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语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是语言中的核心与精华所在。语际转换的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间的交际和文化交流。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的特点,影响英汉习语语际转换的因素,重点探讨了英汉习语对应式转换、平行式转换、替代式转换和冲突式转换等四种语际转换形式。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糊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模糊现象大量存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之中。模糊语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语言的模糊性与语言交际的角度,讨论语言的模糊性在语篇、文学、修辞和美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糊现象大量存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之中.模糊语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语言的模糊性与语言交际的角度,讨论语言的模糊性在语篇、文学、修辞和美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四个层面(即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语言模糊性,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赋予公示语美学效果同时,也给公示语的翻译带来了挑战.从语音、语义、语用模糊入手,探讨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译者只有在准确把握原文内涵的基础上,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才能产生更加规范、标准的公示语.同时,作者针对公示语的模糊性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符号学应用于现代语言学 ,使语言学取得了新的进展 ,而翻译作为语际转换的过程 ,从符号学尤其是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为翻译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广阔的道路。文章从语言符号的多重意义分析了英汉互译的过程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言接触和语言可加工性理论,运用实证法和问卷法,通过考察三语环境中壮、汉语在语言层面对英语的口语迁移表现,并据此验证迁移的表现是否为三语语言接触和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壮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负迁移,而同时壮语和汉语间形成正负迁移形式;多语际的迁移受语言接触中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学习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进行交流。传统英语课堂仅满足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具备了某一目标语语法,并不一定具备了语境条件下恰当的语言行为能力。语际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表现为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如何习得、发展和理解语用。课堂语际语用教学可以是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指导,也可以是通过目标语的输入和使用的隐性指导。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试论言语交际中的模糊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现象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在言语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在认知系统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制约言语活动(从编码到解码)的机制——模糊机制.言语交际的实践证明:模糊语在语用上有正负值之分,带正值的模糊语能丰富语言的表现活力,因而有助于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之间的换码过程,追求的是形式和意义上的语际对等。由于不同的语言在词汇概念、词语搭配、语法功能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语际完全对等的转换变得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语言模因的形成,在充分理解符号学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挖掘语言模因作为文化符号所带有的相应的符号意义,并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对等符号意义的语言符号.该研究使语言模因翻译行为不再局限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基于语际交往的层面给予译者充分的翻译研究权利.这样一来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译者不仅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上能够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差异,而且会运用各种策略和翻译方法把原文各个层面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在译文中,以此实现意义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2.
翻译 ,是语际间的交换。与其说翻译涉及两种语言 ,不如说它涉及的是两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翻译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英汉民族文化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差异 ,故翻译时在语际转换中存在文化障碍 ,这就要求译者要研究文化差异 ,可采取直译、意译等九种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这样既可忠实原文 ,又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论《周易》语言的多重模糊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由符号、文本和解说三种不同的语言组成的独特著作,这三种层面不同的语言均具有极大的模糊性,符号语言指代宽泛、不可把握;文本语言隐晦不明、解读困难;解说语言抽象随意、高深莫测。形成这种语言模糊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时代久远、语言晦涩直接相关,又与原著文本的独特构成有关,还与后人对原著的理解有关。这种语言的模糊性,一方面给解读带来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又留下了宽广的阅读空间,使《周易》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近二十年来在二语习得方面和语际语用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外语教学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辅助我国英语教师了解语际语用语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领域,然而从模因论角度研究语码转换仍不多见。该项研究借助模因论,分析了语码转换的形成与传播。它丰富和发展了语码转换的研究,指出了模因论的广阔运用前景和较强的解释力,对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文文本,尤其是广告文体之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在文本中能够实现语言的功能.本文将中文广告文本作为语料来研究语码转换的语言元功能.  相似文献   

17.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句子、语篇等层面出发,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阐述了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翻译性质和翻译方式,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模糊性语言,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有助于调和、妥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  相似文献   

18.
现代广告语的翻译不单是语际转换行为,而是应该更多的考虑东西方消费心理、文化习俗、语言结构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段,才能使广告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际方式,由此衍生的网络英汉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为人所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分成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从语言结构角度分为句际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从认知角度,语码转换划分为有标记转换和无标记转换。网络英汉语码转换具有非正式、及时性,网络英汉CS发生在对等场景中,主要以句内转换为主、附加语转换为辅、少量存在句际转化等特点。网络英汉语码转化的功能主要是吸引注意、彰显个性,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满足群体认同感,表达文化认同,促进语言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错误分析理论和学习者第一语言转换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习得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可以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其中语际错误是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积极进展的证据。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典型错误素材,指出第一语言转换是二语学习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运用会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