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五四”爱情神话的浪漫激情与理想欢悦的美好书写,在张爱玲笔下变成了势利卑微的俗世追求,男人“为谋欢而谋爱”的经济操控,女人“为谋生而谋爱”的经济依附,彼此为各自利益而较量盘算的情场游戏。爱情不再纯洁、崇高,它充满了欲望杂陈的世俗气息和无爱的“爱情逐求”。张爱玲拆解了神性的爱情,将它还原成千疮百孔的俗世人生的本来面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姆立克急救》是一篇独具内涵的小说。其意蕴首先表现为一种欲望泛滥后真情回归的双重隐喻。郭砚和马端端的故事构成的是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双重意义层面上的爱情隐喻,是爱情关系中由欲的放纵到爱的回归的隐喻,也是爱情忏悔的隐喻。其次,作品书写了一种爱与赎的表演人生。三个主人公被作家赋予了"演员"的职能,在人生中分别扮演着等爱者、赎罪者、自救者的角色,具有共性的表演行为体现出两种内在意义:爱与赎。再次,小说传达了一种爱欲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旨。主人公或缺乏自救意识而在婚姻危机中迷失自我,或自我救赎意识觉醒而最终走出爱欲误区,性格迥异的三人共同诠释了在爱欲原罪中"我们都需要自救"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是作者透视社会人生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层面,作者还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和阐释。本文从木石之盟、生死之恋——爱情的非人间性,只取一瓢饮——爱的唯一、不可替代性,意淫———爱的诗意观照三个层面来走进和解读《红楼梦》构建的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相爱一永诀”型爱情篇章大致可分为不容于世、人鬼殊途、爱而失望、弃世求仙和缘满离去五种,从中蕴含了作者对人间爱情的叹息。“相爱而永诀”的情节悖逆实质上透露了蒲松龄心底挥之不去的人生悲情和矛盾困惑:自然感性生命与理性的冲突,人世与出世的矛盾,爱与爱的幻灭的矛盾等等。而其对悲剧结局的艺术处理却是充分诗意化的。  相似文献   

5.
《盲恋》宣称,“世上没有爱情,只有盲目才配有爱情。”当主人公以爱的名义走上死亡时,无爱的人生悲剧再次被凸现出来。徐言于对现实人生的无望可见一斑,而徐言于小说的现代性、先锋性也可由此管窥。徐言于通过“盲恋”的矛盾把人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孤独无奈、漂泊无依的现代主义情绪表现了出来,在人物特殊的人生遭遇中深切地传达出一种现代主义图式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6.
美丽任务     
爱情,一个浪漫而忧愁的字眼儿。爱情是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那部分,那是心底最嫩的一块肉。谁人不追求真爱?谁人不渴望真情?但爱情本身的浪漫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生活永远是舍弃与追求的轮回。当爱情走远了,只靠一个人是无法追回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为爱执着,令人为之感动;但过于执著,只会徒增彼此的痛苦。任何时候,懂得放弃,远比苦苦追求来得潇洒与惬意。当然,这是在努力过后的清醒诀别。  相似文献   

7.
《飘》这部文学作品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倾心之作.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Scarlett为爱奋斗继而不断成长的人生.文章通过对《飘》中女主角Scarlett的爱情生活的浅析,简单阐述了作品对于爱情与人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爱,是千古奇美之情,千古诱人、感人之物。人类走过多少年,就有多少爱的甜蜜和美丽,就有多少爱的忧伤和苦难。而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从人类懂得爱的那天就开始,绵绵延长,经久不衰,并日渐丰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也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中国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表现“母爱、童心、大自然”“三爱”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中却独少爱情题材,这一现象在评论界极少得到关注。而冰心作品中爱情题材缺失并非偶然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态的制约、个人人生体验的缺乏、作家思维定势的拘囿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包罗万象,各具特色。正是这些色彩纷呈的爱情为作品增添了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把《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分为最让人动心的爱、最苦涩的爱、令人震撼的爱、懦弱的爱等。这些爱情看似平淡,却演绎着大美。  相似文献   

12.
爱情不是一场追逐,如果你还停留在追逐的阶段,如果你还留在等候王子救赎的阶段,你太不了解爱情了。爱情是自我完善的一个阶段,我们在经历自己的人生,你爱过别人,被别人爱过,受过伤害,也伤害过别人,欢欣、沮丧、失望、思念、等待,受尽煎熬,然后豁然明白,得失并不重要,最重要是你长大了,变聪明了,你变得精彩、你的人生从此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3.
海岩小说是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的爱情,从而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推崇和追求,善于在人生的苦难、困惑、痛苦和毁灭中寻求荚和发现崇高。通过描写爱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后现代爱情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萨福是希腊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写有大量诗作,因为她在诗歌中对人类永恒的主题——爱的歌颂而成为古希腊抒情诗歌的先驱和最优秀的代表。萨福诗歌中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是人类永恒的爱,包括爱情、“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圆形叙述和时间蒙太奇有力地渲染了爱米丽悲剧的一生。在被层层包围,步步相压的空间内,一个渴望爱情的年青女人心灵扭曲了,为守住爱情,最终将爱情之床永远变成了死亡之床,从而为自己最后划上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圆圈。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小镇上一位贵族老处女爱米丽的悲剧生活。本文从南方社会强烈的社区意识对女性人性的压抑、对传统的眷念与爱米丽追求个人幸福的个人主义表现之间的冲突来分析爱米丽的反叛人生。她强烈的自我和自主意识使她敢于自由选择,不屈不挠地与镇上的人对抗,为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追求幸福和爱情、自由和尊严的权利而做出大胆的抗争与反叛。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61-63,53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通过儿女情长,怨离伤别,反映出他爱情的喜悦和伤感,体现其缠绵凄婉的词风。本文拟就梳理纳兰性德爱情词的创作,来窥探其爱情词中包含的对人生别样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白骆驼之爱     
琼瑶 《社区》2002,(7):42-43
琼瑶,一个情深深、爱蒙蒙的女子,从《窗外》到《在水一方》,从《月朦胧、鸟朦胧》到《几度夕阳红》,她用一只笔历练了人世间最优美的两个字“爱情”,在如今泛滥而纵情的e年代,琼瑶的这篇精典独白与《社区》提倡的有责任有道义的爱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约翰·多恩在诗歌《别离辞·节哀》中因以圆规比喻恋人而成为经典的爱情比喻。这一爱情之中包含了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对立与和谐,世俗之爱与宗教之情的相互融合。而圆规意象更是将瞬间的爱情化为永恒的爱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