腥的镇压。就学术观点而言,他对农民起义能公正、客观地加以记叙并对农民起义抱有一定的同情态度。  相似文献   

9.
<正> 历史是五彩斑烂的,有许多奇特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究其奥妙。王船山与曾国藩,都是清代人,但一个坚决抵抗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向清王朝屈服,被誉为爱国的思想家;一个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竭尽心力为清王朝效忠,被骂为“汉奸”、“卖国贼”。按理说,爱国者之于卖国贼,势如水火,试看岳飞不为秦桧所容,夏  相似文献   

10.
<正> 曾国藩早在道光年间,便以古文名重京师:中年以后,又因镇压太平天国而被称为清朝的“中兴名将”。煊赫的声势,显贵的地位,再加上诗文创作本身的成就,使得曾国藩成为当时及后世封建文人顶礼膜拜的偶象。曾国藩的诗文,在过去流传较广;他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亦被视为最佳的古文选本。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全集》中,随着《全集》的流传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就曾国藩对诗文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看法,以及他所提出的“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的美学境界,进行探索,并力图实事求是地评判他在中国古代美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一生的六十二年里,其在仕途上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二十八岁上即中了进士,三十七岁上"越四级而超升",由从四品而骤升为二品,这在"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的湖南,确实少见;对于"五六百载曾无人与科目秀才之列"的曾氏家族来说,门第可为之增辉. 但值得研究的是,曾国藩中了进士后,"服官三十余年",政务繁忙;又带了二十年的兵,打了十多年的仗,戎马倥偬.尽管这样,他在学术研究上,留下的著作却特别多,涉及的面亦十分广泛,他的诗歌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他在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即二十二岁时,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起,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六十六岁任钦差大臣,驰赴广西镇压天地会农民起义,途死于广东普宁县行馆止,前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他先后在厦门、南昌、杭州、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山东、湖南、广州、甘肃、云南等地任官,其中以江苏连续任官时间为最长。清道光二年(1823年),林则徐升江苏按察使,主持全省的司法刑狱之事。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出任江苏巡抚,主管全省的民务。今年是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本文拟对林则徐在江苏任官期间之政绩作一些论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1812—1885年)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是清朝后期的所谓“中兴名臣”,早年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但是,他晚年在平定西北,收复新疆,抗击法国,保卫台湾的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都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备受凌辱充满血泪的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大振国威的光辉一页。左宗棠之所以能作出这样巨大的历史贡献,既与他强烈的求强御侮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关,亦与他在长期戎马生涯中所形成的军事思想有关。本文试图对左  相似文献   

14.
一一八五○年(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组织了太平军,太平军的发展,动摇了清皇朝的极权统治,也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权益。反动地主阶级看到了清皇朝的军队镇压不了革命,就自己组织了反革命的地主武装,其中最主要的一枝便是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为了个人的名位,保卫地主阶级的利益,忘记了清初汉人被屠杀的仇恨,帮助清军跟太平军搏斗了十二年。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所称道的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清史上所讴歌的曾国藩的“中兴事业”,揭穿了说,还不是他最后投靠了帝国主义入侵的力量,才颠复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联结起一个反动同盟,创造了典型的范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是屠杀中国人民的汉奸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我们的时候,高喊“先安内而后攘外”,曾经抬出了“曾文正公”以制礼作乐,但是曾国藩的魔杖不灵了。尽管如此,右派分子要资产阶级复辟,章伯钧又高喊“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军阀混战和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各地的农民反抗斗争并没有停止。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州郡的刺吏牧守乘机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当时的山东分属兖州(治鄄)、青州(治临淄)和徐州(治郯),曹操据有兖州,他是以镇压青州黄巾军起家的;陶谦据有徐州,他也镇压过徐州的黄巾起义;袁绍在河北镇压了黑山起义军,他的势力一直扩展到青州。与军阀武装割据的同时,许多地主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修筑堡坞,和农民起义军对抗。在山东地区,像这类的地主武装很多,如钜野的李乾、李典,任城(济宁)的吕虔,东阿的程昱,泰山的臧霸、于禁等都是当地地主武装的首脑人物。军阀的势力逐步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刘基玫 《船山学刊》2005,(1):104-106
曾国藩、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始阶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湘军是作为一个军事集团,进而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为人们所认识和加以研究的。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认为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晚清政局的同时,还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的文化功能。一、晚清文化人才的渊我湘军魁首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十分注意网罗和驾驭各类人才。早在曾国藩出山之时,就大肆宣传:“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①陆续招聘各类人员帮办各种事务。随着湘军的出省作战和湘军将帅的不断…  相似文献   

19.
《千顷堂书目》载明代修有五部广西通志,今仅存嘉靖与万历年间修的两部。《(万历)广西通志》的修纂是由广西巡抚戴燿在其任中授命苏濬编纂而成的。该志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杨芳主持刊行,体裁以志为主,分为二十一个门类,从类目设计、小序和后论的运用以及材料的遴选等方面,均体现了"驭夷"的地方政治需要。在内容上,该志亦注重掌故,广采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想,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修身时吸收各家所长,治家时家教内容与时俱进,治国则以忠君爱民为最终目标.正是曾国藩的这种内容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他在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建功于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