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生态美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资源,作为中国美学最近的重要理论遗产,其学术价值日渐凸显。从跨文化的视野来看,中西艺术传统中对自然美不同的态度给予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某种超前性生态资源,在世界美学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艺术中表达的自然美、人工创造的自然美和原初状态的自然美三种不同的形态,中国当代美学并非总是明确加以区分。无论是当今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修复已经被损害了的自然美,都和人化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是具有与人同等地位的审美价值主体,过去被认为是人类所专有的美感包括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实际上仅仅是自然广袤的审美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审美态度的恰当性是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继续推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可以为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自然美的现实存在为自然美研究摒弃从观念出发的研究路径,回归自然美的本体研究确定了逻辑起点:从实证的现象出发,从自然美的现实存在开始研究,把研究落实到自然美的本体研究中。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自然的作品。但自然并非"全美",自然美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吴晓红 《江汉论坛》2006,1(3):82-84
自然是人类美感的最直接的教师,自然审美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根部和源头。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到艺术美,这是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逆转的思路。应重新认识自然美的特性并充分重视其独特价值,确立自然美在美学中的本源地位。  相似文献   

4.
胡洁 《社会科学家》2012,(1):21-23,28
西方哲学对自然异质化的理解使得自然的独立性不得彰显,基于此自然观的自然美被视为低于艺术美的美学形态,在西方古典美学中长期受到忽略。随着近现代对人本主义的反思,自然的独立性、客观性开始被哲学家、美学家所关注,与此相应的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纷纷兴起中国传统思想核心就是"天人合一"。郭象提出的"独化"的概念,呈现一个彻底自主自性的物性世界观,为自然美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提供哲学基础。同时,"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命题,否定了对事物的传统认识论,极大地消解了审美过程中人类和自然的二分对立关系,为自然美的审美体验提供了独特的方式,给现代自然美思想的构建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5.
李丕显同志新著《自然美系统》(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视野,新的体系构架对自然美做出了不同他人的阐释,体现出新的特色.该书强调自然美是一个复杂的美的独立系统,它具有自身发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具有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整体性质,并且和其他系统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在总体上,作着把自然美理论的逻辑结构同自然美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及人类对自然美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过程内在地有机地统一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美学》一卷中几乎是开门见山地宣布:“自然美排除在美学范围”之外,但他又同时在《美学》一卷中将自然美作为单独一章加以考察。这似乎是矛盾的作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呢?看来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发掘一下黑格尔哲学和美学中的自然观。我们首先从黑格尔哲学与谢林哲学的比较开始论起。谢林和黑格尔都将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作为哲学逻辑纯思的最高设置。但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两人则有重大区别。谢林认为:“绝对者的本质或内在本质只能被设想为绝对的、纯粹无庇的同一性。”“它的本质内排除了一切差别。”在概念与实在、主体与客体之  相似文献   

7.
王中原 《社会科学》2022,(4):92-101
自然美难题即自然美的本质的阐释问题。对自然美难题的追问和解答决定着对自然美的内涵及其审美特性的揭示,该问题也是艺术美乃至美的本质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自然美难题在当前依然保持为美学的一个难题中的难题,立足于后现代思想语境重提自然美难题是一个兼具必要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作为后现代思想的开创者和规定者,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思想是自然美难题的当代解答的一个决定性思想引线。根据自然美难题的当代解答,自然美在其本质上是人对自然存在的一种本源性经验,是存在之真理被庇护入自然事物之中的一种本真发生。自然美难题的当代解答克服了现代美学的主体性及其相关的主客二分观念问题,在使自然美的真理和美学意义得到全新揭示的同时,启示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实践哲学。自然美难题的重提为完全意义上的美学的存在论转向提供一个启示,这一转向标示了中国当代美学进一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8.
论美非情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美学诱惑精神存在走向一个恒定不变的理论信仰:美与情感构成人类合乎必然性的心理链条,并合乎逻辑地推演出艺术即情感的命题。情感被限定为艺术的终极目标和核心价值。怀疑论美学则行走一条以否定逻辑为思维工具的精神道路,它尝试颠覆传统美学所竭力建筑的“美—情感—艺术”三位一体的心灵大厦,探询在它们一体化的所设定的必然性联系的虚假的主观逻辑形态中所存在的客观性差异。怀疑论美学放弃对于传统美学所有概念及思维规定性的无意义的承诺,它以否定逻辑开辟自我的运思之路,力辨美与情感的逻辑差异,从本体论和生存论的双重层面凸现“美”这一人类精神的虚无化的诗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拒绝情感因素的,人类精神的审美活动既不是对情感的主动投入也不是对情感的被动接纳;与此相关,人类的艺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以情感作为主要内容。艺术的目的也并非仅仅局限在传达情感这样单一的价值和功能上。艺术,这一最丰富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情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的,甚至也呈现某种难以言说的非情感特征。至少我们可以保留这样的理论假定:与情感保持适当距离的艺术,也许属于最纯粹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现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康德黑格尔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特殊的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阐释的主要方向,往往聚焦于康德黑格尔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关系,而对于他们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康德提出了想象自由和天才说,黑格尔否定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摹仿说及其写实主义传统,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打开了大门。康德提出了审美的非功利说,黑格尔否定了艺术工具论,成为现代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源头。沿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现代西方美学走上了取消美和否定美的道路。康德承认自然美的自身价值,把西方古典美学强调艺术的优美和谐扩展到自然美的粗犷崇高,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自身所固有的,同时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契合人的心情说对于现代西方移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环境美学和康德黑格尔美学之间存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联系。康德黑格尔是他们所处时代急剧变革的西方艺术思潮在美学领域的表达者,启动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范式革命,在现代西方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审并校正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定型化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