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农民文化的全面素质,对於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轨道上来,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极大比例,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为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後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在农村农民科学文化教育中,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学校大有作为。关键在於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改革中求发展。国发…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民族地区的师专,培养出的人才绝大多数将面向小学,他们的素质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的科技进步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受诸多要素制约,而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却是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要素。本文从理性抉择、障碍分析、机制创新等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此,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抓紧落实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农业科学是应用科学,具体应用是通过农业劳动者——农民实现的,这就要求广大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素养。但是,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15及15周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5.88%,约1.8亿;小学文化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村职教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农村职教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保护农民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经济效益低等特点,再加之我国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和获取市场信息不足等,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广大农民难以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从而制约了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必要的干预措施,积极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科技的投入,培育良好的农村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文化科技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等,为保护农业部门和农民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贫困的山区省、农业省,要使贵州经济加快发展,必须抓好发展农村经济这个根本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诸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大面积的改善;农民增产增收难度大;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山区优势未能全面发挥.未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等等。文章就上述问题发表浅见,作为参与迎接西部大开发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入世”后农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 ,才能全方位应对“入世”后对农业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文在简要分析“入世”后江西农民素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应对“入世”挑战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最后 ,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这就是 :(1)普及义务教育 ;(2 )发展职业教育 ;(3)改善成人教育 ;(4)强化科普教育 ;(5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6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7)大力增加教育投入 ;(8)努力增强农民体质。  相似文献   

9.
黄天弘 《南都学坛》2008,28(5):114-116
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农民"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制约培养新型农民的因素,使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处于一个艰难的历程。解决新型农民问题,要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出发,从不同地区出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实际目标。只要长期不懈地推进新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农村现代化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关键因素之一则是农村的继续教育薄弱.农村继续教育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立足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能力的农业技术队伍,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农村干部队伍,普遍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处于基础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因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我国制订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而最终实施这一战略靠的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而农业科技者和农民素质的优化则靠教育的培养。因此,教育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益作用。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在建设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应建设好农村的政治文明.由于受经济、文化、农村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民的政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摒弃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提高农民政治素质,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干部行为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西青年农民素质教育是指对在江西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劳动者基本素养的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法纪、审美等方面的教育。为了提高江西青年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采取增加农村经费投入、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搭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农村文化困境及对当前政策的认同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以来 ,中国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滑 ,直接原因是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无明显增长、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产品成本节节攀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深层原因是农民增收受不合理或滞后的体制制约、国家涉农政策的制约及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应采取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加大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生产力 ,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化虽然被称作“软实力”,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效能却很“硬”,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匮乏滞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的致富、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新农村呼唤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现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大变革、大发展。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是否拥有足够数量的专门人才。工业,需要大批能尽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科技人才;农村,需要大批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需要大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新型人才;机关,需要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行  相似文献   

18.
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中国2亿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农村经济的投资主体.随着投资主体由集体向农户的转变,农户投资的选择倾向、态势和决策均发生了诸多变革,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基于此,分析了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动机,即农户作为理性的投资主体,在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投资的原动力.但由于农业的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下,致使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具有短期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劳动者素质、政策和土地规模等成为制约农户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投入的资金来源;增加国家与集体对农业的投资,为农民投入创造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贷款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以及组织农民进行活劳动积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