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尹强是新时期从事文学创作较早、颇具影响的中年作家,对他的小说创作作综合论述还不多见。本文从集中展示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命运的角度.通过小说意蕴、人物形象、写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对胡尹强的创作进行整体透视,阐释了他的基本创作特质。  相似文献   

2.
论朵拉的小说创作胡尹强一朵拉,原名林月丝,祖籍福建惠安,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摈城。是当今马来西亚华文文坛最活跃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朵拉的创作活动遍布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广播剧诸领域,而小说创作在她的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最能代表其创作成...  相似文献   

3.
胡尹强先生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发表长篇小说《情人们和朋友们》、《前夕》、《心与爱》、《动摇》等,中篇小说《楼梯间里》、《由不得你》等。2009年3月,新星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新作《不成样子》。2009年4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参加了胡尹强教授长篇小说《不成样子》的研讨会。骆寒超、郑晓林、盛子潮、薛家柱、王嘉良、王尚文、洪治纲等与会专家对《不成样子》的整体结构、思想内涵、叙事艺术等展开热烈研讨,充分肯定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水准。这里选取其中5篇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的理论思考──评王克俭的《小说创作隐性逻辑》胡尹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王克俭是浙江文坛上活跃而颇有影响的小说家。纵观王克俭的创作道路,似乎很少波澜曲折,总是追随中国当代文坛的发展潮流,步履坚实而谨慎。然而,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当代中国作家内...  相似文献   

5.
18年前,我接到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邀请,参与1988—1990年度的《浙江文学概观》的撰写,分配到的任务,就是评论胡尹强先生截止1990年的全部小说创作。我在那篇题为《禁锢与超越》的述评中这样结尾:他(胡尹强)是有足够的储备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我们期待着。然而,此后长江后浪推前浪,浙江小说界新人辈出,我却很少看到胡先生的小说新作。都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适合写诗,稍有人生经验后则能写小说,而进入老年后,最合适的写作形式莫过于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6.
《姊妹们》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艾达·坎布雷特于1904年创作的一部力作。该小说详细描写了佩恩尼奎克这一落魄贵族家庭中四个姐妹的生活,并以此为主线重现了当时社会众多阶层对爱情、婚姻、金钱、身份、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看法。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四姐妹在父权制社会下的爱与挣扎,并进一步解读艾达理想化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家世小说、叙述往事的小说、历史小说、传奇志怪小说、新写实小说、商战小说、文化关怀小说等。从总体上看非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优于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作家们之所以要逃避现实与社会变改和个人的价值取舍有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何顿的小说创作,评论家从创作主体、创作风格和社会审美等方面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或赞同,或反对,但都不同程度地认同了何顿小说中的都市生活的审美价值.在这不同的评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评论家们关于何顿小说中"都市文化"的诠释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汀一生六部小说中都涉及了军人形象,他们品质良莠不齐、性格各有特点,在作品中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奥斯汀创作军人形象的原因在于当时的英帝国军人地位的提升和奥斯汀家族与军队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目光逐渐由狭窄的现实面扩展到历史、民族、时代为一体的广阔区域,由社会的表层深入到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在这种思索中,作家们也领悟到小说创作新的价值,透视到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及时地把小说创作引入人的内心世界,将小说视野和主体认识功能作了进一步拓展,对小说结构作了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逐渐传到中国。此后,中国的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态度观、小说的作家、小说的布局内容、翻译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进而阐明了这种比较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小说创作方面更是成绩卓著。在影响少数民族小说创作的诸多因素中,又以宗教情绪的融入和地域特色的挖掘最具代表性。这两种因素影响到作家们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还赋予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杨昌江 《中南论坛》2007,2(2):77-78
现在歌词创造粗制滥造的情况堪忧,缺乏真挚的感情、集中的主题、鲜明的形象和明快的语言,故吁请诗人们积极参加歌词创作,使每首歌都是一首好诗。这也值得成为诗人们功业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 ,是其作品由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进步文学 ,进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转折阶段 ,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丁玲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研究 ,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思想、艺术转变的轨迹 ,并能由此透视出 30年代的左翼青年作家们小说创作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由于作家们世界观的差异、审美倾向以及创作个性的不同,使得他们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乡土写实小说和乡土抒情小说,并在对乡土文化的审视上表现出“批判”和“弘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与“五四”时期乡土作家们“感时忧国”、“隐现着乡愁”的写实方式不同,对故乡表现出“拒绝”、“仇恨”的情感倾向,营造出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历史神话和反神话,标志着乡土小说创作情感和写作方式的流变。故乡不再是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寄托,而变成了一种文学性的资源,一种可以诗性抒发和艺术虚构的空间。作家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故乡的具体内涵,而是对故乡的言说方式。乡土小说创作也从原来的拯民救世的实用性中偏离了出来,走向了主观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们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继承了冯梦龙们的衣钵,描绘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会市民的生活面影。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小说的“类型化”。而目前出现的海量的“网络类型小说”,是类型小说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后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它以青春市民为主力,当更具活力与潜质,随着“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形成网络、书刊和影视银屏的“立体优势”,更广泛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从冯梦龙们的木刻雕版到鸳鸯蝴蝶派的机械化媒体再到网络文学的去纸张、去油墨化,乃时代的递进与科学发展的联袂同步,三者构成了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相似文献   

20.
高晶  赵锐 《金陵瞭望》2010,(26):87-88
近年来.南京女作家雪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久前.省“五个一工程奖”颁奖.她的官场小说《夫人们》再获殊荣.她成为连续两届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南京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