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国外军民融合的经验是"军民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军带民,以军转民。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是军工企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军民融合的体制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军民融合产业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军工企业对发展民品重视不够,军民融合度低。国外经验对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启示是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军民融合的制度创新;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制定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实现资源有序联系和科学配置,理清其组建过程和运行逻辑,对优化军民融合产业,提高协同网络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研究发现: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政府是核心行动者,国有军工企业、军队等是其他人类行动者,产业环境、发展愿景是非人类行动者;协同创新网络初期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识别强制通行点,挖掘并赋予合作利益,吸引其他行动者加入网络;协同创新网络进入动员阶段后存在多种参与模式,核心行动者或变为军工企业,需要各行动者及时关注,调整身份.这将为军民融合产业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军工业发展的潮流。英、美“军民一体化”,德、日“寓军与民”,俄罗斯“先军后民”,以色列“以军带民”,这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路径,为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西部地区川陕渝三地为国防工业建设重镇,在军民融合上已经发展出了“军地融合”“军民高新技术融合”“多主体协同军民融合”等三种路径。但在当今时代需求面前,我国国防工业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强化制度创新,加大、加快高新技术融合,构建集成创新体系,完善国家军民融合立法,提升军民融合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是将国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理顺军民融合研究脉络,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4—2018年CNKI数据库中513篇学术论文为对象,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梳理军民融合研究的时间、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情况,利用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现与主题词聚类等方法揭示军民融合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从2011年后成为研究热点,2015—2018年是该领域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研究重点主要涉及协同创新、经济效率、技术转移等方面;与国防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军民融合的中坚力量;传统军工大省及政治中心是军民融合研究的主要集聚地。军民融合领域的主要聚类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航天”“协同创新”“经济效率”和“国防科技”;各聚类的研究方法仍以经验判断或宏观对策为主。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军民结合”是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而“产业集群”的突现持续时间最短,其研究趋势基本遵循着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5.
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是促进创新要素高度聚集、贯通“军政产学研金介用”各方、衔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形式,是当前加快推动四川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立足四川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内涵认识、强化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统筹规划、创新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供给制度等措施,以期促进军民融合产业联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卡内基梅隆大学是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较为成功的高校,该校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采取的举措主要有积极响应科技政策号召、加强与国防机构合作以及培养军民融合创新人才等。同时,卡内基梅隆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举措与挑战,提出了对我国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国防战略要求及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军工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国有军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军工企业转型时如何实现军民分立、破产重组、转变职工身份、主辅分离及消化不良债务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多领域、全要素、高效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框架,找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破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集群中的知识共享瓶颈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研究政府监管下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理的决策演化过程,系统地考察了地方政府与军民融合产业的行为交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从长期来看,三方最终会在政府"强监管"、"军转民"企业参与知识共享以及"民参军"企业参与知识共享时达到均衡状态;影响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的敏感参数不一,从短期来看,政府"强监管"成本、收益以及"弱监管"收益显著影响政府的策略选择,政府给予企业的惩罚、企业的知识存量以及知识共享意愿程度分别显著影响"军转民"企业和"民参军"企业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区域军民融合治理的主体。聚焦地方政府,从组织特征、组织环境和利益目标3个方面建立一个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如何影响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提出地方政府存在3个利益目标:提升区域经济,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和承接军事需求在区域层面的落地实施。在“多头+层级”的军民融合治理体系下,各个参与主体在军民融合的“模糊共识”下集体行动,利益多元,并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目标存在冲突,造成区域军民融合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治理负荷沉重、省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协调功能受限、“诸侯经济”下重复建设和“隐性”抵触并存,军事需求与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对接不足。认为:一是要建设省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与中央军委以及军工央企的工作协商对接机制;二是建立决策权与事权相分离的政府内部政策过程机制;三是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在区域军民融合发展中有效嵌入军事需求;四是建立军民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制度和临时跨部门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探寻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构建了产业园区内国有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知识共享的FCM模糊认知结构图,利用动力学仿真模拟了国有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网络内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仿真结果提出了提高园区企业知识共享水平与效果、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当代军事文学于前十七年和新时期的演变发展,藉此反思军事文学在当代沿革中对于本体本质革新除弊上的局限性,进而探寻军事文学精神家园失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唐设立枢密使,其枢密院也有相应的建制,从而使枢密制度进一步完善.南唐枢密使完全由外官充任,并基本上委任文臣,这和南唐崇文抑武政策是相一致的.枢密使权力的大小与皇帝控制朝政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在先主李昪时期,枢密使权力较小,但在元宗、后主时期,枢密使权力逐渐上升,主管军事的职能也渐趋明确固定.为了牵制枢密使,元宗、后主时期又设立多重学士、承旨机构,以分解枢密使日渐膨胀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民用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事需求服务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探讨了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制约民用高科技资源应用于国防建设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民用技术为军队建设服务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为防御金人从海上偷袭,设立了沿海制置司.沿海制置司最初只有一个官署,其后分为浙东沿海制置司和浙西沿海制置司,分别驻在平江府许浦镇和明州定海县,两司废置不常,最后只有浙东沿海制置司保留了下来.沿海制置使例由所在地守令兼,其日常工作由副使负责,因其军事性质,副使通常为武职担任.沿海制置司掌握了数量可观的军事力量,本来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部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民政的色彩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积弱不振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军事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囿于时代的局限,纷纷卷入了军阀混战的漩涡之中,从而在民初军事变革史上遗憾地留下败笔。  相似文献   

16.
宋代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宋朝政府推行“崇文抑武”,军事人才遭受不正常压制,使宋代武装力量并没能在技术上取得战略优势。不过在军事训练层面的详细规制与创新,保证了宋军战斗力,在抵御外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今天的国防建设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伦理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军事爱国之政治价值取向,实现军事伦理观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统一;以深厚的国家民族观念为思想基石,具有浓厚而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尊严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取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忠实捍卫人民利益;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战略谋划之最高准绳,以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为战略指导;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些系统的思想理论,从军事伦理角度极好地解决了"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何去战"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熟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因此,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文化观念。军事熟语是涉及军事文化内容的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总称,它是我国几千年军事战争经验的总结。军事熟语的来源可分为源自古代文化典籍和源自民间口语两类。  相似文献   

19.
宋代帅臣的设置起于战争,虽并不都是常设不废,但因长期性战争的需要,使得帅臣不但能够"治军",亦得以"临民",由是帅臣的辖区便具备了政区的某些特性,而帅臣亦成为握有一定行政权的军事长官。为服务于军事,宋代的帅臣被赋予了荐举权用以控制辖区内的大小官员,而帅臣"临民"与"治军"的权责,也使得其荐举权的行使既有军事的一面,又有民事的一面。相较其他官员,帅臣的荐举权无疑是扩大了。然而大部分帅臣的非常置及"文臣统兵"的政治体制,使得帅臣荐举权被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也是与"崇文抑武"之国策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20.
军事熟语是涉及军事文化内容的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总称,它是我国几千年军事战争经验的总结,包含着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汉语熟语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熟语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反映战略主导思想的军事熟语、反映战术谋略的军事熟语、反映将帅士卒的军事熟语以及反映兵器粮草的军事熟语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