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级政府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和制定合适的公共政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城市化伴随工业化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启动期到发展期、再到稳定期的历史过程。所谓稳定期,就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村人口基本停止了向城市的趋势性迁移,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近日在《农民日报》撰文指出,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站到了高速城  相似文献   

3.
王弘翔 《经营管理者》2013,(28):184-184
<正>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聚集,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现实来看,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为1.5亿,占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8%,美国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人口达1.7亿,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达73%,这说明我国小城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成为我国加快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蒋卫菊 《经营管理者》2013,(26):291-29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它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对降低农村人口就业压力、带动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必然出现一系列问题,只有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从快速城镇化阶段正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5月3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来自中欧的政府官员、城市市长、企业主管、专家学者等400多人聚集一堂,就如何推动共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蔡少雄 《经营管理者》2013,(17):296-29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2012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的发展引发了城市建设的热潮。市政道路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通行,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承载体。  相似文献   

7.
王刚 《决策》2014,(8):I0004-I0005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工业时代必然结果。从全球发展的趋势来看,一般认为城镇化真正开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从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了6倍,其中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近60倍。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羊吃人"运动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进行城镇化的标志事件。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国城镇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数据分析当下中国城镇化的短板。主要研究农村进城人口会产生的困难。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大面积的新城区建设,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还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之中现存的社会问题。结论表明当今中国可能会遭遇被修正之后的城镇化困境,所以必须牢牢依据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并且落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好四方面认识问题。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城镇化,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所以,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要匹配。二、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吸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前提,而农业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支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可以说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温州市,涌现出一批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典型代表,如龙港镇、桥头镇、柳市镇、金乡镇、鳌江镇等,都是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发展后劲强的经济强镇。现在,小城镇的人口占温州全市的67.1%,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70%,财政税收占全市的50%;在近几年崛起的30多个经济强镇.占全市26%以上的人口,实现了占全市农村67%的经济总量,其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平均增幅是全市的2倍。现在温州市已形成了企业股份化、生产专业化、集镇市场化、建设规范化、人口非农化的小城镇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改变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结构,使劳动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然而我国自1955年即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又将城市化与“城镇化”混淆;将城市化的概念换成了“城镇化”,将城市化导入误区。有人辩护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过是说法不同,仅仅一字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它能够整合城乡经济各要素,提高资源的集中与优化配置程度,提高人口的聚集程度和最经济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化升级,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昭平为例,作为地处山区的农业县,要更为有效地推进城镇化,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我认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实施的好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社会养老模式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此来解决中国农村人口存在的养老问题,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和相关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莉山东省城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特大城市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中外城镇化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佳发展,在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合理的人口承载量,那么我们这些特大城市人口超载了吗?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出现了不少城市病,尤其是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出现的比较严重的交通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示,也是一种正确判断。目前,我国至少还有以下四个新的机遇可供把握。一是城镇化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内需市场会扩大,生产效率会提高。二是信息化带来社会沟通的强化。我国现拥有5亿多的网民和3亿多的微博用户,这是我国公民精神兴起和繁荣的基础,无论是民众的生活诉求还是政府的执政反馈渠道,都将进一步通畅。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左右,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1500万—1800万左右。按照一般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现状,大部分新增城镇人口由外来人口补充,其中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数量具大,从其年龄构成上又以青壮年居多。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措施,引导城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输出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战略目标,这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进行实践总结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从我国现实来看,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为1.32亿,占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3%,美国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人口达1.55亿,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达75%,这说明我国小城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成为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村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主要载体。从国外经验看,小城镇的蓬勃发展是城镇化协调发展和日益成熟的必然表现。如英国在二战后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制定了新镇开发法律,建立了38个新镇,疏导了大城市20%以上的人口,这不仅对英国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结构的灰色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人口系统灰色特征,分析如何合理应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实证演算,得出如下结论201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3 47亿,其中男性人口为6.92亿,占总人口的51.37%,女性人口为6.55亿,占总人口的48.63%;城镇人口增至6.91亿,农村人口将减少到6.92亿,届时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将首次持平.  相似文献   

20.
邢文会 《决策探索》2014,(20):52-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大转移。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亿多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显著的人口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