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锺书在著述中曾重点讨论过中西语言哲学都共同关注的名实关系问题,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名实观。钱锺书既受到先秦“名实之争”的影响,也明显借鉴了西方的指称理论。他认为不能把“字”与“名”直接等同,字取有意,名求傅实,名之“指称”有别于名之“涵义”。他从历时的角度提出了“可名非常名”的论题,认为指无定名,名逐物而迁;名无定指,指因时而变。对名实关系的辨析是钱锺书阐发文学虚构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其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他认为文学语言虚而非伪,诚而不实,有涵义而无指称,因此不应当对其控名责实;分析具体文学现象时,应当辨清名称的真实涵义,不能轻心轻信,顾名忽实。  相似文献   

2.
清太祖乃后金开国之君,大清奠基之主。从明末至今声闻遐尔,其知名度可谓大矣。然而,其满名的汉译,至今尚未取得共识:有人称其为努尔哈;有人呼其为努尔哈齐。这是为什么? 清太祖满文名字的罗马字母传写为:nurhaci。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努尔,哈齐,其分歧焦点都在“ci”,“ci”汉译为“兹”写成“赤”,只不过是平翘舌之分而已,而译成“齐”却与“ci”相差较远。但是,了解满语中“ci”的发音者皆知,“ci”在满语里由于“c”发生变化,被鄂化为“q”,因此,故而“ci”应读为“qi”写成“齐”,故而,“努尔哈齐”较“努尔哈赤”更接近于满  相似文献   

3.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解释"名1(代) 的 名2"中名2能省略或不能省略的原因,其结论是:只有当名1(代)和名2处于同一认知框架,并且名1(代)的认知显著度明显高于名2时,名2才能省去.  相似文献   

4.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度有关,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称与不对称性体现了其跟现实世界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北大道赣江东岸的滕王阁,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使其在江南三大名楼中最  相似文献   

6.
废名小说中最有争议的是其是否反映现实的问题 ,诸多研究者都是将其具体文章往现实生活上套 ,本文认为废名的“现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现实 ,而是作者眼中现实的写实 ,并从其童年的经历 ,以及其真性情来论证其田园小说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中以一个名词语独立成句建行,虽然句型奇特,但其语法结构是仍可辨析的。以两个名词语连缀组句的诗行,一般也能草蛇灰线,寻觅出其语法脉络,然而,琳琅瑰丽的古代诗卷中,我们有时却惊奇地发现,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语组句的某些诗行,机杼别出,一空依傍,语妙天下,却很难对其作出语法解释。对此类诗句的疏  相似文献   

8.
以识解理论中的视角和突显两个方面为基本切入点,探讨名转动词生成的认知机制.其结论:名转动词的生成与语言使用者的识解方式密切相关,是其特定的视角定位和突显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证了Costello&Keane限制理论对汉语名名合成词释义的正确性及普遍性,并把汉语中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新族词纳入到限制理论的论证范围.运用该理论解释了名名新族词的创建和理解,认为其创建过程是三条约束即可能性、信息性和诊断性的表征构建过程,其最佳理解是满足三条约束,指出名名族词的语义关系基本为关系型,并与名名合成词的创建和释义做了比较,阐明了新族词更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名是人个体化的代号,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语言文字符号。孤立看来,它仅在人们交际中起相互辩认的社会功能。但从其形成、演变和发展等纵向考察,它又与一个  相似文献   

11.
以书法铭文装饰砚台,是端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端砚铭文书法受到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端砚作为书法载体的特殊性,以及端砚之外人们对汉字的特殊情感和书法情结。由于端砚自身的名贵,加上名人雅士的题刻。再加上铭文书风的多样,三者相互辉映,使得端砚上的书法别有一番生趣。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先秦时期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概念,发展至两汉时期则变成了目录学上的分类概念。汉代短书在这一重大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短书本是客观的文字载体,但在汉代儒家文化环境中,它又与尊贵的"长书"相对,具有类似于先秦小说的文化含义,因此,汉代短书能够使先秦小说一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小说的物质载体联结起来。这种联结在经典目录学著作《汉志》小说家类目中得到固定,从而完成中国早期小说概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建立汉语同义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今天的同义词研究留下了可贵的经验。文章浅析了段氏建立同义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其总体原则是“通之甚宽”,其具体方法是据形、据音、据义,辅以以辨连同、以异连同、探因连同。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文学创作中的"少女情结"主要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与日本现代化过程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而非他本人个体心理变异的产物.川端康成唯美的天性与悲哀的体验的矛盾和统一,只有被放到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与传统文化背景的互动过程中,才能为人们所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关于段祺瑞与张勋复辟的史料,矛盾之处颇多。经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不难发现:段祺瑞并没有支持张勋复辟的意图,只是由于在驱逐黎元洪和取消国会的问题上与张勋态度一致,客观上助长了张勋复辟的野心;但段祺瑞作为反对张勋复辟的一面旗帜,其作用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从《说文解字注》看段玉裁的连绵词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玉裁的连绵词观主要反映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一书中,段玉裁认为连绵词的构词特点主要表现在二字成文、双声迭韵、单呼累呼、拟音等主要方面;他还认为连绵词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连绵词在语言的历史演变中产生出各种变体;对连绵词的训释,段玉裁认为连绵词不能异训,不能分训,不能因形求训。段玉裁的连绵词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对于古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政变后成立的临时执政府始终未能摆脱其合法性危机,而北京地区的民众运动则因为政党力量的介入而日益政治化、组织化和暴力化,遂有试图依靠平民力量以推倒政府的首都革命。此后,大沽口事件再次激发民众以抗议示威为名而采取推倒执政府的激烈行动。正是民众与执政府之间的长期激烈对抗为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阎锡山从自己利益出发,确立了拥段反吴的态度。为此他在战后号召全国封疆大吏发表拥段通电,为段氏上台执政奠定基础。由此赢得段祺瑞的信任,从而获得较高政治地位。同时阎锡山派军阻击北援直军,并游说部分直军南撤,使实力大损的吴佩孚得不到援军,不得不浮海南渡。吴佩孚返回洛阳后,凭借剩余部队仍企图继续作战。阎锡山领导晋陕甘等省军队通力合作,将吴佩孚从洛阳驱逐,使其统治崩塌。战后阎锡山的军政活动虽不乏一己之私的考虑,但客观上顺应了民众渴望和平的心愿,对当时北方的军事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段部出于东部鲜卑,其远祖为先秦时期的屠何,早期活动于徒河地区,北朝时段部与慕容部、乌桓又同称为徒何。段部的兴衰与晋末十六国时期的政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段部与司马越、王浚结援,在司马越当政之时而走向强盛,随着司马越集团的败亡及临敌石赵、慕容燕的崛起而逐渐走向衰亡。同时,段部的兴衰也对晋末十六国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端砚不仅是肇庆市传统文化特色产业,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艺术的典范。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出发点,探讨加强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针对端砚保护理念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转变端砚治理理念、强化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完善端砚区域保护体制、革新端砚保护手段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