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书是指清代人士所著的《黔书》、《续黔书》、《黔记》、《黔语》。并附有《滇黔土司婚礼记》、《黔游记》《黔囊》、《黔轺纪行集》。书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贵州的历史沿革、山川名胜、交通关隘、民风民俗,对了解贵州,研究贵州提供了可贵的人文史料。该书的点校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於1992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江进之,明代诗人,明万历二十年前后以监察御史身份到贵州视察司法得失,任职之余凭借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成《黔中杂诗》十首。这组诗其后收入了郭子章《黔记·诸夷卷》的附录,诗中较为全面准确地描绘了当时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实情以及贵州生态环境的特异性,对于民族史和生态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前的研究,大多倾向于主要对该诗所反应的贵州社会史价值展开的探讨,对其民族史和生态史的价值却缺少必要关注。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民族文化的流变,加上诗歌本身的艺术特点,很难全面地对背景材料加以系统梳理,以至于即便是名家的研究成果,在征引这组诗时难免误读或曲解。为此,对该诗所涉明代贵州文化与生态做出系统的解读,肯定有助于该诗史料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咸丰《兴义府志》收录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描写了贵州兴义府的制度沿革、历史事件、田园风光与民风民俗,充分体现出贵州地方志编纂中以诗志史的基本思想,对探究史学与文学互动、诗歌与贵州社会文化发展之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其麟是壮族诗人,他从1953年便发表长篇叙事诗,而成为广西被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此后,他一直坚持诗创作,至今已发表或出版了《百鸟衣》、《凤凰歌》、《英弋之死》、《寻找太阳的母亲》、《普洛陀,昂起你的头》、《妈勒访天边》等多篇叙事长诗以及短诗集《含羞草》、《苦果》、《童心集》、《梦的森林》等。这些诗作,深刻而丰满地反映了壮族的民族历史和性格,其笔锋处处充满着壮族的情感和特色,从而在世界诗的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传颂于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的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是卞之琳新诗创作的旺盛期。除《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慰劳信集》(1940)外,1942年出版的《十年诗草》,他自称是他三十年代的“诗总集”了,收诗仅75首,可见其选诗之谨严。他的三十年代诗,以全面抗战开始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本文只就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1930——1937)的新诗创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黔游路线地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徐霞客(1587——1641年),字宏祖,江阴人,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下称《游记》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巨著,影响极广。几百年来,研究者甚多,更有一些研究者亲自沿经徐霞客走过的路线去体察他当年所描述的地理景观,印证和思考《游记》的科学意义,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游记》内客,为研究徐霞客作出了新的贡献。对于《游记》中的黔游部分,很多专家作了大量的解释和考证工作,既有文字论述,也有路线示意图,这为研究徐霞客在贵州的旅游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在黔游日记中,徐霞客对贵州的岩溶  相似文献   

7.
周邦彦的著作,旧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杂著》、《操缦集》等,可惜都失传了。其词集则有《片玉集》,或名《清真集》,又名《周美成词》等十余种,流传较广。他的诗文均有其特殊成就,但为其词名所掩,后人少有知之者,这对研究周邦彦的生平、思想、艺术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周邦彦的诗,陈郁说它“自经史中流出,当时  相似文献   

8.
仡佬族是贵州古老的土著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仡佬族共437997人,主要散居在黔东北、黔北、黔西北、黔西南的十几个县(市),此外,四川的古蔺县、广西的隆林县、云南的文山州,也有一些仡佬族同胞居住。他们大多数人使用汉语,少数人使用仡佬语,有的还同时使用苗语、彝语或布依语。过去对仡佬族文学搜集不多,人们对它不够了解。十多年来,我们搜集了不少仡佬族文学资料,已编印了一本《仡佬族故事集》和一本仡佬族《传说集》,另外,还有歌谣集,刊物上也不断发表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事实证明,仡佬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0.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早期的优秀诗人.他的诗作,继承并发展了由郭沫若开创的现代中国革命诗歌的优良传统.他以自己的诗歌为战斗武器,唤醒和鼓舞了人民的斗争信心和革命热情,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殷夫的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包括译诗),小说、随笔,以及戏剧集《小母亲》等.作为殷夫文学创作最优秀部分的红色鼓动诗,大多写于一九二九年以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五四运动高潮过去以后走上中国文坛的诗人。他的主要活动,在1922年到1931年革命形势发生急遽变化的年代。他生前死后共出版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此外还有小说、散文等。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12.
生长于屈原投江之乡汨罗的任国瑞,自幼酷爱古文,崇拜三闾大夫,蒙童即吟诗,22岁开始研习旧体诗词,迄今30年。在国学遭贬、格律诗退隐的年月,他逆潮流而动,恪守爱好,笔耕不辍,终于伏案功深,有旧体诗词集《罗江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墨韵·任国瑞诗联集》(名家出版社,2012年版)、《思危斋诗联小集》、《行野——任国瑞诗联初集》等行世,近2000首作品流布于14个国家与地区。  相似文献   

