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西部牛仔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年,但独特的牛仔文化却是一直保留至今,并始终影响着美国人的衣食住行、人文精神,而如今也影响着可以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西部马背旅游业.美国西部地域辽阔,为西部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现牛仔文化的旅游项目.文章简述了牛仔形象及牛仔精神,着重论述了受牛仔文化影响深刻的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俄勒冈州的旅游业,详细描述了在加州美丽自然、充满野性的原始荒野中的马背穿越之行,以及在德克萨斯州和俄勒冈州的疯狂牛仔节.  相似文献   

2.
美国影片《午夜牛郎》通过对男主人公乔·巴克的牛仔形象的塑造,彻底颠覆了经典西部片中的牛仔硬汉形象,大胆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另外,影片还直白地描写了同性恋这一在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讳莫如深的话题.然而,影片中的同性恋形象无一例外地被刻板化,甚至是丑化.此类对同性恋刻板、歪曲的再现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同时也给其他群体对同性恋的认知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世界上许多人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义与浪漫色彩的人物。一百多年来,由于迭出不穷的西方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各种小说的渲染,使得干练、勇敢而善良的牛仔备受欢迎。标志牛仔身份的牛仔服更受人们的青睐,着牛仔装至今在世界上不少国家仍被视为一种时髦。无疑,许多人仍然忠实不渝地保留着对牛仔的崇拜。然而,文学艺术家们的粉饰与渲染虽能唤起人们的回忆与激情,却不能代替对牛仔历史的真正研究。现实中的牛仔是比其经常受浪漫主义手法渲染的形象复杂得多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女强男弱”现象成因的原型批评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而且这是普遍的,我们称之为"女强男弱"现象,这与中国古代社会男权中心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评价这一现象,就会看出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一种对神秘力量的化身--女性的崇拜,经过千万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文化的传承被继承了下来.当这种"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处于深深的压抑中时,它就会通过梦或艺术来体现,表现在文学中,就出现了许多比男子形象强的女性形象,当然,这要通过置换变形而来,才能符合现实中的真善关的要求,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5.
义句形象义     
一、义句形象义与义位形象义说到义句形象义,首先得从义位形象义说起.听到“狼、虎、箭、弓”等词的语音形式,脑子里随即会出现狼、虎、箭、弓的形貌;听到“雪白、冷笑、嘻嘻、咳咳”等词的语音形式,脑子中也会产生相应的感知形象.所有这些都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遗留表象的复活.由于(词的)符号形式的刺激,唤起了人们对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形状象貌特性等方面的记忆,习惯上,人们把这叫做词的形象色彩,或称之义位形象义.  相似文献   

6.
全州湘山宗慧禅师是牛头宗径山法钦禅师的法子.无论在古代民间信仰还是禅宗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民间,由于他颇多神变,生前已被佛教信众尊为无量寿佛,圆寂后则形成了地跨数省、时越千年的无量寿佛信仰;在禅宗史上,他的<牧牛歌>开创了以牧牛偈颂讲宣禅法的历史,不但开出了新的说禅方式,而且丰富了禅文学的内容.但是,由于禅宗灯录失载,人们几乎遗忘了他,近来不多的研究也不尽人意.文章运用新材料,初步推定出禅师的生卒与世寿,考定出今本<湘山百问>非其著作,并对其<牧牛歌>的思想及其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作出了初步论评.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新编《辞海》中说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艺术分册.136页)这个定义涉及“艺术形象”这一概念.什么是“艺术形象”呢?同书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文学分册,5页)音乐属于艺术.也适用于这一定义,既然如此,音乐形象自然也是“具体生动的图画”了.对音乐形象的这种认识来自苏联的音乐美学界.  相似文献   

8.
李振森 《中华魂》2021,(2):F0002-F0002,F0003
一首网红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大街小巷、网络内外人们纷纷都在传唱。这首歌,一夜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也火了可可托海。听着这首歌,人们会好奇地询问,可可托海在哪里?听着这首歌,也掀开了我尘封的记忆——我曾有缘亲临可可托海采风。翻看着当年在可可托海拍摄、搜集的照片,满怀对可可托海崇高的敬畏之心,在这里愿与读者一起分享可可托海的神奇。  相似文献   

