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温强 《科学咨询》2008,(13):13-14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的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村委会直选的情况看,广大农村村民和干部已把村委会的民主选举看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积极参与,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选好自己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2.
村委会抉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民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管理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进行了八届,从选举形式到实质内容、从观念到具体实践,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2012年2月第九届河北省XX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加强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袁文杰 《经营管理者》2009,(17):346-346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从而有利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机制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最有效途径。一、在现阶段,农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自主性增强,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普遍增强,实行了二  相似文献   

4.
张健 《领导科学》2012,(23):20-22
一、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对乡镇政府的深入研究,是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和政府机制运作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乡镇政府的角色研究.陈华栋、顾建光和蒋颖认为,"从改革开放到1998年政府机构全面改革之前,乡镇政府自身经济利益越来越突出,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可称之为‘谋利型政权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本集团利益、获取自身利益,它表现出相当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带着明显的实用主义的色彩.‘分税制’改革的实行使地方政府手中握有的资源总量增加,进一步强化了乡镇的自利倾向,最终促成乡镇政府向‘国家型经纪人’角色的转换"(陈华栋、顾建光、蒋颖:《建国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沿革及角色演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2期).于建嵘、董月玲认为,"某些乡镇将政府权力私有化,成了‘掠夺性政府’,这才是认识‘三农’问题的关键"(于建嵘、董月玲:《某些乡镇政府成"掠夺性政府"》,《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9日).二是关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研究.胡荣认为,"村委会虽然不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附属机构,但乡镇的许多工作都要通过村委会在行政村里得到贯彻实施","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仍有一定的控制权",不过"现在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这种控制权与过去公社对大队的控制已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在所难免,国家凭借公权力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予以强制掠夺,不以集体所有权人同意为要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委员会的作用至关重要。然,广东"乌坎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村委会在土地征收中消极履职,任意侵犯村民利益。固,加强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强化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义务与职责,防止流血事件再次发生,对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对农村的和谐与稳定也有着较强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能否高效发挥村民自治的职能关乎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稳定繁荣。但是,目前农村存在普遍的村委会职能定位不清、错位等问题,导致村委会自治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农村各乡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完善农村的民主决策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将是解决当前村委会职能定位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扩大基层民主,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对村民选举的理想模式进行阐述,并与村民选举的现状进行对比,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本文视村民选举为开展村民自治的前提,而村民选举又是村民自治的直接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村民委员会选举是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复杂、敏感、涉及范围广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有关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贿选选民拉人情票、选前许诺开空头支票、宗族黑恶势力参与选举、个别领导干部干预选举和暗箱操作瞒天过海等严重问题,因此,解决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将是理论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3,(23):27-28
[点题观点]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村民选举中的"富人化"倾向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虽然各地在具体操作中各有特色,但总的一条,是有产者渐渐成了村民选举的重点对象.中国自古就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广济天下"的文化因子,我们就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断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引导村民选举出致富的带头人,这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体现农村发展方面的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实现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农村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新形势下发展基层民主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基层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形成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李蕾 《决策咨询通讯》2007,(2):26-27,36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乡镇行政的过度干预与村民自治功能萎缩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要改善这一关系,一是要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要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至12月底,江西省在全省范围的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依法全面推行了“直选”。此间,我们课题组29位学人,选择了该省C、T两县110个乡的40个村,进行村委会直选的现场观察研究。从2000年起,课题组先后完成了39个村的选举观察报告2,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研究3,本文即为研究结论的概要。C县人口30.1万,分布于21个乡镇、163个村委会中。T县人口51万,共有26个乡镇、364个村委会。这两县均在江西省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历史传统相近。在随机选…  相似文献   

13.
张艳玲 《决策探索》2008,(17):66-68
2008年,中国17个省份的数十万村委会,将迎来新一轮换届选举。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委会直接选举,经过20年的运行,选举日渐常态化、规范化。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61万多个村委会,由农民直选产生的“村官”达241万多人。  相似文献   

14.
村民委员会的产生是政府放权于社会、还权于公民的表现。但在法律和现实中,关于坩民委员会”的实际运作存在很多的争议和矛盾,村民委员会是否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便是法律和现实一直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行政主体概念的界定,并结合相关法律对村委会的规定,从应然和必然两方面来探讨村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结合,是我国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出路。这种治理模式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如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与乡镇管理部分关系处理不当。为此,在新形势下,乡镇管理部门与村民自治的有效结合,不能仅以理论成果为支撑,更要从当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村民自治与乡镇政府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之后对产生的矛盾及冲突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实现两者有效结合,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的村民自治立法,对于保障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与扩大基层民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缺陷,特别是以《村委会组织法》代行《村民自治法》职能,导致村民自治步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村民自治立法进行深刻反思,为建立适应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现实需要的完整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张钰 《领导文萃》2000,(3):28-29
1998年底以来,越级向国家民政部反映村委会选举及其他涉及村民自治问题的人民来访和来信,呈明显上升态势。1998年,此类上访在民政部办理的人民来访中占17%。1999年上半年,此类上访特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表现是农村社会治理现状的真实写照。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村合作社和村民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四元主体",但因权责配置失衡、治理参与主体非结构化安排、村民选择性公共参与逻辑、治理机制不健全且碎片化以及规范化治理制度供给不足等,主体间关系呈现出"行政指挥—迎合执行""乏力参与—双面回应""权威下达—消极服从"和"利益汲取—惯性依赖"的异化特点。对此,为了有序和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活动,需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间的主体权责关系,明确乡镇政府和村民间的主体地位关系,培育村委会和村民间的主体信任关系,界定村委会与农村合作社间的主体运作场域,提升村民的自治与话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林 《决策》2001,(9):26-27
乡村治理的困扰 村治,即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是新时期村治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遭遇重重困扰.首先,作为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从理论和法律上讲,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下而上选举产生的,其经费也来自村民,循此毋庸置疑的合法性逻辑,自当对下负责,其主要任务在于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等.而现实中的村委会,难以避免地,将更多精力用于为上级政府"要粮"、"要款"、"要命(抓计划生育)",实际充当着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履行着类似于"村公所"的职能,在这个意义上,"行政村"的称谓倒也切中实质.  相似文献   

20.
秦馨 《领导广角》2001,(4):2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1998年11月正式颁布(简称《村委组织法》)。这部法规的实施,标志了村权社会控制体系向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根据该法,村民委员会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只有经过村民直接选举才能合法产生;村民自治是核心,而广大村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关键在于选举权力的行使。在选举过程中,村民的民主权利能否得到尊重,其选举权能否真正行使,直接关系到村委会的成立,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及其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