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科学本质上是科学共同体的产物。科学中的协作精神不仅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而且也是衡量科学家素质的重要参数。在科学日益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社会化(包括国际化)发展的态势下,协作研究、团结攻关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导形式。因此,加强科学协作对科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以及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规律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认同并加以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内化为科学家本人的人格魅力,是科学事业和科学家本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以及艰难探索的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在恩格斯的晚年书信中也有具体体现,并对今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并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4.
希腊精神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代表希腊理性科学特点的数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与宗教感情融合在一起的,希腊科学与这种宗教感情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宗教感情推动科学家作理性的沉思。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企图把基督教的信仰提升到科学理性知识的地位。科学虽然沦为神学的婢女,但神学也起着保存科学和希腊科学精神的作用。当前的重要问题是,重实验方法的近现代科学需要恢复希腊的自由精神,为符合道德要求的效益而从事科学探索是希腊“自由精神”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大声疾呼恢复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要着力反对为谋个人私利而科学,特别是要反对那种违反人类道德和灭绝理性的科学活动。西方科学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现象,这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缺点是把一切事物都片面地加以量化;中国传统主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点正在于对事物作整体的把握。如果说西方近代科学的缺点在于割裂、分离,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点则在于笼统。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走一个“之”字形的道路:从原始的整体思维,经过推理和实验的剖析,达到更高一级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民主、自由在内涵和精神上一体化,在历史和逻辑上联结,且能够相辅相成地互动。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科学、民主、自由可谓三位一体。科学的社会建制或科学精神气质的一个综合性特征是国际主义的或世界主义的,这是由科学的技术规范和科学方法决定的,它们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似真性、普适性、一致性;更是由科学的道德规范即科学精神气质决定的,特别是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自主性等价值表达,是支撑它的重要基石。科学家虽有自己的祖国,但科学家毕竟是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群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第一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科学家群体。本文对该时期科学家群体的一些基本问题———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区域分布以及留学经历、精神特质等———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它在多个层面上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凝结于科学建制中、体现于科学方法中、内化于科学家的"范式"中。国内关于科学精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的价值与社会功能;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对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缺乏从科学史、科学与经济、科学政治学等维度对科学精神进行解释;忽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对科学精神进行具体微观分析;研究结论的抽象性导致对科学实践缺乏真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爱因斯坦的宗教观,认为爱因斯坦是旗帜鲜明的无神论者;分析了他提出的宇宙宗教感情的内涵,指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科学家关于世界合理性与可理解性的坚定信念与诚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宇宙宗教感情,并认为该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这是爱因斯坦对宗教内涵的拓展、宗教感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要以科学创造为基础,但技术创新与科学创造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人类活动.科学家与创新家在人格、素质等诸多方面不尽相同,科学创造精神与技术创新精神也有许多差异,推崇创新精神不能以科学创造精神的失落为代价.两种精神的失衡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界定及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两个内容丰富、界线模糊又相互对应的概念。它们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由一组信仰、观点和行为准则构成。它们的基本指向是: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应重视什么、依靠什么。1、关于科学精神。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说明,但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人强调科学精神是科学方法,如李醒民说:“科学精神及其哲学和文化意蕴也集中地通过科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体现出来。”①有人强调科学家的素质,如刘大椿说:“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  相似文献   

11.
科学结构、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理论是科学赖以建构的最核心的理论范式,在这一部分所发生的变革往往会形成通常意义的科学革命。相对于科学发展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革命性)两个阶段,存在着常规性和非常规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以及保守性和创新性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度。创新性的研究态度要求科学家们要具有理性怀疑的科学批判精神。科学在自我批判中进化的性质要求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内含深刻的伦理本性,主要表现在对善恶的关涉、发现真理与把科学作为游戏。同时,在对自然和存在的虔敬,对人类的爱与善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命运等伦理方面,科学与宗教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而作为科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从西方科学家精神上所体现的宇宙宗教感情,既不设定人格化的上帝,也有别于各种各样的邪教,它本身就指涉宇宙的和谐秩序与规律,是一种信念,即基于伦理的信仰旨趣,这是看待西方科学家信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方法的创新,更是科学精神的塑造。它不仅体现在科学家高尚的情操、非凡的品质和优良的行为特征等方面,也表现为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观与规范体系,成为激励科学创新和凝聚科学共同体的内在动力。科学精神的缺失和培养是当代中国科学事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的兴趣主动性偏低,对科学家的了解所知甚少,对伪科学缺乏识别与抵制能力。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营造遵崇科学的社会风尚,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靠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5.
尽管夫妻"忠诚协议"在形式、内容上不够统一、科学,效力上不够确定,但不可否认它存在本身的价值意义。从"忠诚协议"本身来说,它实在太特殊,我们不得不一再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如不加分析一概认为协议有效或无效会存在巨大风险,因此协议的有效性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夫妻相互忠实的基础是双方的感情,而感情是法律无法调整的,感情的复杂性亦是法官难以定夺的,在遇到夫妻"忠诚协议"案例时一定要结合个案实际具体分析,在法律精神和司法原则的框架内灵活处理,分清是非,惩戒合理适度,努力维护家庭和睦、婚姻幸福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的"原善"是人类经由科学与自然的博弈中形成之"善",是原本之善、基础之善。原善之"善"可以归结为规则意识、理性、怀疑精神、民主意识等。规则意识是人与自然在有限策略下重复博弈的必要条件,是原善的核心;理性、怀疑精神与民主意识则是原善的充分条件。这样的原浸润了"原初""原始"的色彩,是一种迫近理想状态的抽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科学家的原善面临具有"中国特色"的境遇和挑战,人与自然博弈的学术让位于人际博弈的权术;资源代替知识,成为学术的中心。必须排除强加于科学活动的权力因素,让科学家在与自然的博弈中创造知识。必须清理并撤除强加于科学家的人际博弈及其"规则",让科学家坚守并提升其原善。  相似文献   

17.
李建强 《中华魂》2022,(4):19-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宝贵精神财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天然不相容性造成的,相反,倒是人们的认识偏颇所致。从哲学上看,任何一种完整的关于人的哲学,无论是实证主义哲学,还是生命哲学,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统一性;从纯粹的科学意义上看,科学精神则具有塑造人的价值。在哲人科学家身上,人文情怀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往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谈科学精神     
近年来科学精神成为学者们谈论的焦点。就什么是科学精神、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但依旧有其不完善之处。首先,科学已不再是科学家的工作,它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国家支持的事业融入到社会之中。因此,科学精神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次,科学是时代的产物,科学成果、科学思维方式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形式。因此,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寻求其时间维度。另外,西方文化最早孕育了科学,由此弘扬科学精神也必须深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弘扬科学精神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为推进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关注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能对科学家的失误视而不见。科技史实证明 :科学家的失误使科学事业脱离良性发展轨道 ,泯灭科学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阻碍人类文明进程。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必须重视历史上出现过的科学家失误 ,以史为鉴 ,吸取教训 ,积极应对 ,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统一和规范科学共同体行为准则。从“马太效应”、过分争名夺利、科学政治化所导致的失误出发 ,分析其中原因 ,提出尊重真理、淡泊名利、倡导学术自由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