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始于中世纪,先后经历11—13世纪的“快速发展期”,14与15世纪的“衰落停滞期”,16和17世纪的“恢复期”,18和19世纪的“加速发展期”,以及20世纪的“完成期”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英国城市化历史不仅留下一些经验,也出现过许多失误和教训,其中有些失误在今天第三世界城市化过程中还不断重演。反思这些失误和教训是正确认识英国城市化历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回顾19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及相关研究,并以现阶段人口城市化进程为背景,运用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1],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状况依然存在,但在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消解这些体制性因素的市场化力量正在逐渐发挥作用,而原有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因素,其影响力正在由直接影响转变为间接影响,即在劳动力市场外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正在显现出以区域城市化水平为基础的纵向分割。因此,唯有在注重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化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入手,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进而得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速度、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城市化和城乡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而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我国实行了对劳动力流动的行政性干预。由于非市场因素的干扰 ,农村劳动力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而城市劳动力相应获得了非竞争性的经济利益。计划经济下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由此造成的城市化滞后也同样给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当务之急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现代化内容组成部分 ,城市化水平标志着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 ,农村人口城镇化、城市化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为我国城市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9.
黄文正 《学术论坛》2012,35(7):146-150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影响劳动力转移显著。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结合现实剖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得出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的结论。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应地减少不同身份居民间的社会冲突,促进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吸纳更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东北地区就业量减少,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 城镇职工大量下岗失业,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扩大就业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主要课题。东北地区的就业问题, 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形成的特殊现象。东北地区应当加快就业体制改革, 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扩大非正规就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英格兰初步形成了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乡村社会产生"推力",城镇特权地位产生"拉力",吸引和拉动农村人口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与此同时,乡村也存在阻碍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城镇也存在不利于人口流动的"推力",正是在上述各种"拉力"和"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中世纪英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一定发展,畜牧业、纺织业等非农行业逐渐兴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继承了这些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2.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必须兼顾产值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其就业容量;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增加劳动密集程度高及非公有制部门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民工潮、民工荒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从我国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分割的制度性缺陷、非农就业岗位的不足、政府履行职责的相对被动和农民自身的一些问题。要化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矛盾,必须做到拆除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以及适度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古农业经济局限性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延方 《北方论丛》2007,2(1):97-100
英国中古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一定成果,出现“城市复兴”景象,初步形成农牧混合经济结构,这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其中,中古农业生产本身的局限性,像“季节性失业”、人口和土地资源之间的不平衡和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减性等特点是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和转而从事非农产业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5.
工业革命发生于美国绝非偶然现象.在前工业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均已居于欧洲首位,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雄厚基础.人口因素、圈地运动和农业生产力进步是推动前工业时期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辑刊》2007,(5):138-142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是在工业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都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但辽宁在城市化进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就业问题突出等。新经济时代辽宁老工业基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创新包括:从政府主导型改造向多元主体参与型转变;因地制宜选择接续产业,培养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的城市郊区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观念到体制的巨大震荡和冲击,并引发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尤其是经济利益矛盾、体制性矛盾、干群紧张以及文化观念冲突较为突出,并随时都可能影响郊区的社会稳定.为此,必须在利益协调、郊区管理体制创新、政民关系的改善以及提升新市民的整体素质上求得突破,以维护郊区的社会稳定,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彬文 《天府新论》2005,(Z1):73-76
在持续扩张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生活很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已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煌 《兰州学刊》2004,(2):173-174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民失去了土地 ,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正在成为城市中新的边缘群体 ,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失地农民群体性困境进行了分析 ,反思了现行的政策和土地制度安排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即调整“重城轻农”的发展思路 ,改进土地制度 ,为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 ,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思路和做法 ,令人担忧。失地农民问题实际暴露的是中国土地制度问题。缺乏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原因。要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关键是尊重和保护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建立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土地制度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同时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增强就业与再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