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斯的接受美学将读者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起点。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作出选择,随着水平的提高,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被打破或拓展,从而形成新的“期待视野”,这种提高或扩展了的“期待视野”又对文学提出新的要求。反馈到作家的创作活动中,作家便会努力拉开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距离,不断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以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合,从而构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界。读者反应批评学者认为文本不是孤立的自足体,它并不是确定了的意义。一个文本可以有诸多可能性的阐释,但它不会自我阐释,更不能自发地解答读者的问题,而是读者本身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阅读和阐释过程,填补文本的"间隙"和"空白",并在读者自身的"期待视域"指导下最终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和评价。《跨国的雪》讲述的是一对好朋友在欧洲滑雪的故事。读者的作用在海明威含而不露的写作风格下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将结合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跨国的雪》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期待视野是读者对文学文本接受的出发点和基础。它一经形成,就要在阅读和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它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要对原作进行再创造;它不是承认既成事实,而是要对既成事实加以批评和改写。  相似文献   

4.
"五四"乡土小说的出现和兴盛不是偶然的,是时代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家对当时"五四"文坛弊端的反思,是作家的自觉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互融合的结果;另一方面,乡土小说作为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它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在两种文明的现代性冲突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在理解和传达两个过程中的审美期待。理解阶段的审美期待主要表现在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期待作用,译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建构和丰富。传达过程中的审美期待主要表现在译者对译作潜在读者的考虑上,这一阶段的期待是和译作读者的审美期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要照顾到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还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运用独特的叙事模式,恰恰迎合了读者的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在当下这样一个视听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哈利.波特》市场化、现代化的运作手法,不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接受欲望,而且小说在达到读者的既定期待之时又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对我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接受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津村记久子的芥川奖之作《绿萝之舟》(2008年)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然而不少普通读者却发出"真意难觅"的反对之声。这一热一冷分歧何在?试从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的角度,阐述作品对读者文本期待、形象期待及意蕴期待的颠覆和创造,探寻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作家书写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读者反应论,指出翻译是为读者服务的,旅游外宣材料翻译应关照作为游客或潜在游客身份的读者;论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并就读者的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进行了比较,指出旅游外宣材料的译者应根据读者的不同期待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黄山景区的旅游翻译为例,提出“可能时尽量异化、必要时尽管归化”的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欲望化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阻挡、不容回避的文学现象,它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的重要特征与核心主题,是与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西方后现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作家精英意识的消解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碧奴》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的"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卷作品之一。文章立足读者意识中的"期待视野"对《碧奴》这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面的分析,认为读者的期待与文本故事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历史形成的阅读惯例与当代新神话主义思潮下新的书写方式之间的不适应造成的。而这种历史的反讽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人类发展的今天"童年的幻想"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同时,神话的重述又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觉样式,唤起内心精神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冯晓蔚 《中华魂》2012,(11):49-51
1978年6月13日,作家柳青猝然辞世,千百万读者期待他写完《创业史》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 柳青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宝贵贡献的作家。1960年,他的《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文艺评论家们把《创业史》列人现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中.认为它是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米格尔街》对读者“期待视野”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接受美学干将姚斯的“期待视野”概念关照下来解读后殖民小说家奈保尔的长篇小说《米格尔街》,从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和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理想终结形式两方面阐释这部小说对读者的期待视野的颠覆,尝试走出人们对于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批评阐释的局限,并指出这种颠覆对更好地理解期待视野概念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尘埃落定>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部很独特的小说.它的背景、人物、故事,以及艺术表达的方式、语言等都与众不同,而同时它又有很好的读者市场,是一部畅销书.<尘埃落定>畅销的原因在于它的故事与大众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契合,同时,又部分地打破了大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主要从空间、时间、人物、风俗、事件等方面讨论<尘埃落定>与大众期待视野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畅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冰心是表现“母爱、童心、大自然”“三爱”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中却独少爱情题材,这一现象在评论界极少得到关注。而冰心作品中爱情题材缺失并非偶然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态的制约、个人人生体验的缺乏、作家思维定势的拘囿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突破了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肯定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中心地位及能动作用,认为文本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和接受。这一思想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尺素寸心》英译本加以分析,可以发现l、立德的译文既有效地照应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成功地把握了译文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距离,因而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与读者的期待视野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它们之间有融合有分裂,期待视野的分合与沈从文的整个创作命运紧密相连。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拥有众多读者和广泛影响,然而他常感到无人能够理解的孤独。他理想中和现实中的读者都渐渐从“多数”变为“少数”,这是一个相互疏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多丽斯·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备受中西方学者关注,特别是她的新作《裂缝》出版以来,评论界众说纷纭。然而,就这部小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并不见多,观点集中在女性主义和两性关系和谐的主题上。本文通过对《裂缝》的文本细读,试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揭示莱辛对男主女从关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丰富对作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雪莱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二十世纪初叶由于迎合了当时中国读者的集体"期待视野",雪莱及其作品在中国受到注目和广泛欢迎。文章主要考察了雪莱对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三位现代作家的影响;并力图从接受美学角度,对这三位现代作家在具体接受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加以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19.
文学编辑批评虽然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形成一种比较独立的批评现象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文学编辑批评可以沟通作家、作品、读者、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和读者的各方面要求,引导新的文学潮流和趋势,更新文学理论和批评模式,促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繁荣我们的文学事业。文学编辑批评还有待进一步引起文坛的关注,以真正提高它的水平,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批评:意义世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的起点是同情与理解 ,它包含批评家的视界与作品视界的融合。但批评的目的则在于通过建构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实现与作家、读者在观念领域的平等对话。从这个观点来看 ,批评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客观性 ,而在于它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