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投入疫情防控,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再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又一度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一次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但治理体系能力不完善、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国际反应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不对称,可能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必须防范其非理性化发展和表达。因此,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深入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论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末兴起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多维成因、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如何应对民族主义问题的方略,从而构成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互联系、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当代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右转弯",即从"左翼"民族主义向"右翼"民族主义过渡。事实上,这种过渡不在于"左翼"民族主义的急流勇退和"右翼"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而在于"左"、"右"两翼先后垄断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左"、"右"两翼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主义传统,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了"神圣联合"。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人的"天下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每个民族形成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经验不同,各民族的民族主义表现形式也不同.与西方历史上的公民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多元民族主义相比,中国人在"夷夏之辨"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天下民族主义".它把文化道德看成民族认同的最高标准,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稳定各朝各代的主体族群、维系文化边缘族群与主体族群的亲和力作用,它的"天下"情怀与对世界具有普遍性价值的认同是中华民族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鲍姆之"民族语言与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语言基本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把它作为区分民族的标志,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动机;在民族语言的建构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民族语言的未来发展,应采取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把小语种、小语言不断在历史进程中被淘汰看作符合民族间交流与融合之常态。霍氏的观点尽管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痕迹,但他注重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和在全球视野下反思人类社会的历史,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而在普遍社会历史观和整体史观基础上对语言民族主义予以说明和解释,这一点明显地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人们全面了解世界民族主义的特点和走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思考和研究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费希特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不可转让的权利.因此他公开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统治,反复强调自由、民主和人权,要求人们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理想.面对着外敌的入侵,费希特公开对德意志民族作演讲,在他看来,德意志要实现民族独立,德意志民族必须要把争取民族独立与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民的自由.同时,他希望依靠教育和道德复兴来为德意志爱国主义和德意志民族主义开辟道路,他认为教育是培养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演讲,费希特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号召德意志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拿破仑的入侵,恢复国家的独立.另一方面,在费希特的民族国家观念里,他认为,国家是具有武装权力,并且国家的权力最终是为民族而服务的.费希特不仅是一个在理论上阐述民族主义的思想家,而且也亲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斗争之中.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通常把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区分为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把法国民族主义作为前者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对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界定只适用于近代前期(1789-1870年),而在近代后期(1870-1914年),法国则经历了一个从公民民族主义向族裔民族主义过渡的理论蜕变过程.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我"族裔与"非我"族裔的对立逐渐成为近代法国内政、外交的主题之一,最终导致法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欧洲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欧洲认同,它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本文论证了欧洲认同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同时以欧洲认同为视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内的民族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民族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民族主义产生和演进,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生长的前提与发展动力.在后冷战和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和保有强大的凝聚力,决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一个民族只有走开放、理性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元文化教育概念虽为西方杜会首倡,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多元文化教育以自在和自为两种形态存在。80年代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进入了自为阶段,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有效模式。如何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成果?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体系?等等,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论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决定论”固然有失偏颇,然而,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本文在分析中华大地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从实体论迈向关系实在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中,实体论具有重要地位,它包括客观实体论与主观实体论。前者长于民族的客观属性分析与内生分析,但忽略了民族的主观属性,忽略了他者和关系对民族自我的塑造作用;后者最为看重民族的主观属性,强调民族主义对民族的塑造作用,但放大了民族的主观属性,且落入从民族主义与民族两者的关系来界定民族的窠臼。文章引入关系实在论来阐释民族和民族主义,旨在消解民族的实体本体论地位,并将民族"自我"视为过程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化实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区分了两个层次的流动的、关系化的民族自我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1)国家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2)在第一个层次之上的民族自我与其他内部他者、外部他者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学界所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都是以汉族政治社会思想和活动为主,忽视了西藏等边疆民族主义.清末,英国侵略西藏地方产生了西藏激进民族主义.这是中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主义理论成为应对西藏激进民族主义的较佳选择,展现了民族主义建构民族国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张小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58-67
以三重差序格局的文化视角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助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实的文化实践。首先,基于"中华民族"的三重差序格局包括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全世界华人的中华民族。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差序格局包括各民族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人民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部分的世界华人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其次,进一步探讨了三重差序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三重差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三重差序的文化连接和文化超越。贯通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差序格局的是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和根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