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象征式、附加式、残缺式、替代式、照搬式、抵制式、观望式及扩张式等执行偏差现象,导致这些偏差的原因有:政策本身不科学;政策执行主体的缺陷;政策目标群体的制约;政策资源的局限;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等。在分析这些偏差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纠正偏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对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优化政策执行主体、加强与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是将脱贫政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要求从公共政策视角审视目标群体参与对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意义。研究表明目标群体参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有利于其认同、配合及监督政策执行,促使精准扶贫政策目标“零偏差”的实现。但受传统政治文化束缚、目标群体政策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政策信息公开度较低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或方式阙如等因素制约,当前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贫困识别阶段形式化参与、帮扶贫困户阶段被动式参与以及脱贫考核阶段参与失灵等问题。为此,可以考虑采取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目标群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大政策执行信息公开力度以及拓宽目标群体制度化参与渠道和方式等治理策略,走出政策执行过程中贫困户参与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民众政策遵从行为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并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近年来,多数牧民采取一种“有限遵从”行为,以此回应草原禁牧休牧的政策要求。“有限遵从”行为,实际上是牧民在禁牧休牧政策空间内的一种有限度的行为博弈,它反映了政策逻辑和行动者逻辑之间的冲突。为此,从“有限遵从”到“完全遵从”,关键是立足政策目标要求和目标群体利益偏好,进一步优化公共政策,提升目标群体的政策遵从度。  相似文献   

4.
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标准。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屡禁不止,暴露出食品安全政策执行阻碍重重。文章主要以史密斯模型为工具,揭示了政策本身不理想、执行机构运转失灵、目标群体认知上偏差、政策执行环境封闭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政策执行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目标群体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的。目标群体有其复杂性,它能否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目标群体障碍是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目标群体障碍的出现。其主要措施有:确保公共政策合法性;改善公众消极参与的现状;加强普法,做好政治社会化工作;加强与目标群体的沟通,做好政策宣传;科学制定补偿性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与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政策结果偏离政策目标的政策失真现象,主要体现在政策表面化、政策浮夸、政策缺损、政策替换四方面。教育政策失真的原因在于执行资源不足,政策执行机构的缺陷,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议通过加大教育政策资源投入、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策执行观和代价意识、提高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政策执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方面措施矫正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研究基于远程医疗政策推行现状,以史密斯模型理论为框架,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及政策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对远程医疗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法规不完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不健全、执行机构协调性不足、目标群体接受度较低等因素使得远程医疗政策的执行受到影响。建议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协调措施,完善远程医疗政策,推动远程医疗的长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各项大的政策的陆续出台,近来,不断从各民族地区听到异口同声的反映:国家的政策全国“一刀切”、一个样,以往对民族地区的许多优惠政策或停止执行,或名存实亡,可谓“旧的一刀切没解决,新的一刀切又来了”。这种新的“一刀切”政策,似乎与“市场经济就是公平竞争,哪有那么多优惠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笔者认为,这种思想的影响面不可小视,它涉及到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论根据,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平的理论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纠正部分人在指导思想上对“公平竞争”理解上的偏颇,也有利于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困境,而这些困境主要是由政策执行体系内组织层级之间的价值冲突、政策执行人员内在确定性价值与外在规定性价值冲突以及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的价值冲突引起的。有效化解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价值冲突,必须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政策执行阻滞始终是困扰公共政策研究和实际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文章引入信息经济学中“逆向选择”的概念和理论,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将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相结合,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条件下,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行为产生的逆向选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政策的忠实执行,进而导致政策执行阻滞。在理论分析和理论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执行的特点,提出了防范政策执行逆向选择、改善政策执行阻滞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的执行需要相关条件作支撑,必要的政策资源、顺从的目标群体、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受援高校与支援高校的沟通和协调及政策执行的环境等都是这项政策执行需要的条件。但是在现实执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对双方学校的发展大有稗益。  相似文献   

