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正在对两岸青年交流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如聊天、交友、讨论等逐步成为两岸青年在社交媒体中的主要交流形式。这种新的社交模式不仅扩大了两岸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两岸青年的沟通和了解,还推动了两岸青年在共识和认同层面的增加,这种互动路径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唐桦 《当代青年研究》2012,11(11):69-74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进程,两岸青年交流也呈现出常态化、多样化和制度化的趋势,同时也存在着注重形式、交流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台湾青年群体政治意向调查显示,“去中国化”教育以及媒体乱象造成的青年认知混乱是当前两岸青年持续合作最主要的障碍。两岸青年交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持续合作最终取决于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和理性化,构建文化认同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是未来两岸青年持续合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青年网友以"爱国"的名义集结,应用各种极具创意的表情包远征脸书打击台独分子。这一网络群体事件不仅引起网络热议,而且迅速引发诸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以及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的持续跟进。绕过热闹的网络现象,去深入探讨"帝吧FB远征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媒体时代去开展更具深度的两岸青年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引言青年资讯交流国际网络之建立是为了满足一种双重的需要:一方面,迫切需要制订0]家级的和世界级的合适而一贯的青年政策;另一方面,需要解决青年信息来源日益分散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确认了这两种需要后即着手建立青年资讯交流国际网络——关于青年的并为青年服务的国际信息和资料交流网络。这个网络主要负有两种使命:1.以最新技术手段向各方面提供用于订立青年政策的知识、技术和分析报告Z2.以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和辅助性出版物促进青年工作者、协会、公共机构人员和研究工作者之间的接触。按照1992年在法国玛利一…  相似文献   

5.
青年社会组织差异化的危机响应从侧面勾勒了社会部门与青年公益者在社会治理中的不同想法。对青年社会组织应对危机的动机、行为、协同治理能力的研究发现,青年社会组织不同理性要素的交织产生了纺锤型危机治理结构,而公益理性取向与互动关系格局是最关键的两个分析维度。青年社会组织与青年公益者应加强社会责任与组织利益的协调,将工具性目标转变为内在的价值追求,重塑公益价值,才能实现理想的自主发展的社会化公益状态。  相似文献   

6.
国际观不但影响到青年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未来价值观的主体。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下,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观概念的分析,归纳出三个能代表两岸青年国际观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两岸青年人的国际观概况及其成因,最后提出通过加强青年交流合作来增进两岸青年国际观的融合,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8.
今后,两岸合作的重点应该是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因为大陆在基础科研和装备制造业上具有极强的优势,而台湾在软件、信息类电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推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新形势下,两岸青年融合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为此,要加快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逐步为台胞提供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待遇,不断改进两岸青年交流的策略方法,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和发展,为加快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此段话明确地阐明了土立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不具备自学能力和独晓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给学习造成了许多障碍。因此.建立交流机制.活化教学活动就越来越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信任的生成理论分析主要是来自于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佐克尔提出了建立信任机制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基于特征、基于过程和基于制度的信任建立机制。与此类似,目前有三种典型的信任建立机制模型,即感知可信度模型、信任倾向性模型和新制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雁宏英 《金色年华》2007,(1):4-5,16
一个惠州网络虚拟社区大名鼎鼎的版主,通过短暂的紧急动员,与网络上相识的朋友们一起行动,从洪水中救出200多名群众。然后,他一声不吭,又回到“白天默默无闻上班,夜里轰轰烈烈上网”的正常生活中去了。多日之后,抗洪救灾的先进都快表彰完了,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才根据一条线索——他携带的抗洪工具机动橡皮艇,在皮艇训练场上“抓住”了他的真身。此前,连危难时刻向他紧急求援的公安干警,也仅知道他有一个怪怪的网名:“民兵营长”。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主要群体,也是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形成过程具有去个性化、相对剥夺感、情绪感染、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等群体心理特点。研究采用价值累加理论体系框架,分析了网络集群行为形成过程,包括酝酿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冲突阶段和消退阶段等各环节中的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社会心理理论解释模型。对此,要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加强舆情研判与监测、建立红色网军队伍、加强舆情教育引导、发布权威信息、舆论新闻危机公关和公信力重塑等措施对青年学生网络集群行为进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4.
以刘永伟肾失踪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新闻媒体所建构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媒体在建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医生群体形象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发现,在肾失踪事件中,新闻媒体通过标题、分类、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青年医生群体塑造成一种缺乏经验、冷漠傲慢、不负责任的施暴者形象。对青年医生群体的污名化与中国社会因转型带来的信任危机以及因社会虚拟化导致的群体责任意识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身发展。要发挥网络德育优势,应利用好这个新载体,努力发挥网络博客在改变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办好学生博客、教师博客以及师生互动博客。  相似文献   

16.
一人们通常用“个人主义”来定义西方青年价值观的核心,用“集体主义”来定义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核心,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简洁而凝炼的词汇来定义八九十年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呢? 关于青年价值观基本取向与趋势的说法令人眼花缭乱,诸如:“本质是好的,支流值得重视”,“以个体本位为核心”,“集体主义的复归”,“多元倾向不可逆转”,等等,各有各的实证资料支持和理论阐述。上述论断从不同角度出发,依循不同标准,反映了某些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青年网络流行语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广泛使用、流传、熟知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来展现自我、参与社会、关注现实。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面对青年网络流行语,我们应通过利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观青年心态;通过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提高教育实效;通过建设网络文化,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本文以网络话语传播为视角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好坏影响社会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各行各业均迅猛发展。同样的,我国的教育也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弊端也随之出现,其中较为严重的弊端是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维护社会平稳,建立现代和谐社会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转型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监督上还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暴力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其行为主体在种种特定政治原因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对抗的权力以及权力的流动关系中,利用各种符号,对受体的身心、权益实施文化影响,进而动摇受体态度、观点和立场的一种有组织或非组织的、自觉或自发的、有目的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化暴力呈现出非理性、偏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网络文化暴力进行研究,指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网民应选择自律的心灵态度,注重网络法律与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对网络文化负效应的自觉过滤,摈弃网上垃圾符号,为创建真善美的网络文化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