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知识渊博,教课有方,而且还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我在数年的教学中,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尽快熟悉学生的名字。接教一个新班时,要尽快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首先是他们的名字。初中每个班一般都有50多个人,如果你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在你上课时就容易讲话。他们总是这样想,“反正你这个新老师不认识我,讲两句话没关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本小说叫《邮差总按两遍铃》,改编为电影,还是叫这个名字,小说和电影都值得一看,但是,关于此小说,有一个文学术语叫"冷叙事",好多推荐者都说,这小说是冷叙事,这个词的意思,大概就是作者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写的东西略显干巴巴硬邦邦,继而作者也被叫作"硬汉"。我总认为,作者写书,总是要把自己的短处藏起来,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如果他不会把书写得黏稠、热乎乎,自然就会冷冰冰。我  相似文献   

3.
感悟     
每次回家,都有一节好长时间的"政治课", 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却毫无在意,当成耳边风,末尾随便答着一句话,就了结了这个讨厌的时刻。然而,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不用读书了,你这个样子也读不进去, 打个电话把你家长叫来,带你回去算了。" 那时的我不知所措,站在那儿一声不吭,心里  相似文献   

4.
可乐餐厅     
理想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平时爱搞小动作、课堂纪律较差的晓刚,"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晓刚一挺胸脯,答:"我想当个建筑师。" 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 晓刚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  相似文献   

5.
正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是你会潜水的话,即使从来没见过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百姓生活》2008,(6):61-61
老师的先见放学前,老师把一学生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学生不解地问":我身上哪儿也不疼啊。""过一会儿就疼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伟大的智者哈桑去世之前,他的一名学生问他:"您那么有智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哈桑回答说:"我有几千个老师,要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都说出来,恐怕几个月、几年也说不完。但是其中有三位老师,我一定要告诉你。""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个乞丐,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8.
刚到美国时,朋友就告诉我,"sorry"这个词,在纽约不能随便说。当你遇到麻烦时,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责任在你,你可以说"sorry";如果责任不在你,你却说了"sorry",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有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小叮当文学社成立了。这一天,老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那微笑如同花儿一样灿烂,使得我们班的同学也心花怒放,这一节课是班会,老师提议我们成立一个文学社,我们大家都非常赞同,于是,我们的文学社成立了。文学社叫个什么名字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叫“泡泡文学社”,有的说叫“小叮当文学社”——反正好听的名字应有尽有。最后,选出了三个候选名字,分别是:育苗文学社、泡泡文学社、小叮当文学社,你猜最后的名字是什么?哦,是小叮当文学社,这个名字好听吧!你知道小叮当吗?那个…  相似文献   

11.
红包     
《可乐》2006,(1)
那天早上,我查完病房打算休息一下,就泡了杯茶,翻开报纸看了起来。突然,我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医生叔叔……"我拿开报纸,看看左右没人啊?以为是幻觉我又看起了报纸。不一会我又听到了那怯怯的声音:"医生叔叔,救救我妈妈吧,这是我给你的红包。"我放下报纸,只见办公桌对面露出两只小手,捧着一个用红领巾包成的小包包。我探身一看,原来是个小男孩,个子还没桌子高。我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几元几角的零票,加起来不超过20元的样子。看着这个用红领巾包的"红包",我的心不禁一阵颤栗。我俯下身子问孩子:"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她得了什么病?""我妈妈叫张  相似文献   

