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体现在他的生活立场上。对马克思哲学生活立场的体悟也是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精神的领悟。马克思哲学是创造新生活的哲学,因此马克思哲学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创造新生活,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体现在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上。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构成有机的、内在统一的整体。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不仅对于人们领悟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对于创造美好生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该怎样生活——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问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在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陷入危机的现代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生活哲学的兴起正是对此种危机的一种哲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中国国家生活主题的变迁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也是解析中国当代生活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立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百年中国国家生活主题变迁的理论提升.由此,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生活第一性"原则,杜绝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化、超历史、超民族化的错误思维.  相似文献   

4.
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南湜 《学术研究》2001,1(10):13-15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根本性区别也就是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区别,其根本之处在于如何看待人类生活中理论活动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超越理论哲学理路,走向真正的实践哲学,意味着超越体系哲学而走向一种建立在诸主体对话关系基础上的开放的、有限的体系,意味着一种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关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历史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刘会强 《江淮论坛》2004,3(4):69-71
西方哲学范式的当代转型构成可持续发展观兴起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穴一雪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致力于消解近代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基本立场,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穴二雪当代哲学批判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规定,关注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可持续发展观超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论一种可能的哲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辉 《学术研究》2003,(10):24-29
哲学观是对人们用以进行哲学致思方式和方法的看法 ,是对哲学的反思或后思。反思与后思的意图既在于考察哲学对象或哲学问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更在于省察哲人进行哲思时提问题的方式、致思的层面和价值立场。反思人类哲学走过的心路历程旨在发现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之主题转换的内在逻辑 ,自明现代哲学的社会历史使命。哲学的定义随时代的发展又因哲思者的理论旨趣而不同 ,但从哲学的使命说 ,它总是或应该是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在现代语境下 ,我们主张一种问题式的哲学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创造生活在哲学中优先和基础的地位。从近代哲学背景和希腊实践哲学传统的精神来看,马克思倡导基于人类历史性实践的生活哲学,一方面,克服了近代哲学基本立场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基本价值;另一方面,以技术性实践重新为人类生活奠基,统一了希腊实践哲学的内在不一致。马克思因此使实践哲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深刻地洞悉生活世界的内涵和本质,揭示了人类生活世界的全部秘密,生活世界成为了马克思哲学的生长点,并且由此开辟了以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为出发点把握人类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之路,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政治哲学之思:内涵、学科属性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志 《齐鲁学刊》2006,22(2):128-134
在今天的学术界,政治哲学的话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政治哲学是政治哲人对政治世界的理性反思,他们反思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反思人类政治生活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关注人类政治生活的美好问题。政治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哲学与政治学共享的领域,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关于美好的政治生活问题的哲学思考。具体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什么是美好的政治生活;其二,达成美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规范、方式方法是什么。在这一思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解决这种矛盾的态度与方法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终结哲学,开创实证科学,实质就是放弃以哲学原则为依据来思考和研究从而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转而采取从事实出发,通过对现实的实证研究来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立场的转变对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对人类的哲学成果进行批判性的汲取,关注时代问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生活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分析和应对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体上仍然只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较量对决,而且有意舍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或使之边缘化。实际上,作为具有自身历史存在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而且对非西方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分析批判意义;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析批判,也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强调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立场及其人类解放论,仍然是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和无产阶级为立场,以"人的解放"为主题,以实现"人的解放"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实现了由"生产逻辑"向"资本逻辑"的逻辑转变,揭示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力量和现实路径,指出无产阶级只有消灭自身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从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哲学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与立场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江国华 《东南学术》2004,(3):110-121
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事业;宪法哲学是以人类优良的生活方式为职旨的哲学;它是一种实践哲学,因而也是生活哲学,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宪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分别表现为"人·宪法·政府"、或者"权利·宪法·权力"、抑或"现实·宪法·理想"、甚或是"科学·宪法·正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宪法哲学,除了传统的哲学方法、历史方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博弈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宪法哲学研究的滞后和薄弱,已构成制约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瓶颈之忧;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宪政一直处于无根状态、飘若浮萍的根由之所在.所以,宪法哲学的研究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政建设而言,具有培土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术主义与非学术化交错并存,二是庸俗主义泛滥。其结果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生活。而化解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回归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即那种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生活并以人类的幸福和他人的完美为最高诉求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修昔底德式"政治生活"揭示了雅典帝国领导者否定一种"只关心自己事务"或"不关心政治"的生活态度,展现了雅典的"行动哲学"和正义立场。而柏拉图式"哲学生活"则表明,在任何一个类型的政制中,由于缺乏正义可言,真正的哲人只好选择过一种"只关心自己事务"的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传统中存在两大相互对立的哲学路向:将哲学视为对"理论真理"的追求;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分析海德格尔哲学的品质出发,旨在说明哲学理应成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就是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7.
李会富 《理论界》2014,(6):84-86
儒家哲学作为指导儒者生活的方法论原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以日常生活为存在境域,以生活问题为基本内容,以生活语言为话语系统,以提升生活境界、完善生活方式为价值归宿和立言宗旨,在本质上成为一种生活哲学。这使得儒家哲学与传统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融入生命体验的生活方式,展现出浓郁的生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立场及其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关系,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学术界的一些看法多有偏颇之处。实际上,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的哲学立场直接地属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立场,其间潜在的差异是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批评间接地流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陈良斌 《东岳论丛》2019,40(3):169-175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内蕴着丰富的承认哲学意涵,尤其在共同体立场、平等原则、差异性逻辑以及对话协商式路径等方面与承认哲学形成了理论上的共契。以承认哲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理论独白,而是为我们如何在迈向自由人联合体这一远景目标的过程中,提供阶段性的近景规划和方法论借鉴。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承认哲学方案的建构,有助于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立场及其中国的本土特色,有助于总结和凝练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从文明的观点看,某种形态的文明是特定哲学的本体和前提,而某种哲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特定文明形态的理论自觉和贯通文明全体的灵魂。如果把基于文明多样性的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看作人类最精致、最珍贵的文明成果,那么多元观点的哲学就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以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多样文明的理论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多样文明及其不同生活世界的交流、交往中把握哲学对话的界限和意义。因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现实的生活世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文明观点的思维方式作为主要的内在性平面,在真诚的哲学对话中,用新的概念范畴、新的思维方式切入生活世界,就会产生新的文明观念和新的文明行为方式,从而带来世界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