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法治理念教学中,存在忽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侧重条文灌输,忽视法律意识培养;用义务本位代替权利本位;理论脱离实际等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研究和防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公民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承载主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广大公民的要求,实质目的就在于使公民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法治的目标植入每个公民的观念和行动中。公民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塑造与培育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支撑。如果将法治喻为身体机能和谐运转的人体,那么法治精神就是赋予身躯生命的灵魂,法律素质则是身躯内支撑血肉的骨骼。因此,弘扬公民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社会主义法律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丛然会有根本的差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发展;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清晰指明了中国法治推进的方向,从各个角度发挥着摹写与型构、融凝与启蒙、引领与鉴别、认同与教化、统合与创新、传播与弥散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2006年初,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解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结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传播、实践具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内涵结构上可分为知识、感情、意志、信念等四个方面,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当前中国传播、宏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着力强调法律至上、法律平等、权利保障、权力制约、司法独立、正当程序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法治建设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的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对其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研究的必经之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平正义观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平等、自由、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制度正义是公平正义的基石与保障;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强制主导作用,也要重视社会和民间层面的基础配合作用。在我国语境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词,实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法治精神理念与制度理念的培育与涵养, 以历史的眼光看, 实为法治关键, 甚或可以说法治的成败利钝, 根本系此。本文认为法治的精神理念体现为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 分析了法律信仰虚化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法治的制度理念是为社会正义。形式社会正义是法治共通不变的特征, 实质的社会正义则充分包纳了时代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辨析何谓法治、何谓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有机构成及其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区别,并且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放置到马克思主义法学传统中去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学校体育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体育法制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转变职能,加快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公平,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应由国务院制定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立法的层次和法律权威,全面实现学校体育工作法治化,从而更好地使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不仅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要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不仅要提供一种秩序,它还意味着对国家权力要进行制约.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成形成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以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科学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二者统一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发展作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界定,并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二者前后相继,彼此贯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领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重视大众休闲娱乐和自由支配时间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觉劳动和自由发展理论的继承.邓小平提倡和坚持关于休闲的主张,对深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同时,行政主体在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执法行为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人性化执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人性化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性化执法的全面实施,同时人性化执法的核心理念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