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日本各政党之中一向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以2000年11月第22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章,2004年1月第23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纲为标志,实施了自1961年第8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回顾日本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入手,探讨日本共产党新世纪展开的政治变革的背景、内容和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5):61-63
现代日本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其一,反对霸权主义。日本共产党认为现在的日本是美国事实上的从属国,指出了美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并且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也使世界经济陷入了重大混乱。其二,反对修宪,主张和平。日本共产党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向往和亚洲各国的和平友好,主张和平发展,反思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人民造成的伤害。其三,以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日本共产党认为当今世界,虽然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曲折,有时还出现一时或较长时间的倒退,但是社会主义终究会战胜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日本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共产主义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吸取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有价值成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真正地实现人类的平等与自由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5):68-71
日本明治末年的大正时期与昭和时期,日本社会一部分人逐渐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各种运动也逐步开展。明治时期一部分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原因是因为个人的境遇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欲改变现状,从而反对战争、反对超国家主义,反对专制、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的强烈反对以及对弱者的同情,是明治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者们的共同点。1922年7月15日,日本共产党建立。日本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国民作为日本的主人翁为目标,反对专制统治、反对侵略战争,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共产党在日本成为了合法组织。多年来日本共产党虽然在日本是在野党,但是奋力为下层民众奔走呼号,争取了一定利益。近期日本共产党为改善民生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日本共产党提出对经济困难者,应该实行免费法律支援。2.日本共产党请求建设国保的补助维持。3.日本共产党指责安倍政权公害被害政策后退。4.日本共产党反对社会福祉法改恶案。5.日本共产党声明为推倒安倍政权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史少博 《社科纵横》2013,(11):45-47
当前,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并且日本内阁政治开始右倾化,日本内阁试图美化日本曾经的侵略战争,并且进而试图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今年3名官僚与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安倍政权为了其政治目的,还极力想修改宪法96条,进而修改宪法第9条,对此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日本共产党反对强化军备和日美同盟,日本共产党的委员长明确指出了当前安倍政治的三个异常特质:其一是他企图使过去侵略战争正当化的异常,其二是认为美国是好政治的异常,其三是极端大企业中心主义的异常,日本共产党呼吁日本内阁要学习德国对待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并且警告安培内阁如果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将使日本在世界上失去生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健 《日本研究》2014,(3):72-82
日本共产党从理论上、组织上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上进行了调整和变革,并以不破哲三与志位和夫的原则与灵活性统一为路线,使日共从革命型政党逐步向适应日本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政党转变,获得了一定的舆论好评,提高了日共的活跃度,改善了日共的形象。然而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政党林立、政局复杂的日本政界,日本共产党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似乎并没有反应出其一系列变革举措的积极效果。如果仅仅只是从自身的纵向发展进行评价,日共的适应效果并不明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萧条的大局势下,评价日共的适应能力还需对比不同国家的同类型政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阐释了美国霸权主义和日本"两个异常"危机,论证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危机最终导致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并且,日本共产党在揭露资本主义本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本主义框架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日本人民描绘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自由而平等的未来社会。然而,日本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知明显存在理想主义的一面,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7.
8.
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现实体系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是社会发展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辩证统一;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1834年的塔姆沃思宣言以来,在西方选举中的各参选政党推出自身的竞选纲领已经成为一种定式,获胜方的竞选纲领也被视为是广大公民的选择,成为立法的重要合理性依据之一,这从近期的英国布莱尔竞选执政过程中可见一例。2009年起,日本在北川正恭的提议下开始实施竞选纲领。在2009年的日本大选中,日本民主党首次推出了“生育补贴”,“高速公路免费”等引人耳目的竞选纲领,并从选举中胜出。但2012年野田政权因为提高消费税率而被指责违反了2009年的竞选纲领而不得不解散议会,导致民主党在2012年末的选举中失掉政权。可以说,日本选举政治因为竞选纲领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而正在衍生出一套新的政治形态和执政考量准则。但启用竞选纲领塑造日本选举政治的新形态,仍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它着重于我国社会各领域和治国理政中的制度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它体现了顶层设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在预防和反对权力腐败问题上打出了组合拳的多项刚性措施。因此,这个《决定》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增强民族向心力,焕发全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敢于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与权力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岳 《学习与探索》2002,1(4):38-42
权力总量与权力结构、制度化水平和政治体系的开放程度有关。只有权力结构处于均衡状态、政治体系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制度化程度较高以及政治体系保持开放的状态 ,权力才会保持最大量。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都成功地创造了权力运行的良好政治环境 ,这与她合理地处理好影响权力总量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同时 ,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自觉地进行政治变革 ,使得权力总量始终保持着增量发展的态势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中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的帮助则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相似文献   

13.
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实践中的思想创新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边区以政权干预模式开展了女性发展的实践,目的在于促进女性快速的实现与男性平等的发展,该实践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及女性自主意识的萌生等效果验证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环境中党领导下的政权干预女性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那种把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女性发展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党通过社会的宏观运作为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实现妇女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印度独立建国至今,社会底层的武装斗争几乎没有停息。时至今日,印度左派激进势力依然在底层社会不断鼓动武装斗争,以期夺取国家政权。其中,2004年9月正式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尤其活跃,成为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威胁"。本文主要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剖析其革命的前景,并推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精华和典范,它最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恰恰是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80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其关键是要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并与实际相结合.目前尤其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现存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段秀芳 《探求》2009,(6):8-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与利益不断分化,党内利益主体多元化现象日益突出,对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制度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挑战。党内的特殊利益群体更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协调党内多元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guided by Marxism, emerged in the form of the early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Federation.” It viewed the seizure of power as the great mission of the proletariat, actively struggled against bourgeois regimes, strongly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imes for the theoretic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organized struggle of the proletariat, and exerted a profou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n the stirring inauguration and nationally orien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socialist party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once the Communist League, had raised the curtain on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changed the political mode of capitalist party politics’ exclusive world domina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 political practice. It thus left an abundant historical legacy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reat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econd International,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within nation-states. Although its socialist party political practice had an obvious “regional,” “preliminary” and “tentative” natur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had foundation-laying significance and pioneering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arty politics, whether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vehicles, value orientation and activity content, or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practical patterns and strategic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苏联故土上仍有众多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前苏地区各国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得以体现.与前苏联不同的是,现在前苏地区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可划分为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合作、与共产党对立这样三种类型.在乌克兰最大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乌克兰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就接受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共产党的青年助手.在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下,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组织人数稳步增加,已成为前苏地区一支重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