12.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简称紧密型医共体)是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文章基于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现状,以史密斯模型理论为框架,从政策目标、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对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困境及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政策目标模糊、执行机构协调性不足、经济与技术环境作用有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紧密型医共体监管效果。针对存在问题,应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执行主体权责、促进目标群体参与、优化社会技术环境来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层政策执行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执行结果受中央权威调控和基层政府政策理解能力的双重影响。“刚性—高效”“柔性—有序”“助推—尽力”与“授权—应付”是基层政府执行政策的四种模式,而“权威调控—政策理解”是区分这四种模式的分析框架。以十八洞村、何斯路村、采山坪村、上河村四地脱贫攻坚经验为案例进行考察,总结政策执行类型可以发现:当中央权威调控程度较高时,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状态就呈现出刚性条件下的职能展示型和强力约束下的能力塑造型;反之则呈现出弱化监督下的完善自身型和柔性条件下的趋利避害型。从权威调控和政策理解的双重逻辑出发,上级政府通过因地制策、精准调控,强化政策调控能力;基层政府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信息沟通、获得目标群体支持等途径可以有效促进政策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是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和政策。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政策执行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为此,从该政策自身因素、执行主体因素、目标群体因素、政策运行机制因素、政策资源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政策诉求表达机制,促进政策目标实现;加强政策执行队伍培训,提高基层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识水平;健全政策实施的约束、监督与激励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比例,确保政策执行经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土地权属争议,土地确权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护农民权益至关重要.基层干部作为土地确权政策的终端执行者,切实参与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土地确权政策的执行过程具有最直接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将史密斯模型理论框架引入土地确权政策执行过程评价,基于基层干部视角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探讨土地确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土地确权政策执行过程朝向"政府主导—基层执行—社会监督—农户参与"的良性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精准识别政策的僵化执行及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基于山西吕梁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村执行者虽然严格执行上级的精准识别政策,但存在执行结果与地方实际发生偏差的问题,这一现象使人们认为精准扶贫不精准不公平。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三:(1)中央政策的贯彻过程实际是政策精细化的过程,精细化的政策可操作性强但相对教条;(2)基层执行者往往选择性忽视一些不可量化、不易操作、不影响考核的弹性指标,而其中一些正是政策的内核与精髓,如动态化管理和群众公认原则;(3)具体执行者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时往往“一刀切”地僵化执行政策。如何保障政策的无偏差执行,又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老龄化现象呈递增式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影响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效应,以晋江市H村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为研究背景,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面子观念和积分制政策感知3个维度来探究决定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因素。结果证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不仅对“参与意愿”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影响“积分制政策感知”对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起推动作用。据此,提出完善政策公开公示机制、深入宣传政策细则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制度等措施,以此来激励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三社联动”作为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得到普遍推广,但其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政策执行偏差的整合性分析框架,结合东、中、西部地区10个典型社区的实地调研资料,本研究发现:“三社联动”的政策执行普遍存在曲解联动、替换联动、形式联动及抗拒联动等偏差行为,形成了“三社联动”的名实分离现象,而联动主体的能力限制与利益冲突、专项政策缺失与政策碎片化、经费短缺与人力瓶颈,以及复杂多元的政策执行环境等则是执行偏差的背后成因。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执行偏差会导致政策执行的非预期结果。基于对中国北方五地荒漠化防治的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政策执行的不良偏差问题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表现与机制。基于政策偏差程度和偏差成因两个维度构成的四象限,将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归纳为四类:扭曲的地方利益观和政绩观导致的象征性执行、制度约束缺乏导致的替代性执行、政策执行素质以及创造性政策执行缺乏导致的机械性执行、目标群体参与性不足导致的抵制性执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执行偏差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分析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笔者认为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本身因素、政策执行主体因素、政策目标群体因素、政策工具因素、政策资源因素、政策执行监控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