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向作《列女》诸传 ,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 ,不仅使杂传文体得以形成 ,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 ,不仅是杂传之“始作” ,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 ,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 ,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刘向《列女传》的传记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女传)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全以女子为传主的类传,具有重大的传记意义。从传记文体发展的角度说,它是我国第一部杂传;从女性描写方面说,它运用一些文学描写的手段,为描写历史女性初步积累了经验;另外,它还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列女传》影响了后来的正史列女传,尤其是《后汉书·列女传》的创作。无论是在立传标准、命名还是取材上,《后汉书·列女传》都与刘向《列女传》有直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杂传作为古代史书的重要类别,兴起于西汉末,兴盛于汉魏两晋。阮孝绪《七录》中杂传一目.的设立,标志着这一著述样式最终争得了古代目录学中的一席之地。唐代杂传数量不少,是在南北朝杂传衰落以后的一次复兴。它一方面继承了汉魏六朝的著述传统,另一方面表现出向近代传记过渡的趋势。从宋代《崇文总目》开始,“传记”之目就取代了“杂传”,杂传与杂记最终完成了其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合流。这一名称一直延用到清代。  相似文献   

4.
汉武三传,即指《汉武故事》、《洞冥记》和《汉武内传》,三传为突出汉武帝好神仙的品性,主要采录那些带有明显虚诞性质的求道访仙之事,而通过这些虚诞之事展现出来的汉武帝形象,无疑与历史的真实有相当的距离,具有明显的虚构性特征。汉武三传的这一传人策略值得注意,在汉魏六朝杂传中具有典型意义,而正是这一传人策略的运用,造成了汉魏六朝杂传普遍的小说化倾向,导致唐人传奇生成土壤的形成和条件的成熟,并最终促成传奇小说的兴起。对汉魏六朝杂传传人策略的考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品格以及唐人传奇小说的渊源流变。  相似文献   

5.
刘向<列女传>是一部集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于一体的具有丰富文学价值和文化诗学价值的经典著作.<列女传>对女性的分类可以看做我国古代女性类型研究的雏形,其对女性品性性格特征的描写为后代女性形象书写提供了必要的范式和原型意象.<列女传>的女性分类具有重要的文化诗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时期杂传创作十分兴盛,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先秦以来杂传由孕育、萌生而走向成熟的自然结果。同时,汉魏六朝时期的时代环境也为之提供了适宜的人文氛围。也正因为如此,汉魏六朝杂传才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品格。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投射自我、搜奇记逸、道德劝诫、崇道弘佛、显扬家统郡望。  相似文献   

7.
南宋以来多有学者认为《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并非刘向编撰,他只是做了编校订正工作。此说不确。全面解读《说苑叙录》、《汉书》刘向本传和《汉志》著录,可知三书为刘向编撰;《论衡.超奇篇》所说刘向"抽列古今,纪著行事……累积篇第",以及三书收录西汉当代故事,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刘向三书是唐前规模最大的短篇历史故事集,开魏晋六朝志人小说先河,创立了魏晋六朝小说分门别类的编撰体例和模式。刘向为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不应也不能忽略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代表的史传写作代表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主流。东汉以后,独立于史传之外的人物传记写作又见繁荣,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类传记创作达到了鼎盛。《隋书经籍志》的作者将这一类传记“部而类之,名之曰杂传”;后人亦称之为杂体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杂传后世大量散佚,根据《隋志》史部杂传类所保留的部分魏晋杂传书目以  相似文献   

9.
检视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多如《雷焕别传》,常羼杂有虚构性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这些具有虚构性质的内容和情节凸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明显的虚构性特征。可以说,虚构性已是汉魏六朝杂传的重要特征。而虚构性无疑使得汉魏六朝杂传渐离史传,并在不知不觉中趋进了小说。  相似文献   

10.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传记,透过该书,我们可以窥见刘向的女性观和汉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刘向并不仅仅看重妇女的贞洁,更重要的是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妇女并为他们作传,他眼中女性的美德是多方面的,贞洁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刘向看重妇女诸多美德,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1.
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妇女专史。它系统地记载了中古以前我国妇女的社会生活,基本上属陈述故事、称说佚闻之作,但从刘向的编撰目的和对旧籍材料的加工,特别是从各传末的评语、颂文中,仍可明显地看出刘向的社会政治思想倾向,传中人物的言行也部分地反映了刘向本人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目录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编成《别录》、《七略》算起,迄今已有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汉魏六朝时期关于目录的编撰和目录的研究就形成了一门学问,当时称之为“流略”之学。至于“目录学”成词说法不一,目录学家姚名达先生认为始见于清乾隆间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榷》,在其古代,则与校雠学形成二位一体,名实近似,缭绕不清。另一说法是,起于北宋仁宗时苏象先在《苏魏公谭训》卷  相似文献   

13.
汉魏之际,道教的创。入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道教有很大发展。记录道教人物的杂传大量出现,成为六朝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色。《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的道教人物杂传,数量超过了佛教人物杂传,但从记载历史的角度来看,则夹杂了不少虚构和假托的成分,不如佛教人物杂传翔实。本文将六朝道教人物杂传及有关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列女题材绘画在刘向创作《列女传》之前就已经出现。先秦时期零散分布的列女画像为刘向创作《列女传》提供了养料,也为刘向创作与文配套的《列女图》提供了参照。《列女传》和《列女图》的问世,又反过来促进了以列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女性类传,刘向《列女传》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甚至远及西域、朝鲜等国,对后世史学、文学乃至后世女性生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列女传》对后世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习凿齿及其杂传创作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凿齿是东晋著名文人,《晋书》卷八二有传,然《晋书》本传所载,止于生平大略,且多语焉不详,关于其生平行事的诸多问题,有待厘清。本文摭拾其相关史料,对其生平行迹著述等略加爬梳考订,并对其杂传《襄阳耆旧记》的小说品格略加阐释,管窥汉魏六朝时期“郡国之书”的普遍小说化倾向及其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色、才、德是古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审视的三个维度,刘向《列女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该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美的认识态度无疑具有强大的审美影响力。在《列女传》女性塑造中,表现出对“色”的理念颠覆与淡化,以及对“才”的关注和全面认识,而对“德”的高度礼赞是《列女传》女性审美的最强音。色、才、德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逐步增强。《列女传》女性美学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现实环境的理想性状态,从而为传统女性审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对“女色”的抵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书信体文章中,与《答苏武书》文风相似的作品在汉末魏晋时期才较多涌现,作为一个在《汉书》本传记载中仅能撰作质朴楚歌歌辞的武士,李陵不可能写出情采并茂的书信。《答苏武书》当系汉末魏晋人拟托之作。六朝人论文、选文大力标榜“情采”,自汉至梁同情李陵的声音绵绵不绝,是《答苏武书》在六朝及后世受到注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神仙传记是对神仙信仰的表述,它萌发于先秦,先是夹杂在历史、地理、哲学等著作中,后来逐渐单独成篇,收入志怪集。汉魏时期神仙传记已经结集成《列仙传》《神仙传》等专书,形成“凡人—学仙—成仙”的三段论式的叙事模式。今天神仙传记被当作志怪小说的一个品种,但历史上它是神仙实有的文献证据。神仙传记是中国文学的独特类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向编撰《列女传》的目的是劝诫天子,教化女性,因此从男权角度出发塑造了许多维护男权思想的女性形象,以传达封建女性观念。 与此同时,刘向在《列女传》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反映女性的美德和智慧,表明女性对家庭、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女性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女性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