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清早,迎着一阵清香,我往家门口的学海边跑去。那里,我的好友白玉兰已经开了不少了。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玉兰枝向四面八方拜了拜,像期待人们来欣赏那被它倍加呵护的白玉兰。白玉兰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蕊害羞地藏在里面,像刚睡醒的少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性别研究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孽子》这一部小说,分析了文本中“奔跑”这一行为所包含的特殊寓意。指出了在《孽子》中一首一尾两处“奔跑”的不同,这种不同凸显了边缘文化对待自身的多重建构以及对待主流文化的抵抗。“奔跑”这个动作不仅仅是逃避、释放身体本能,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对真正平等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冠首 《快乐青春》2014,(9):25-26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他就渴望能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的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奔跑的希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相似文献   

4.
5.
王国维论诗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说.在诗歌中,"有我”易于抒情,所谓"以我观物”,带有明显的作者主观色彩;"无我”则纯为写景,所谓"以物观物”,作者不介入,却有利于读者身临其境,实现物我交融.小说亦与此相类.近代小说中"有我”之作品大多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说教色彩浓厚,但艺术感染力稍逊."无我”之作品纯以客观之笔表达作者的创作意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狐狸的悲哀     
猎人捕获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唯独没有捕获过狐狸。因为这种动物太狡猾,奔跑速度也不慢。往往猎人刚端起枪,狐狸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7.
乔译 《快乐青春》2009,(5):11-14
1916年2月,一个漫天飞雪的早晨,天色灰蒙蒙的,7岁的男孩儿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离家很远的一所乡村小学。男孩儿的任务是在老师和同学们到来之前,点燃教室里取暖的一个老式火炉。  相似文献   

8.
受船山思想的影响,魏源也非常重视道德的价值。魏源尊重人的独立个体性和自然性,在社会活动中为道德个体的道德关系进行辩护,对仁孝的道德标准加以修正,追求造命之君子的道德人格,发挥主观能动,渐进践履有我的道德理想。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道德理想大旗随着仕途的坎坷、政治理想的破灭而倒下,并最终遁入佛门。  相似文献   

9.
《阿毗昙心论》是说一切有部论师法胜根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的要义而造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常我乐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大般涅榘经》。《大般涅槊经》在对涅榘四德的“常乐我净”思想描述时,明显地借鉴了有部尤其是阿毗昙的哲学。然而,《阿毗昙心论》中的“常我乐静”思想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阿毗昙心论》中的“常我乐净”思想有其独特的存在基础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陈春敏 《兰州学刊》2011,(2):149-151,168
王国维的“物我观”,始终坚持“物”“我”对举,“物”只有在与“我”发生联系才具有存在的依据与意义,而“我”在“物”的经验感召下唤醒“我”关于“物”的普遍意识从而抵达“物我”合一,并将此思想运用于文学,提出景引发情情寓于景的“情景说”,在“有我之境”以“我”之自由意志观“物”和“无我之境”以“我”之物化心理观“物”中突出了在“我”的把握下达到的物我相契。  相似文献   

11.
英语演说词在英美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们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加工写成的讲稿,既保留了书面语体的特点,又富有口语语体的特色.而其中的政治演说,演说者不仅要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而且还要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通过演说,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政治观点,从而获得理解和支持,具备强烈的鼓动性、感召力和说服力.在此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演讲稿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从而分析一些特殊手段如何服务于特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爱心圆     
佚名 《快乐青春》2011,(5):39-40
韦利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但他开朗活泼,几乎和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正是因为他的乐观和快乐,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可能随时离开人间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3.
在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非裔美国神话故事“柏油娃”被作者巧妙地运用到结构当中,借助故事深刻的寓意来反映黑人不仅处在社会边缘,而且还不得不运用智慧改变被束缚、被追逐的现实生存状态,以及黑人甚至现代人面临的“无形”的困境。本文从埃里森对神话的具体运用入手来分析作品的深刻内涵,进而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立东 《东南学术》2013,(3):124-130
本文试图结合海德格尔后期著作《哲学献文》与黑格尔《精神哲学》论述"有与无"在形而上学上的地位和思考进路,并由此领会"哲学"研究中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和内容、必然和自由间的思辨关系。这种关系立足于对人学和神学、现实和理想的固有关联,并由此体现出哲学的语言变换和思路跃迁。本文从《哲学献文》中的"本有"(Ereignis)和《精神哲学》中的"精神"(Geist)所共有的自在自为这一不断回复自身的特征入手,以便论说"有"与"无"在哲学纯思之初及其之末所达到的思想自由之路。并指出前者偏重以"无"去论"有无"而后者是偏重以"有"去论"有无",并由此揭示出近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根本困惑的思路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有我之境”: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友熙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27-129,126
本文对“有我之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历史渊源、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有我之境”是一种高亢昂扬的矛盾冲突的美。它要求进取、奋发和超越,显示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精神意志与审美客体剧烈冲突,并力求通过这种冲突而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  相似文献   

16.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0,(6):176-178
梁斌的《红旗谱》在塑造出朱老忠等众多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些典型的女性形象。严老奶奶身处苦难的"老世界",心中时刻牵挂着老伴和儿孙,唯独"无我"。贵他娘身处战乱频发的年代,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存,是"有我"的中年女性。青年女性春兰、严萍身处新旧交替的革命时代,追求思想和爱情的自由,显示出了对女性独立"自我"的渴盼。她们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上半个世纪中国北方农村老中青三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们个性的差异根源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红旗谱》由此也深刻地揭示了时代历史变迁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圆沙古城     
《中文信息》2008,(5):24
圆沙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于田县大河沿乡。圆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地处塔克拉玛于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古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墙周长995米,高度,顶宽均约3-4米,最高处达11米。在南城墙和东城墙处,可见城门及门道遗迹。  相似文献   

18.
中西诗歌创作中的物我关系,近年来已成为诗歌创作所普遍涉及的又一深刻理论问题.从物我关系角度分析中西诗歌,可阐明诗歌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特点,并揭示中西诗歌境界之分别和共同规律,即,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大凡诗歌皆可依此分类,中西皆然.  相似文献   

19.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刘亚斌  郭赫男 《兰州学刊》2008,(6):139-141,53
自王国维提出“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以来,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至今争论不断。从中西文化融汇的角度去梳理这段色彩斑驳的学术历史,对于深化当前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