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毛主席的光彩夺目、千古未有的伟大词篇《沁园春·雪》,写于何时何地呢?过去一直众说纷纭。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主席从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在谈判期间,柳亚子先生写诗送给毛主席并要求主席赠诗给他,主席就以《沁园春·雪》赠之。这首词当时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柳亚子先生并有和作。词篇一经传出,立刻轰动重庆,传诵全国,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这首词给了人民以极  相似文献   

2.
琦才 《山西老年》2014,(5):23-2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从南京迁移到了重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九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相似文献   

3.
雄浑豪放是毛泽东诗词的主体风格。读其作品,给我们的审美感受如长风之出谷,如大河之奔流,如雷霆之震响,如登高山,如临大海,把我们带入崇高的艺术境界之中。其闪烁的艺术光辉永如旭日之升于晴空,朗月之挂于夜天!1945年秋,国共两党谈判期间,当《沁园春·雪》一词发表后,山城为之轰动,激发起亿万人民对光明和美好明天的向往之情。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因为这样的艺术杰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一、性格的豪迈毛泽东在《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中写道:“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综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诗词集》所收的67首诗词,绝大多数是以豪放为主要风格的。所谓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充满阳刚的风骨、崇高的气质。人们常说“风格即人”,诗人只有具备豪迈奔放的性格气质,他的诗才会自然显示出豪放的风格。毛泽东在青少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词人,以数十首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应有地位.柳亚子在读《沁园春·雪》时就深深地称赞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并且在《沁园春·这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里形象化地抒发了上述同样的赞叹之情:“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着,艳想秾情着意雕”.这虽然只是对毛泽东具体词章的深切感受,但这种感受实际上艺术地概括了毛泽东词(以下简称毛词)的整体成就与艺术特征,因此也就无异于是对毛词的总体评判.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为人民的领袖,非常重视社会美育。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与他的美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美育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有三:一是以崇高的理想美育人;二是以清廉之美育人;三是以公仆之美育人。毛泽东在社会美育中,之所以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是因为他要在中国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通过他们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进行社会美育总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他要求人民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在他的伟大人格的感召下,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依靠人民廉洁奉公,使中国无产阶级政权没有沿着“革命——胜利——骄傲——腐败——灭亡”这一历史轨迹发展,而是开辟了一条“革命——胜利——谦虚——清廉——发展”的新路。他以他的社会美育的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喜好踏山、侃山,尤爱写山。他能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毛泽东笔下的山有着瑰伟雄奇之美,绚丽璀璨之美,流动回旋之美。这与他的生活实践有关,与他的崇高人格,远大志向,宏伟抱负和理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蜡象”,应作“原驰腊象”;“惟余莽莽”,应作“惟馀莽莽”。这首词留存的毛泽东手迹,既不是八幅,也不是十幅,更不是十一幅,而是九幅。这首词的词题不是《咏雪》,而是《雪》。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是“一九四五年”,而是“一九三六年二月”;词的修改定稿,也不可能是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飞往重庆的飞机上,而应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9.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论友情:“最难鲍叔能知管”柳亚子还从他与毛泽东的私交友情的角度写诗评论毛泽东。柳亚子与毛泽东之间的私交、情谊,确实是极其深厚、诚笃的。就柳亚子方面讲,1926年5月羊城相晤,柳亚子对毛泽东就十分倾慕,品茗纵谈,结下了较深的友谊。柳亚子即将离广州时写诗...  相似文献   

11.
石破天惊,千古绝唱 1936年2月7日,经过艰难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在陕北 袁家沟填了一首词《沁园春·雪》,抒情 言志。当时没有发表。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国 民党蒋介石之邀,从延安到重庆参加 和平谈判。受到广大群众和爱国民主 人士的热烈欢迎。9月6日,毛泽东和 周恩来等到沙坪坝南津村回访老诗 人柳亚子。柳向毛索诗,毛泽东写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进的审美意识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在理论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并在斗争实践中实现这种统一,是毛泽东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肯定生活美与艺术美两种美的不同形态的客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阐释两者的关系,强调文艺家的主体能动性及创作主体与历史主体(艺术对象)的同一性,并对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原则,深刻揭示了艺术美的审美本质。毛泽东的美论和美感论服从干他的社会革命论,他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他的审美理想铸造了他美学思想的基本形态——崇高美。  相似文献   

13.
柳亚子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史学家和革命家。茅盾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说:“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间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的诗词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长时期的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如果称它为史诗,我以为是名符其实的。”郭沫若在《柳亚子诗词选·序》中称他是一位“不断革命的诗人”。郭老以前还特意写了一篇《今屈原》的文章,把柳亚子比拟屈原,赞美画家尹瘦石以柳亚子为模型画的一幅《屈原像》。亚子对它很喜欢,并且题诗歌咏。世上竟有这样凑巧:柳亚子这位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革命老诗人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不幸逝世,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在毛泽东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在年青时代就开始作诗。他的第一首诗:五言古体诗是在1915年为悼念同学易昌陶而写的。如果说,这是他攀登诗峰的起步,那么到了1923年,他写《贺新郎》时,已达到了高峰。当代诗词评论家都把这首词称为千无古人的“绝唱”,足可见诗词造诣之深了。理论源于实践,认识开始于经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讲话以前,据现在掌  相似文献   

15.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①毛泽东诗词中长征组诗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词充满了乐观主义与进取精神;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诗史结合、哲理入诗,具有崇高美感。长征组诗以阳刚之美为主,豪放大气之作见长;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不乏文学涵养;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诗词极具崇高美。  相似文献   

16.
试论毛泽东的军事评论王振亚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和世界伟人,而且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评论家。正是在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才推翻了长期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政治、...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诗词中,“山”是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50首诗中,写到山的有33首,大约用755个“山”,提到了我国的36座山名,这些山这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么,毛泽东诗词中何以多“山”呢7“山”象征着什么?又给毛淬东以何种启示呢?文章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发表的涉及到鲁迅的论著,是指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文献,如《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等。而他的《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是一篇专门性的“鲁迅论”。他还多次号召学习鲁迅,给了鲁迅研究以极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卓越最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无不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与张力,成为中国诗坛上风格独特、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写到山的占绝大多数;有的实指,有的泛指,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毛泽东生于山、长于山,他一生与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大山塑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大山给了他革命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所以他对山有着一种特别亲切浓厚的感情。正因此,他的笔端饱和着无限激情,借助于山色山势,写出了动人的革命诗篇。从美学上讲,崇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风调独绝”的革命诗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领导我国人民进行了改天换地的斗争,并“在马背上哼成”了一首首瑰丽的诗篇。他是赞成“诗言志”的,正是这些诗篇,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记录了人民革命的宏伟业绩,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可贵的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