12.
对教师自身来说,我们的课堂要减少一点"难为情". 记得,在于永正老师的一次讲座中听到这么个例子,"忸怩"这个生词出现在课文中时,孩子们不理解,于老师就冲孩子们说"你们看看我--"一眨眼,他在孩子面前摆头、甩手弄眉,这个词学生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3.
军营麻辣事     
《可乐》2006,(12)
俺叫李大锤,十八岁时俺报名参了军。进了军营,俺的班长发话了:"今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请假,回答问题都要喊‘到’,见了老兵要叫班长,见了干部要叫首长。你们就叫我石班长。"他让俺们挨个报名字,声音还一定要响亮。"刘金龙!""张大虎!"……石班长挨个打量:"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卧着!咱可是块硬石头,训练中谁也别想耍花招!你为什么不说话?想挨砸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绅士汤姆     
彭波 《华人时刊》2006,(9):87-88
刚到英国留学的时候,我跟汤姆是邻居,汤姆曾在北京留过学,会讲半生不熟的汉语,我们常在一块交流,英汉混杂,彼此成了一对好朋友。跟汤姆成为朋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汤姆跟我一个姓。他有个中国名字叫“彭湃”,我知道了后,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眉头一扬,“你听说过彭定康吗?我随他姓。”我虽然对彭定康没有什么好印象,可我对“彭湃”这个革命先驱历来非常尊重,所以,对汤姆也有种特别的感觉。汤姆曾问我,他这个中国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我说,你叫的这个名字是一个革命先驱的名字,很尊贵的。他听了非常高兴,问我在中国彭湃的故事,我对他讲了,他边听边摇头,表示对彭湃的行为不理解。为了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情绪,我只好把话题岔开。他高兴了,说:“你姓彭我也姓彭,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我们是哥们,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是比较讲究同族同宗的。”在谈起两国之间的区别时,他说中国人聪明,我非常自豪地微笑着,他看了,有些不高兴,说:“你们的聪明表现在内心复杂。”我让他说得具体点,他说:“有一次,我们公司从中国定了一批工作服,刚开始价格没有定下来,经过许多次谈判,最终才签定了合同,没想到,等工作服供货后才发现,这批工作服没有袖子。没法穿,公司便跟中国人交涉,可按合同,供的是衣服,上面没有说明有没有袖子。中国人没有错,你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5.
我的朋友于卓写了一篇小说叫《盘点青春盘点疼》,当时我们正在吃涮羊肉,热气腾腾中我忽然就呆了一下,我问,你说那个小说名字叫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原点"原点"不等同于"起点",不能把原点简单地理解为"起点"。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回到问题的本质,弄清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原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据说,每一个犹太家庭的母亲都会告诉孩子,"在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时,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在对事物的选择中,人们发现智慧就是教育的原点。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写到:当父亲离开老师40年后,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已经忘却了,对老师的形象已经记忆模糊了,可是父亲还记得老师的爱,还记得老师对他说的话:"博提尼呀,博提尼,你会不会用中指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初,看我的基金要先吃降压药,6月份再看得备"速效救心丸"。不到一年,账户里豪情万丈的"雄鹰",都变成瘦小猥琐的"苍蝇"了。专家说,这叫"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真是倒霉催的,我刚打算学习投资,就碰上百年不遇的危机,"点背"!  相似文献   

18.
1941年3月中旬的一天,兴县李家湾晋西北军区司令部门外来了一个民妇,口口声声说要找贺老总。坐在办公室看地图的周士第听见门外有人喊叫,问身边的副官怎么回事?副官说":有个民妇硬要闯进来找贺老总……"周士第随副官来到大门口问那民妇":你有啥事?"民妇说:"你不是贺老总,我要当面给贺老总讲。"周士第说:"你是哪里人,叫啥名字?"民妇看了周士第一眼,语气强硬地说:"叫啥?叫胡油蝉(化名)。我问你,你是谁,你能管了我的事吗?"  相似文献   

19.
何爱军 《社区》2012,(17):52
问起熊老师叫什么名字?100多个跟她学操舞的老伯伯、老妈妈没人知道,大家一直称呼她为"熊老师"。但问起熊老师人怎么样?所有人异口同声说:"伟大!"他们给熊老师起了个外号叫"熊伟大"。"伟大"两个字虽不贴切,却真实地道出了老  相似文献   

20.
播种温暖     
《北方人》2006,(7)
有个故事挺迷人。有两个中学生,一个叫麦克,一个叫杰西,两人一向挺好。有次考试,麦克将自己的试卷交给杰西抄,老师发现了,就决定惩罚他们,其做法是:先亮出了一根长长的松木板,然后让他俩头向外分别趴在一张长木板的两头,不许相互看。惩罚开始了,先是麦克听到了杰西挨打的声音,然后是杰西听到了麦克挨打的声音。叭!叭!叭!每一声,都打在俩个孩子的心上。突然,麦克心疼地抬起头,苦苦哀求道:"不!您不能打杰西!他是怕我考不及格才把试卷递过来的!"杰西也突然抬起泪光闪闪的脸:"不!要打就打我!是我硬把试卷塞给麦克的!"而此时此刻的老师微微一笑,说:"我的好孩子,你们都听错了!我刚才打的是靠背椅的坐垫!"麦克、杰西都吃了一惊.而老师也就恰倒好处地说:"你们如此珍惜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