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精辟阐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和谐思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为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及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认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核心范畴的中庸,蕴涵有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中庸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庸的社会和谐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和谐之间的差异性研究,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对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关系作深入探讨,需要加强对中庸方法论及其实践价值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个人际和谐的社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国历代思想家持久探索的主题。现代新儒家立足本土资源,在广泛汲取我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思想。尽管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愿望是善意的,但其在传统与现代的拿捏中仍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研究、借鉴历史积淀下来的极为丰富的“和谐”思想,是这一课题的基础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通过对柔性管理思想内涵及基本特征进行解读,从我国构建和谐校园目标入手,分别从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考虑,进而得出建设和谐校园需要柔性管理思想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索柔性管理思想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所追求的阶段性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为环境的统一是实现和谐校园的保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和谐”在中国文化史上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所提倡的修身为本促进身心和谐,推崇忠恕仁爱追求人际和谐,重视群己之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倡“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等和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孟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王道政治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亲亲敬长”的家庭和谐;“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手足腹心”的君臣和谐;“保民而王”的官民和谐;“仁民爱物”的生态和谐。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以及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所重视,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传统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地融入我国各民族的血脉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和谐思想的精华,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争取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外交的新思路。和谐外交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互利共赢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根本理念,积极开展灵活的多元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所追求的自由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只在思想范围之内的自由,而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由。自由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达到的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统一,是以人为主体的多方面的和谐统一的状态与和谐发展的过程。自由从和谐开始,通过和谐实现,也通过和谐得以表现,从和谐走向自由,和谐构成了自由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和谐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发展形势与和谐校园建设面临四个方面主要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诚信教育、素质拓展、心理疏导、网络教育、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想结合,探索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通过培养在“仁”“智”诸方面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文章梳理了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演变,阐述了和谐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娟 《江海纵横》2007,(1):53-5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而推动区域跨越发展,需要和谐文化作为支撑,而和谐文化是一个由主导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更加重视加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笔者就此作浅议。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以思想和谐为目标通过思想矛盾运动来达到新的思想和谐的过程。思想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的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状态,它们既存在着矛盾又追求着协调,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客观现象,也具有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应随着社会条件、时代特征和目标任务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做到适应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派别,而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人自我身心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族群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和谐思想,并成为中国当代和谐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侧面丰富发展了和谐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梭罗生态思想是在多重背景下的建构,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即对人与这个地球上“共同的居民”相处的思考。梭罗的“爱的共同体”承认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相生的美好愿景。因此,在这样的共同体下,我们重读梭罗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探寻梭罗研究的新途径,而且对于当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困境并非全都肇端于制度缺陷。实际上,它既是社会结构变动所引发的体制摩擦和阶层分化所导致的整体社会环境欠佳的副产品;同时也是司法机关超前设置了司法理想目标的不良后果。缓解司法困境,促进司法和谐,应当以和谐思想为引领,转换改革范式,规划司法和谐之理想图景,在司法治理过程中引入交往沟通技术,并着力培育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