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梁启超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家本、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两位法学家,沈家本吸收西方法学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法学作了系统的整理阐释,梁启超在主张中西法学结合的前提下,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了西方近代法学理论,将沈家本开创的法学近代化使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法学思想及实践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民族法学遗产和如何借鉴西方法学的有益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刊>,主持上海法学编译社,支持<法学季刊>建设.吴经熊作为法学大家对近代中国法制进程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法学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和展现出了以自主性、实践自觉、开放格局、为社会与政治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与政治形象。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为中国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思想支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实践的强大现实需要为中国法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当代法学学者和法律实务专家对中国法学的思想创造使命与法治实践参与责任的自觉践履,成为中国法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性力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各个学科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法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极其丰盛的思想养料与理论资源;同时,中国法学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学术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5.
Seminar源流及对当前法学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生于德国,传之美国并成为重要的法学教学方式的Seminar的产生和演变对传统讲授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并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显示出其合理性与可采性.自近代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就受到Seminar的积极影响.当前法学教育中采用Seminar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广泛采用Seminar.具体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Seminar课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是法学教育为法学实践服务,恢复实践法学传统,自国家主席起,联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公检法司等法学实践部门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共同进行法学教育工作。在法学教育地位与人才整合上,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应当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师吏一体,君师一体"的机制,对法学教育从课程开设、教材编排、教学互动、实效考核诸方面加以监控,彻底排除各种理论法学以及纯粹法典化思路的影响,依法开课,追求法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质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实践风格,这种实践面向包含了善的目的性追求与法律实践智慧。中国传统法学乃是当代中国实践法治观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生成的思想文化前提。法治是一种行动,通过行动塑造法治,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提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事业,必然需要中国特色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发展进程中秉持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传统,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以及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和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新时代民族法学的使命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围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核心,全面深化民族法治研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是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阐释宣传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精神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要求是民族法学持久的学术传统、巨大的理论优势和显著的知识特征。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框架由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论述、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论述、民族区域自治法制论述、民族治理实践论述、民族法文化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论述等命题支撑。要拓展民族法学的理论空间并规划发展路线图,完善民族法学学术生产系统保证民族法学持续高质量学术产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人类法治文明话语体系中,中国民族法学将一直在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是法律信仰的基础,是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形式,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包括人本主义、公平正义、物质制约性和法的发展与开放性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别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法律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反歧视法的制定是实现平等的必然要求;而平等原则内涵的不断丰富推动了反歧视法的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特权者的平等到近代的人人生而平等,从比值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乃至权利平等,从反歧视理论中的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其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平等理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西方学术流派之间碰撞与交锋的思想史。其中批判法学及被称为"后批判法学"的种族批判法学和女权主义法学作为平等理念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反歧视立法保障与实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精神的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的角度切入,梳理战国时代与启蒙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把握中西刑法精神的演进及其历史生成条件,发掘战国与启蒙时代刑法思想的异同,探寻战国与启蒙时代刑法思想异同及其历史、文化根源,以求对中外刑法思想、刑法传统与刑法现代化问题的深刻体认。  相似文献   

12.
韩德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宏论盖世,为人谦逊,治学严谨。他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有宪法、法理、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法与法学教育等。韩德培教授的法律思想发展过程分为形成、成熟与升华三个阶段;其法律思想具有务实性、开创性与丰富性等特点,具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促进国家立法等诸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不是历史的文本,而是从过去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践元素。现代性法治的谋划存在于一个包含着重要传统元素的实践语境中,传统元素中的精华与糟粕都是现代性法治谋划不可逃离的文化语境。传统在现代性法治追寻中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较量与博弈中,双方较量的结果并不是先定的,而是由实践中多种元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正是在对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纠结与整合的考量中,法治思维实践转向的意义获得了明确的阐释。实践论的法治思维不仅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践智慧,同时强调了偶然性及事件思维在法治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这是架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法治理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法学家沈家本主持了清末十年的修律活动,在修律实践中形成了可贵的法学思想,强调法律是达到政治清明的途径,并在修律过程中贯彻了仁政思想.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法律理论,深入检讨中国固有法律体系,会通中西,贯通古今,以中西方学术思想和历史实践为资源进行学理研究,从事法律改革,形成了修律实践的方法论,建立了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逻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在方法上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革命的现实需要,朱德凭借其在旧军队中的声望和社会关系,大力从事统战实践,并对统战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中国革命只有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方能取得胜利的思想,上层统战与下层统战同时并重的思想,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思想,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思想,为中共的统战实践和统战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法与哲学合二为一是我国刑法的显著特点。质、量、度辩证统一的刑事评判系统,关节点原理对行为规范的刑事界定,矛盾理论支持的全面性,客现性认识,普遍联系中的因果逻辑,形式与内容关系中深遂的刑事或非刑事组合,由此而构筑的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刑法典,既是一座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大厦,又是新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成果总结,它为造就能够自觉进行辩证思维的无产阶级司法队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合理成分,吸取百家之长,融通中西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思想,并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把自己的人才思想付诸实施.本文试从"人尽其才则百事举"的重人思想、"使全民皆有科学知识"的普教育才思想、"尚公去私,厥惟考试"的选才思想、"有才有德"的人才标准和"人能尽其才"的任使策略、"官吏为人民公仆"的近代民主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其人才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8.
浅议荀子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之"礼"荡去了孔孟治世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了严谨性、外律性的特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支点."隆礼重法"、"礼""法"并存的精神贯彻在他的全部政治思想中.荀子维护君权,倡导专制主义,顺应了中国封建统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荀子的君权思想和礼法观可谓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以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