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王益才 《科学咨询》2007,(16):22-22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理解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存在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即特别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  相似文献   

5.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呼唤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熏染学生的心灵.独特、进取而又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师拥有"关爱、尊重、宽容、赞赏"之心是人文素养的灵魂;语文教师具有与时俱进、鲜明深刻的时代感悟是人文素养的支点;语文教师具有清醒高尚、和谐优雅的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学,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最重要的学科教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都重视突出初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而对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阐述不多,然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仍然离不开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同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显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借助语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学,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最重要的学科教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都重视突出初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而对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阐述不多,然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仍然离不开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同文学性加以正确的处理与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高自修养,倾注情感.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詹振辉 《科学咨询》2003,(24):27-27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必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右、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是,在看似和平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却被部分教师忽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这种以人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所构筑的学科,必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明辨善恶的能力等积极情感。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方式,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语文味",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散发着"语文味"?谈谈笔者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下面,我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讲读课文《小鸟和牵牛花》为例,谈谈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曲凡娟 《决策探索》2014,(10):54-54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因此,真正的阅读教学需要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见解。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潜能、锻造学生的人格,又能发展学生独特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下面笔者就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中职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尤其是对语文课缺乏兴趣.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门较深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更加突出.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依据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希望生在愉快中学习的天性等现代教育理论,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场所。本文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