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详述作史缘由的《报任少卿书》,是《史记》接受史上的一篇基础性文献。然而后人疏于辨识的是,信中自称太史公的司马迁,实际身份却是“尊宠任职”的中书令。身为中书令的司马迁对武帝颇为忠诚,这也影响了《史记》的颂汉书写,但由于中书令为时人所轻,故司马迁更愿以在史官文化传统中颇为人重的“太史公”自称。《汉书·司马迁传》在标举司马迁中书令身份的前提下,径行省去篇首“太史公”一语;萧梁时期,太史公的文化身份得以凸显,故《文选·报任少卿书》补录了与书信内容相呼应的“太史公”一语。《汉书》之省与《文选》之录,皆未能体察中书令司马迁自称太史公的内心隐曲。  相似文献   

2.
每读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则为太史公仗义执言所蒙受的屈辱而慨叹!好在历史并没有因他为所谓“叛徒”李陵辩护而影响对他的正确评价;然而对李陵以及《昭明文选》中选录的李陵几首五言诗的真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一个公正的评论。因此,我认为从研究历史人  相似文献   

3.
天人之辨,正如王霸之辨、名实之辨一样,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争论问题之一,是有关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它上承原始社会“补天追日”思想和“天神崇拜”思想,下启秦汉以降“天人感应”、“名教本于自然”思想等等,递相争议,直至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才基本上得以澄清。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论向有“缘情”之说,如“诗之为学,性情而已”(《汉书·翼奉传》)、“文,心学也”(刘熙载《游艺约言》),意思是诗文创作应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又认为“情”最好“以悲哀为主”,并当有所节制;如“发愤之所为作”(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以及“哀而不伤”(孔子《论语·八佾》)、“怨而不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等,历代有论。推之于诗文评,即是  相似文献   

5.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朋友任安赐书于司马迁,司马迁作此书以报之。书中提及司马迁生活、创作中的一些情况,是研究司马迁的生平、思想和《史记》的创作情况的极为珍贵的材料。但是,二千年来,对于这封书信的内容和写作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因而未能充分地用来说明司马迁的生活、思想、创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本文试图从《报任安书》的内容及有关史料,谈一谈此书写作的一些情况,供参考。一、任安与司马迁的关系和《报任安书》的写作情况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任安原来为卫将军(青)舍人,后被推荐于汉武帝,颇  相似文献   

6.
《报任少卿书》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历来很受传诵。自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全文刊布以来,历代著明的文章选本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都先后将此文选入。解放后的古文选本及大专院校的古典文学教材也纷纷选编注释了这篇文章。不仅如此,“后人口沫手胝,遂多仿构。李陵《重报苏武书》……实效法迁此篇而作。杨恽《报孙会宗书》亦师其意。……南北朝江淹《报袁叔书》、王僧儒《与何炯书》、魏长贤《复亲故书》皆拟议之篇。……明人为古文,尸祝《史记》,并及是《书》;所见如康海《与彭济物书》、王廷栋《答徐懋昭书》、又《答舒国裳书》、王九思《与刘德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读《史记》;要读《史记》,又不能不知道司马迁其人。记得某位西方作家曾说,他是在不自意之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忽然成了名人。司马迁可没有谈过这样的轻松的话。他留给我们了解他身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少卿书》不仅是血泪满纸,而且还可以从纸上听到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沉重的足音。司马迁的故乡在汉代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黄河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汉代博古通今的最大学问家.他在《报任安书》中谈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笔者仅就《史记》体现的哲学观和历史观谈些看法。 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司马迁写《史记》是“究天人之际”。而在探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时,他基本上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为指导的。  相似文献   

9.
《秦汉史论丛》第一辑刊登了苏诚鉴同志《司马迁行年三事考辨》一文。作者认为: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理由是司马迁在元狩六年以随员的身份做了“二十而南游江淮”的旅行,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三年春;认为司马迁死于非狱。本文谨就前两个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被冷落的原因试析俞樟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他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又一次明确地说,他写《史记》是为了“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可见“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1.
《报任安书》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以及《史记》撰写情况的珍贵资料。任安获罪的经过直接关系到司马迁对任安的态度,《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和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苟活的目的,这些对正确解读《报任安书》以及司马迁的心路历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是篇字字血泪、句句怨愤而传诵千古的名作.它所写司马迁本人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些内容,是后人研究司马迁身世和《史记》旨意的非常宝贵的材料.对于这样的杰作,不仅研究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考证它的写作年代,都是必要的,很有意义的.但自清代以来.对于此书产生的年代问题,有说是征和二年或三年,有说是太始四年,至今仍然分歧.我个人认为,《报书》的写作年代,既不是征和二年,也不是太始四年;当是太始元年.现在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报任安书》对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的影响主要有:幽怨愤懑的思想内涵、内直外曲的写作态度、豪荡顿挫的行文艺术。司马迁对杨恽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由于杨恽个性较张扬,不拘俗套,且人格魅力不够,这是他不如外祖的地方,也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史记》书法六题阎晓丽《史记》首先是一部历史著作,其次才是文学著作。司马迁有一套比较系统的历史观和研究历史、书写历史的方法。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明了他的写作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句话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报任安书》中的“取予”历来解释为并列结构,笔者认为应是动宾结构,并从词性、司马迁本意、上下文三方面阐述了理由。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少负不羁之才 ,长无乡曲之誉。”其中的“负”字 ,现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负”为“恃”义。《说文解字》 :“负 ,恃也。”今人一般注明此句中“负”作“恃”解是依王先谦说。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负 ,恃 (依王先谦说 )。”王先生如此做注亦说明此解有分歧。二是认为“负”是“无”之义。此解最早出自《汉书》颜师古注 :“不羁 ,言其材质高远 ,不可羁系也。负者 ,亦言无此事也。”第二种观点所持理由 ,除依颜师古说外 ,也是从该文的语境来推断。有人认为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怀死之作 (史书关于司…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汉代博古通今的学问家,他的伟大著作《史记》就说明这一点。他在《报任安书》中宣称他写作《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表明他写作《史记》时是贯穿了他的许多基本思想观点的。笔者仅就他的非“中和”的审美观谈些看法,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司马迁美学思想的突出之点,在于他最早明确地肯定与“中和”相对立的非中和的审美要求。现分三点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9.
《天官书》“记国家大礼”,由此可见司马迁把天事当作重要的政治内容载入史册。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掌天时星历”之职,《天官书》可认为是他的述职之篇。由此,可以把《天官书》作为考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的主要视点,从中可以发现,《天官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司马迁的天人感应思想、通变思想和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之卒、绝不可考。”因之,自清末至今的所有学者,一谈及他的生平,都说“卒年不详”。过去,人们妄加猜揣,有的说,可能遇暴疾而死;有的说可能象杜甫一样,死于出游途中;有的说,可能是没有面目见人,隐居起来了。我认为,他可能是被汉武帝暗害而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