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具有现代意义的NGO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数十家NGO联合的历史也是没有的,所以,这次突发事件不仅给了NGO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契机,还充分展现了我国NGO存在的必要性、本土NGO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益型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并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严重的资金短缺却阻滞了它们的发展。NGO组织资金来源于哪里?资金状况对NGO组织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哪些因素影响着NG0筹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别的NGO,对它们的资金来源进行了调研,希求探寻合理的筹款管理机制,为其以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分析,探究了环境NGO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梳理界定环境NGO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在中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现阶段环境NGO发展的局限性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民周刊》3月18日刊文说,原本应该是绿色事业的NGO在中国尚处在灰色地带,总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罩住了NGO的发展,艰难生存的中国草根NGO只能尝试曲线破围。  相似文献   

5.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舞台上,中国的志愿者以及民间公益组织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集体登场。相对于NG0发展前30年的历史,这次NGO的参与最显著的不同是:以往很多NGO习惯单独行动,而在这么大的一场灾难面前,NGO采取了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的很多NGO,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投入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在这一过程中,NGO和政府、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了密切的合作,NGO之间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联盟,NGO和志愿者之间更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所未有地被广泛接受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基金会实习期间,我访问了很多公民社会组织和草根NGO,结识了不少公民社会领袖、activists行动者、NGO工作者和志愿者。我总是问他们同—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在NGO工作呢?”很多年轻人会说,我喜欢在NGO工作,这样可以帮助他人;也有人会说这样可以帮助改变社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环保NGO是环境保护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美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有益补充,更是美国环境外交上的伙伴和帮手。通过分析美国环保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找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公益的不断发展,NGO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其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吸纳了大批人士为之奋斗。但是关于NGO职员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NGO的发展面临着"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作现状。为此,通过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深入分析NGO青年职员职业特殊的职业选择过程,总结出多向度引力下的职业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陕西妇女研究会”)是一个有着23年历史的NGO,在5·12地震后,他们迅速组织了陕西10家NGO,成立“陕西NGO赈灾联盟”,并很快进入四川绵竹,并在灾区坚持至今。  相似文献   

11.
重视媒体:中国环保NGO别无选择与其他国家相比,媒体对中国环保NGO更为重要,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著名学者秦晖在分析现代NGO产生的根源时认为,在西方,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他提出,中国NGO的出现,在时间序列上和发达国家不一样。我国的第一、第二部门都还在形成中,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规范市场都还在形成中。  相似文献   

12.
熊雪如  安树伟 《城市》2009,(3):68-71
近年.我国非政府组织(NGO)有了飞速发展,数量由1978年的6000多个发展到2008年初的38.5万个,其中包括社会团体2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1个。NGO作为平衡政府与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3.
新环保法视角下环保NGO公益诉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新修订的环保法赋予了环保NGO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可以说是环境公益诉讼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面临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由于新环保法相关条款的限制性规定、公益诉讼原告诉求保障不足、我国环保NGO自身能力较弱等原因,环保NGO在新环保法颁布后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仍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应该完善新环保法相关公益诉讼条款、出台激励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措施、加强环保NGO的能力建设,以促进新环保法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NGO(非政府组织)的行动之迅速是出人意料的。众多NGO和志愿者的集体参与,迅速形成了公民社会的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集体行动,并在行动中形成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1,(22):29-33
李呙伟: NGO的培育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值得我们关注:第一,现在越来越多的NGO会与政府合作,这要求NGO会写一个好的方案,比如怎么做需求调研、怎么进入社区等,机构管理人员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3日,由全国100余家民间组织组成的“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开始开展紧急救援工作,5月30日紧急救援工作结束之后,该组织宣告解散。同时,由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原秘书长张国远先生发起成立的NGO备灾中心(简称NGODPC)延续了“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在绵竹市汉旺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并在汉旺镇武都村建立了NGODPC汉旺志愿者服务站。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云南瑞丽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之后的官方报告中,云南的艾滋病报告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面对艾滋病恐慌,云南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打破沉默,向艾滋病宣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聚集了众多国际NGO,云南省城昆明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NGO之都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NGO)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一直是不同国家理论界与实践部门不断探索的一项热门课题。美国学者约瑟夫与米歇尔曾把NGO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种类型:乐善好施型合作;社会投资型合作;商业型合作,制度性合作。其中,理想的情景是制度性合作,即NGO与企业在一个制度性框架下各尽所长。这样,既可以解决NGO的资源短缺问题,也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NGO中流传一句话:一流人才进企业,二流人才进政府,三流人才进NGO。这话听着有点刺耳,却极有可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21世纪最贵的就是人才,单从这方面看,三大领域的发展就极不平衡,第三领域完全没有和前两个领域对话的可能。NGO中还流传一句话:有两种人会来做非营利组织,一是没有营利能力的人,二是打着非营利的招牌做营利事情的人。这话说出来也有点刻薄,有点以偏概全,但深刻的论断往往也是偏激的,现实恐怕就是这么不给人留情面。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也称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或自闭症,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和行为动作等方面严重心理发育障碍的综合征,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有孤独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而且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急剧膨胀趋势。目前我国公办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几乎处于空白,在庞大的需求催生下,一批民办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应运而生。由于这些民办机构植根于民间且不具有任何官方背景,故又被称之为草根NGO。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民办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NGO的总体状况并以上海天山路社区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为例,对其生存与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予以分析,以期全方位展现一个孤独症儿童服务领域内草根NGO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