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关系现正处于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拓展,建立一种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趋于成熟。随着中非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将获得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非关系发展史上 ,唐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唐代中非交流成果的不断涌现 ,必然大大加强双方之间的吸引力 ,促使双方进一步消除障碍 ,发展中非关系。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加速了唐及唐以后中非关系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唐代中非关系发展的背景、中非交通、非洲黑人来华等问题的探讨 ,初步勾勒出唐代中非关系的基本线索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起点,中非合作走上机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为新时期中非全面合作拉开了新的篇章。中非合作机制的建立对双方的利益,对彼此关系的良性互动,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具有示范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非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能源在中非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中非能源合作是互补双赢的合作,有利于中非各方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惊恐和敌视。中非在能源上的合作还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已有悠久的交往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非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出于拥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几乎相同的历史任务,中非友好合作关系自上世纪50年代一经建立,历经半个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始终稳固推进,历久弥坚。冷战结束以来,中非合作模式逐渐改变了过去以政治合作为主,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中方向非洲国家提供单方面的援助且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的格局,变为政治与经济合作并重,以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为主。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因素逐渐淡化,合作层次、方式与途径日益丰富多样。中非合作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几经变迁而演化为现今的状态。其发展演进既受到历史规律推动作用的影响,又受到现实发展基本要求的制约;既有其内部的决定因素,又有其外部的条件因素。但归根结底,中非合作的演进是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及时代主题的不断变换,最终由国家间利益关系的博弈变化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文明的两个发源地,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进程中,相似的历史遭遇更使得中非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政治交往密切,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在诸多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面对蒸蒸日上的中非贸易,西方大国和非洲国家给与了不同的回应,全球金融危机更使得人们对中非关系产生了质疑.应对种种挑战,中国企业唯有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当地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有力地推动中非关系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请您关注     
政治经济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11月5日落下帷幕。中非共同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8.
贫困治理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振兴的核心关切,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了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进入新时代,在中非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非减贫合作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标识,通过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加强产能合作、加速贸易畅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等路径,有力推进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在合作共赢的对非减贫合作过程中,秉持“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保持战略或政策对接、制度规则互通和理念协调一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世界意义。未来,将中非“减贫之路”作为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路径,提升中非减贫合作方案的精准性,探索中非减贫知识产品共享新机制,将是中非双方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汪峰 《国际论坛》2012,(3):68-73,81
刚果(金)内战结束后,中国与刚果(金)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刚果(金)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究其原因,良好的政治基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趋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作用,成为中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但来自中国与刚果(金)内部和外部的投资风险则是两国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刚经济合作是中国与非洲资源富国合作的典范,对推动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洲草药资源丰富,传统医药在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缺乏文献记载和科学研究,同时遭到了殖民破坏,亟须研发和复兴。中非传统医药合作历史悠久,在合作机制建设、传染病防治、专业领域交流和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面临合作模式单一、中医药在非准入难等方面的挑战。中非均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双方发展道路相似、理念相通,为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非可通过战略对接、共同研发、产业化合作、经验分享、重点突破等方式推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中亚国家同为转型中的国家,面临着发展和稳定两大问题,都在加快制度变革,实现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各方面的合作领域,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和意愿,在“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下双方关系深化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也为双方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机制和平台。目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既是对过去50年中非友好合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这一历史转型奠定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中非交流的领域与内容迅速得到拓展,日益形成一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合作局面。中国对非外交方式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等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还对如何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非青年的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青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力军,中非"八大行动"倡议,着眼于青年培养,致力于为中非青年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化中非青年教育、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必将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地缘优势和经济强势的互补关系,使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对中国新疆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也迫切希望双方的区域经济合作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形势下,新疆应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非海上通道合作的紧迫性愈加明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中非海上通道合作可以理解为中非政治经济互动的表现结果。作为中国在美国霸权统治下发展崛起的重要一环,中非海上通道存在较强合作动力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因素的干扰、美日因素的干扰和“中国威胁论”的诋毁。因此,中国需积极创建、维护和运作中非海上通道合作的机制。在总体外交格局构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在中非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多样化贸易与海运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中非人权法作比较,不难看出两者所共有的集体的人权观。相似的背景造就了双方的这一共同点,这一共同点也是进一步加强中非合作、增进中非友谊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中非合作关系日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相关研究信息的缺乏或偏差,中非合作往往与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其不同的哲学和方式可以为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框架提供启示与机遇。文章以中非农业合作作为案例和切入点,探讨了中非农业合作中发展援助、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更广泛的视角上反思了中非合作对于现行国际发展框架所提出的挑战与机遇,主要包括:第一,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重新思考发展援助的实质与地位;第二,谁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干预的边界与主体角色的塑造;第三,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更多新兴国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零——供商积怨关系的探讨与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通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却产生种种不协调和矛盾,影响了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积怨关系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解决双方之间矛盾的出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流通业的持续发展与运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推进,投资争端解决的困境凸显。一方面,复杂的投资法律环境使得中非投资争端频发,另一方面,低效的投资争端救济制度却无法妥善处理争端。过于依赖事后救济的中非投资争端应对策略无法平衡争端双方利益,因此建立以保护投资者、东道国双方利益为中心的中非投资争端预防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提高我国政府投资服务透明度、设立中非投资争端预防专门机构以及建立母国、投资者、东道国间的多方互动平台三个维度构建中非投资争端预防机制,将成为防止中非投资争端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俄罗斯作为能源互补的两个国家,本具备良好的合作潜力,但受历史、体制以及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一直徘徊不前。在全球化条件下,能源合作对双方的关系的确有某种积极的因素,然而,由于双方外交战略和本国具体情况所限,因此,能源对拉近两国之间的关系作用受到限制。但是,随着能源合作的快速发展,日俄经济合作程度偏低的状况迟早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