9.
欧文·威斯特的代表作《弗吉尼亚人》开创了美国西部牛仔小说的先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饱满丰富的牛仔形象。小说在讲述西部草原浪漫爱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西部边疆生活的眷恋。牛仔西部小说由此迈出了美国西部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西部牛仔因西部作品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一度成为美国理想的男性气质形象。时至今日,牛仔神话仍在怀俄明州上演,以牛仔为代表的西部男性形象影响着该州甚至全美的男性气质构建。普鲁却在《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中对西部男性群象进行了多角度解构,从经济驱动、女性视野及两/同性关系等多维度淋漓尽致地剖出恶劣环境中西部人善恶交织的情感与生活,挖出他们身上被隐去的恶习,解构了西部神话中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直击怀俄明牧场上西部男性形象的虚伪与荒诞。  相似文献   

11.
"边境三部曲"的终结"乐章"──<平原上的城市>,展现了牛仔们辛勤的劳动生活和在艰苦环境中的互相关怀的兄弟情义,但也不乏展现了牧区牛仔和城镇妓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女性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充当着男性的附属品.可见在男权的框架体系下,女性已被要求忘掉自我,拒绝自我,或者以某种方式否定自我.本文将借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观解读<平原上的城市>中女性的境遇、"他者"地位及自我选择与突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与前时代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元代戏剧作品对女子形象的刻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满、突出、动人。我们称之为女子形象鲜明现象。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评价这一现象,发现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就崇拜女性,这种女性崇拜情结经过千万年的积淀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得以普及推广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作为强势模因的一种产物,网络谐音词使语言交际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简洁化、直观化,也为人们生活提供谈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谐音词具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牙人,古称"驵侩",中国古代中介人,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其在人们心中的文化形象却与他们在经济史上的地位及其不相称,中国传统重农思想以及牙人自身弊端造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研究歧义现象不仅有现实的意义,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类型、歧义形成原因及歧义消除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增强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两种语言进行写作和翻译.  相似文献   

16.
在15世纪或更早的苏格兰,当时的牧羊人喜欢玩一种用木板将石头击进动物洞穴的游戏,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则。这就是现在中国近乎“疯狂”的高尔夫的起源说之一。现在这种运动在中国已经把普通的“牧羊人”拒之门外,高尔夫球场成了令普通百姓望而止步的“高端”消费场所。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牛仔的认识主要源自于西部影片,可是西部影片并没有反映牛仔的真实面貌。西部牛仔是美国历史上特定时期一个特殊的劳工阶层,他们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他们衍生而来的牛仔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文章还原了牛仔的真实面貌,重点剖析了牛仔对西部影片、英语语言、牛仔服饰及美国精神四个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会移动的“兄弟岩” 印度有一对“兄弟岩”,这一对“兄弟岩”座落在印度北部一条小河的西岸。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兄弟因为父母双亡而悲痛至极,双双一起投河自尽,故而变成了这一对“兄弟岩”。这一对兄弟岩,隔着小河相望,也不知望了几千年。 1965年5月17日,对这里地形地貌十分熟悉的两位牧羊人昆得斯和迪亮突然发现其中有块岩石居然悄悄向北移动了10公尺!奇怪之余,两位牧羊人跨马急驰赶回村里将此事报告给了村长,村子里的人听了个个觉得奇怪。 一个月后,两位牧羊人又经过这里,奇怪的是一个月向北移动10公尺的这座岩石又悄然移回了原来的地方。两位牧羊人骑马赶回村里告诉村人以及村长。  相似文献   

19.
国家10多条禁令成空文,球场建设成治不住的土地"牛皮癣"编者按在1 5世纪或更早的苏格兰,当时的牧羊人喜欢玩一种用木板将石头击进动物洞穴的游戏,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则。这就是现在中国近乎"疯狂"的高尔夫的起源说之一。现在这种运动在中国已经把普通的"牧羊人"拒之门外,高尔夫球场成了令普通百姓望而止步的"高端"消费场所。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时期江南女作家创作的弹词小说中,男性弱化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男性形象的显赫地位与他们在家庭、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表现出一种懦弱无能的状态,与作品中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迥异于男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是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对男性具体感触的外化,体现了她们对当时身居高位者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