13.
殷璠所编《河岳英灵集》及其《序》和《集论》,是有意识地反映盛唐文学思想。他提出的兴象和陈子昂兴寄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反映了盛唐人创造的意境诗美内容。《河岳英灵集》通过选诗评诗展现了风骨之美,既表现功业壮心和豪雄气慨,又表现失意不平和悲愤,殷璠风骨说的这两面,既吸收刘勰风清骨峻之说,又融入盛唐诗美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读李白诗,偶然翻到清王琦注本卷十五《窜夜郎於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这一首,从标题可以肯定李白长流夜郎,至少已行至乌江,与送他的宗十六璟握别.宗寻归路,李继续前往,赓即遇赦,仍然出峡返回江夏.这就产生了“朝辞白帝彩云间”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诗.可见论李白行踪,乌江是个很关键的地方.原以为乌江就是从贵州流来,在今四川涪陵注入大江的乌江.夜郎是古称,唐时之播州,今贵州遵义市也.当时去播州一般通行的路线是:从今涪陵溯乌江而上,先到黔中道首府黔州(今四川彭水),李白是罪犯,大概是该到那儿去报到的.然后再溯乌江前往播州(夜郎),那么,宗李在乌江口握别,是很符合情理的.结合全诗看,也是完全说得通的.原诗是:  相似文献   

15.
明初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一则引吕布语,与元人张思廉《玉笥集》中《南飞乌》诗用吕布事,在今存文献中只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表明元明之际的瞿佑与比他更早的元人张思廉,已经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并用为说诗的根据或诗料;而《三国演义》当成书更早,大约在“元泰定三年(1326)前后”。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的早期诗歌,主要指的是一九四○年他在延安时凭记忆默写出亲自编辑成的《预言》诗集中的诗歌。这个诗集基本上包括了他早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中的《燕泥集》,和他自己的《刻意集》中的诗作。这看来是经过他有意筛选的。因为从近来找到的他发在《红砂碛》、《新月月刊》、《西湖文苑》、《新时代月刊》、《文艺月刊》、《华北日报副刊》、《万县民众教育月刊》、《文丛》、《成都社会日报》……等报刊上未被选入《预言》的诗看来,还没有突出的超出《预言》水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的个人诗集《诗,两卷》并没有给他带来《抒情歌谣集》般的光环,却让他遭受到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批评大潮,这当中以弗朗西斯·杰弗利为首。他虽然在自然观、政治观和文学观上与华兹华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审美观上两人却相去甚远。由于他的尖刻嘲讽,直接导致了华兹华斯诗人声誉的长期低迷。但他在评论《诗,两卷》时,只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抒情诗进行批评,这样片面地去评论华兹华斯是不客观的,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华兹华斯在《诗,两卷》中所要表达的本意。  相似文献   

18.
台湾著名诗人高準(1938— ),字正之,祖籍江苏金山。现任诗潮诗社社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他在1961、1971年先后获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及中国新诗学会诗奖。1972—1973年发表对台湾现代主义诗的长篇批判,提出“新八不主义”,为新诗大论战中的主要旗手。1977年又创办《诗潮》诗刊,揭橥“发扬民族精神”、“把握抒情本质”、“建立民主心态”、“关心社会民生”、“注重表达技巧”等旨趣。1981年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先后游历长城、泰山、三峡等名胜。高準著有诗集《高準诗集》,《葵心集》,散文集《山河纪行》,诗论集《中国大陆新诗评析(1916—1979)》,《详注中国古今名诗三百首》和《文学与社会》等。高準的诗及诗论,以其人格情操的峻洁,立论的高远和技巧的精湛,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现在哪里,他有哪些重要的诗学主张呢?  相似文献   

19.
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坛上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力主“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空同集》六十六卷传世。后人较重视他的诗,清人沈德潜编的《明诗别裁集》中选了他的诗四十七首,以对他的古文却不够重视,即使有人偶而提到,也多持贬抑态度。直至目前,尚未见较全面、较深入地研  相似文献   

20.
《黔苗图说》是反映被泛称为“苗”的贵州少数民族在清代时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的画册,有多种异本,是珍贵的资料。但对之研究较少。本文对该图册及异本的名称、作者、收藏、时间、类型、价值、画幅的名称顺序、图说诗的异同、画幅和字句的错漏、与其他文献的联系进行比较和论述,增进了对该图册及异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