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进程,两岸青年交流也呈现出常态化、多样化和制度化的趋势,同时也存在着注重形式、交流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台湾青年群体政治意向调查显示,“去中国化”教育以及媒体乱象造成的青年认知混乱是当前两岸青年持续合作最主要的障碍。两岸青年交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持续合作最终取决于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和理性化,构建文化认同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是未来两岸青年持续合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正在对两岸青年交流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如聊天、交友、讨论等逐步成为两岸青年在社交媒体中的主要交流形式。这种新的社交模式不仅扩大了两岸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两岸青年的沟通和了解,还推动了两岸青年在共识和认同层面的增加,这种互动路径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青年的媒介交互模式与社会的大众传播模式,当前,青年的媒介素养,特别是新媒介素养滞后于新媒介科技的发展。在这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中进行数字化生存的青年.急需培养与之匹配的新媒介素养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培养信息素养与新媒介素养融合、交互,最终促使青年养成并达到一体化的新能力:形成青年解析媒介信息必然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政治社会化必然过程的认知新能力;提高青年强化维护“信息主权”。防范“信息入侵”行动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获取资讯、交流沟通提供了媒介,也为其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创建平台。大学生是参与网络的特殊群体,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网络舆情中存在着以下三种问题:非理性情绪蔓延,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滋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台湾特殊的历史际遇、政治体制的本土化流变以及解严后的"去中国化"教育形塑了台湾青年世代的"台湾人"情感和"台湾意识",这种强调台湾并区隔大陆的身份认同不仅影响了台湾的政局走向和社会变迁,也成为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的绊脚石,"太阳花学运"以及时代力量的崛起都警示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自身、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的青年交流问题,并不断探索两岸的文教交流与合作,力求建构台湾青年的正确身份认同,进而减少两岸和平统一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社会技术转型、市场化教育发展、信息碎片化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工作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O2O模式将课堂教育、实践(线下)与网络资源、技术(线上)深度融合,具备全面立体性、资源整合性和动态结构性的特点。在构建O2O模式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师生学习共同体,利用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树立"互联网+"思维,拓展线上线下教育新空间;将资源整合嵌入学生"微生活",以质量导向强化教育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失业青年布瓦吉吉自焚开始,一场席卷突尼斯全国的政治变革大潮迅速蔓延至中东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预示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变革进程已经开始。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国表面上貌似群龙无首、组织松散的街头抗议,实质都是围绕着"变革"这一主题展开,大量失业青年成为这一"变革"的主要参与力量,而网络新媒体则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变革、青年和网络是中东各国目前政治剧变的三个关键因素,进一步认清三者的互动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东当前的政治发展进程,也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进入网络政治时代。网络政治的生成有利于青年政治意愿的表达,而青年政治意愿的表达又推动着网络政治的发展。青年群体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其政治意愿表达呈现出原子化与组织化相交织、理性与非理性相杂揉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民意表达的背景下,作为执政党青年组织的中国共青团,应当高度关注并努力引导网络重点人群的政治意愿表达.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形式,其中,"95后"青年是新媒体的代表性用户群体。新媒体"去中心化"的解构特性,对青年具有潜移默化的涵化效应。新媒体对"95后"青年文化形成了多元解构的影响:重构出青年叛逆性时代性的道德文化,催生出青年吐槽式狂欢式的交流文化,塑造出青年个性化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反思"95后"青年文化衍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极颓废、自我放逐等丧文化趋向,我们应当围绕青年成长,把握青年需求,从教育、法规、自律、技术等方面因势利导,使新媒体成为青年的励志的陪伴者,进而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昂扬向上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于涛 《现代妇女》2014,(12):I0067-I0068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催生了以“微博”、“微信”、“贴吧”为载体的网络新媒体,这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交流渠道、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趋利避害,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经历了"反服贸""白衫军"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之后,台湾青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的"总统及立委"选举中青年的踊跃投票参选现象。目前,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政治参与广度与强度的提升;从动员参与走向自动参与;青年政治参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呈现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状态;网络新媒体成为组织参与的重要媒介。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新态势势必对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台湾传统的政党政治产生一定冲击;其次直接推动与加快台湾主要政党的革新化与年轻化转型;最后,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社会化与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下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四更"发展态势。而大学生作为当下新潮的一代,作为新媒体的广大的使用人群,势必将加大网络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在不断繁荣的"动物化"网络话语里,青年人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青年极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不断地对网络与现实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待青年"动物化"的网络话语,应该因势利导,将其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而将其消极影响控制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凭借方式。现如今数学技术发展迅速,使得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发展与创新,实现了教育科学化、现代化,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更加完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媒体以其快速的信息交互能力和应用的便捷性而得到以"00后"大学生为主的广泛关注和青睐。而良莠不齐的复杂信息,也给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手段,积极消除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多元交互信息和特定用户需求使得圈层文化由此产生,并具有圈层相对封闭性、个体认知局限性、关注信息泛娱乐性、主流文化及教育主体被弱化等突出特点。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已经不再被高校青年所接受。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当代高校青年圈层文化的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内涵要求,探究两者结合契机,提出了在特点鲜明的青年圈层文化中,能够良好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而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任务要求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青年网友以"爱国"的名义集结,应用各种极具创意的表情包远征脸书打击台独分子。这一网络群体事件不仅引起网络热议,而且迅速引发诸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以及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的持续跟进。绕过热闹的网络现象,去深入探讨"帝吧FB远征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媒体时代去开展更具深度的两岸青年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过滤垃圾信息,整合碎片信息;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引导舆论走向,实行有限实名制,增强网络问政的实效性;在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政治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水平和媒介素养,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人群,深受其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