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理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的歪曲,由此发展出来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非本真的”政治哲学。而这一歪曲源自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阿伦特关于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和这一政治思考主题的论述,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运思和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施米特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神学化转向,认为施米特政治理论的根本基础在于其基督教信仰。针对这种神学化解读方案,需要全面梳理和分析施米特政治神学概念的意义,从概念上为深入理解和讨论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奠定基础。所以考察施米特对政治神学概念的使用、政治神学与世俗化问题、政治神学与主权决断、政治神学与政治概念以及后人对施米特政治神学概念的借鉴和批评,澄清对神学化的误读。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依然是其政治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霍布斯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不同类型的思想家那里,因而呈现了一幅霍布斯复兴的景象。阿伦特从其极权主义的经历和反思出发,把霍布斯置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基于她自身对政治之为一种存在方式的理解,认为他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家,又是本真意义上的反政治的哲学家。这个判断看似矛盾,却极为敏锐地揭示了经济盛行的社会现代的政治化倾向,也反映了阿伦特重申政治之尊严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哲学与政治、行动、自由、公共领域、革命、极权主义、平庸之恶、现代性及马克思思想等问题的独特阐释之中.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关系.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施特劳斯和施米特之间关于政治概念在不同时期都有思想对话和交流。1932年版的《政治的概念》于1963年再次修订,在这一修订版的新增注释中,施米特共三次提到施特劳斯。在小政治这个话题上,施特劳斯在1932年的评注中对施米特提出了挑战,施米特则在1963年做出了回应。这次回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重视。施米特和施特劳斯的碰撞是一位政治现实主义者和一位政治理想主义者之间的交锋。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对历史的思考继承了尼采和海德格尔对现代历史哲学的批判。她从历史与政治的关联出发,批判了现代历史哲学的"非政治"性,并通过追溯古希腊的历史与政治,建立了一种立足"当下"的"事件"史观,其实质是一种"不朽"的政治史观。阿伦特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当下的"古今之争"和激活自身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读者施米特和政治技术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性的技术宰制呈现出多重面相,而将其植入一种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人们须想到施米特。作为马克思读者的施米特,应对经济—技术思维、经济决定论的虚无主义问题,揭露马克思主义与关于秩序的实证主义学说在结构上的异质,以及提升辩证法的政治—实践哲学取向等等都值得我们细心体味。尽管施米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对待技术,他片面地蜷曲在“整个政治的历史即敌人严格定义的历史”这一中心点上,从他的理论只能浮惑地和主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推动者——无产阶级理论。但是,无论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生产规律,还是施米特思虑的是权力政治秩序,都不能抛开既定的“现实性”,也要为必须建立秩序的社会的人的各种可能性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都是为挽救或缓解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提供理论"修正和护航"的。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独特的理论反省,提出了与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回归政治"的拯救之途。在如何对待自由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现代人的"消极自由",而阿伦特主张的是古代人的"积极自由";在如何对待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是"身份认同的共同体",而阿伦特建构的是"个性显现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共和精神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反映和维护自由主义精神的现代共和主义,而阿伦特则追求通过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来重新"理解"和"修正"现代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政治哲学重新兴起的过程中,作为“爱这个世界”的阿伦特和“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政治观”都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走的是一条从哲学“沉思”开始,最后又回到哲学“判断”的“政治的哲学解答”之路,所以她无法根本跳出“沉思生活”的领域。但阿伦特对人类“黑暗世界”思考的背后,却巍然耸立着马克思的形象。而马克思通过其在现实“经济”领域中阐释“政治”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根本上实现了对“政治的经济学解答”,使政治问题在现实经济事务中得到了实现,从而在实践中“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当代政治哲学的走向,必然是一个从阿伦特“复归”马克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白刚 《东岳论丛》2012,33(7):56-60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都来源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但马克思通过对哲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走的是“哲学的政治实现”之路,最终超越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而阿伦特却是对政治进行哲学阐释,走的是“政治的哲学实现”之路,最终又回归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时期的历史记忆促使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一同告别旧欧洲传统,走向世界主义,成为世界公民。鉴于原子弹造成的新的世界现实,雅斯贝尔斯把创建世界哲学视为时代的必然任务,致力于一种以世界秩序和政治自由为目标的世界政治。对极权主义因素和起源的反思,促使阿伦特与旧的欧洲传统及其哲学概念决裂,倡导一种没有传统的概念,即一种没有扶手的思想,致力于基于开放性对话和交往的一种人道的、有人类尊严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因具有强烈精英主义色彩而必然陷入困境。毛泽东革命合法性思想强调平民的人民史观,成功解决了革命条件下的合法性建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思想,较好的平衡了平民与精英的关系,建立了党、政、民三者的良性联动机制,并通过经济、法制、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1,47(3):56-61
以欧洲现代化进程及其相关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参照,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变革进程。鲁迅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选择了现代化启蒙,20世纪中国革命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鲁迅。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革命"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东 《河北学刊》2004,24(2):74-79
"保守主义革命"是德国20世纪初一场重要的理论思潮,对德国20世纪的政治结构、政治运动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保守主义革命"的主要人物、核心范畴及其社会关联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程度说,1930年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政治学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并于1932年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此种研究状态的持存自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空间。首先,社会自由促发民主革命的政治革命逻辑使任何当政者都不得不宣称政府的民主合法性;其次,教授治校和出版言论自由,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政治民主空间;最后,流动迁徙自由与相对优厚的教员薪俸,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社会自由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挑战。西方科技决定论者关于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实质是“趋同论”,是对经济社会形态的否定。我们应在吸收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更有中国革命派思想家综合中西古今思想资源所进行的融贯与创新,如邹容初步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确立的三民主义、陈天华主张的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相区分、朱执信主张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并行,其中不仅包含了反清的内容,也不仅包含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还包含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制度支柱和运作工具 ,现代商品经济是政党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支柱和工具的经济根源。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 ,民主工具性是政党的基本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指的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治体系的结构因此也就由分配者和被分配者两个次级体系构成。政治合法性则涉及被分配者对分配者的一种主观价值评价。然而,由于分配者与被分配者是由不同层级、不同属性的元素所构成,这种合法性评价也就有着丰富多彩的结果。因此,要研究政治合法性,就必须对分配者和被分配者这两个次级体系进行解构。作为分配者的政治统治系统,由共同体、体制和统治者构成;作为评价者的被统治系统则由不同的种族、宗教、文化、阶层、性别、职业等交叉套叠的社会群体组成。这些结构的种类和性质对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和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现代性问题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现代性在政治领域的反映,现代性政治必然关涉政治传统与现代主题的关系问题,这一关系又集中地体现在对经典的解读过程。马基雅维利作为激烈地反传统的思想家,对他的思想解读本身就成为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伯林的解读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就这些现代问题的传统资源而言,马基雅维利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君主论》蕴藏着广阔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