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数字日程法》规定新型的传播权来执行《版权条约》第8条"向公众传播权"。在国内实施向公众传播权有必要考虑权利类型、网上传播版权作品的主体以及传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澳大利亚的新型传播权包括向公众提供权和电子传输权两部分,传播的主体应为上载人,向公众提供的时间为作品被上载到公众可以访问的网络服务器上的时间,电子传输的时间为作品从网络服务器对外发送的时间,传输的地点为供下载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澳大利亚新型传播权具有域外效力,包括外部域外效力和内部域外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磊 《学术探索》2003,1(8):79-81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 ,引发了传统版权制度的革命。法律应适应技术的发展 ,对版权内容进行创新。一方面 ,承认网上作品的版权存在 ,另一方面 ,赋予作者网上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新的权利内容。同时 ,应对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以期在版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即"交互式"公开传播作品的权利。在实践中,信息网络传播权往往被理解为通过信息网络(互联网)传播作品的权利。此种冲突造成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法律适用上解释的困境。在不修改现行《著作权法》的前提下,此困境的出路有三:第一,扩大解释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二,扩大解释合同权利,认定行为人侵权;第三,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4.
无传播也就无权利是被普遍接受的著作权格言。而复制不等于传播。一旦复制作为传播行为副产品的地位瓦解并获得独立价值,复制权便丧失了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反而变成了导致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一片混乱的害群之马,同时也成为出版者及作者联盟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的利器。在传播权及相关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取消复制权并不会实质性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却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权利及充分实现作品价值、促进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输行为受著作权法保护;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传输中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确保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优先权,采取国家强制保护;其次要注意他方权利兼顾原则;最后也应注重平衡与均衡,特别是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信息权益。对此,可采取以下途径:制定付酬标准与赔偿原则;引入法定许可制度;建立强制许可制度;适当放宽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借鉴“避风港”原则;增加对规避行为的法律约束;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版权授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视频聚合行为应否纳入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范围的问题近来在司法界以及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分歧、争论激烈,这是信息化数字网络技术发展与传统著作权制度的又一次碰撞.在当前复杂的网络技术背景之下,作品的存储以及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著作权保护的核心正在从"复制权"向"传播权"转移.因此,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涵盖范围,打破传统有关"提供"行为的界定,建立广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概念,将视频聚合此类具有明显传播特征的行为纳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范围,从而实现在新传播技术背景之下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数据信息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契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应对以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为目的的被遗忘权予以确立.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学理、案例和考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对被遗忘权宜采取广义的理解.被遗忘权具体是指在网络数据领域,为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促进信息主体更好的发展而赋予信息主体在不违背例外规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一项删除其网络数据信息的权利,是一种具有人格权属性、关乎隐私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的权利,是个人信息权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特殊表现.该权利行使方式主要为在特定条件下,信息主体有权向相关网络信息控制者申请屏蔽或删除属于信息主体的网络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加快被遗忘权的本土化研究,探索有本土特色的被遗忘权制度,以解决网络数据信息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国著作权法在实施数年后开始显露其对作品网上传播领域著作权益保护的不足.国际社会在运用法律手段设置、调整和完善该类权利及其运行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可供借鉴.2001年《著作权法》增设了一项与传统著作权并列且独立的权利,即信息网络传播权,开始了中国保护作品网上传播权利的立法工作.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使该权利的规制趋于体系化,但仍不足以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诸多著作权纠纷问题,因此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于志强 《青海社会科学》2014,(1):108-112,118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发挥著作权作用、实现作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保障,也是我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改新增的权利条款。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已经开始滞后于当前"数字传播时代"的发展。鉴于此,当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对网络传播权进一步做出了修正,以此为契机,有必要对我国《著作权法》中现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完善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对电影产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产生了重大变革。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影的制作手段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加便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这为电影产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对电影版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电影作品的认定、电影作品版权归属及作者身份认定、电影作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版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重构。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所要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遗传资源信息权: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星 《河北学刊》2012,32(1):199-202
为了有效保护遗传资源,有必要创设一种新型权利。根据遗传资源的内在属性,将此种新型权利称为"遗传资源信息权"。遗传资源信息权是一种不具有明显创造性的新型权利,具有无形性、地域性、强复制性等特征。权利创设必然涉及利益分配,有关遗传资源的权利设计应当实现土著社区与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公平利益分享。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及法律传统,结合遗传资源信息权的权利内容,建议遗传资源信息权的设计采用国家主导下的集体所有模式。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 《江淮论坛》2004,(4):36-40
陈兴良索赔案促进网下出版专有权向网上延伸,数字图书馆则通过个人作品授权变相夺取信息网络传播权。现实生活存在种种侵权事件,至今未见理论上的辨正;著作者为作品评估机制所驱动,一般不会理会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国务院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办法早日出台。而管理办法的制订,尚有待理论界对传播权定义,传播权与传输权,网上传播权与网下著作权等关系与问题的廓清。  相似文献   

13.
网络同时转播与狭义网络广播既不同于"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控制的行为,又实际超出了传统"广播权"所能涵盖的行为,由此往往会导致司法认定上的困惑,同时也将损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如果人们能够创设一项新的权利用以控制向远端传播作品的行为,从而帮助著作权人限制其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同时扩张原有权利的范围使应当控制网络广播的邻接权人也能够有效控制网络广播.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对版权法理和版权立法对版权的保护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于版权的相关权利——出版者权的关注不太充分.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版者的法律地位,以及侵犯出版者权的行为等都还没有充分关注.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对出版者权的保护,无论是理论上、立法上还是在实际上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造成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新的利益冲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砝码。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应有所扩张,表现为公众对网上版权作品应有更大的合理复制权,但公众对版权作品在网上的合理传播权则应当相对缩小。通过对法定许可制度的批判,认为网络环境下应谨慎设置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网站和报刊都不享有转载、摘编对方已发表作品的权利,网站之间也不能互相转载、摘编作品,否则均构成侵权。网络链接虽然不是直接将作品放置在网上进行传播,但该行为毕竟帮助了作品在网上的传播,因此有可能面临侵权指控,但一般情况下不应由设链者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只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人创设了发出侵权通知的权利,未来立法还应对反通知和指定接收侵权通知的代理人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7.
环境知情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晓明 《齐鲁学刊》2008,(2):101-103
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知悉和获取相关环境信息的权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随着环境危机的降临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权利,其在本质上是一种知情权,不属于环境权,也不等同于环境信息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我们送走了19世纪的“印刷版权”时代,经历了20世纪的“电子版权”时代,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版权”时代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网络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客”, 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个人作品传播方式。随着其规模的急剧扩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协调网络环境下的博客作品传播、保护和使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信息资源共享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也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所体现的利益平衡思想。《条例》扩大了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体现了"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与图书馆合理使用空间缩小形成了反差。虽然图书馆对信息的使用在《条例》中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但是《条例》也有"遗憾"的地方,这些"遗憾"正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冲突体现。本文将在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和分析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信息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旗帜下可以为所欲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适当的法律限制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权得以顺利行使的重要前提。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法律限制在范围上既包括对传播内容的限制,也包括对传播行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