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是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根据既有的人权国际保护的规范与机制,以及"保护的责任"的国际新观念和原则,国际社会应当承担和履行保护国内人民免遭强迫失踪的国际责任。为开展和推进强迫失踪问题上的人权国际保护,国际社会逐步确立和发展了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这些机制界定了国际社会承担履行人权保护责任的基本内容、职能权限、程序和方法等。但是,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在职能权限、介入程度以及适用范围等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其实际运作也尚未得到主权国家的充分认同与合作。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将"保护的责任"所蕴含的总体性的原则观念和框架义务作为新的原则指导和动力,不断地完善与强化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并且充分地发展和运用其他各种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是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强迫失踪问题,要求主权国家保护国内人民免遭强迫失踪的国际规范已经逐步得到确立和发展.“保护的责任”则是国际社会人权保护观念与原则的新发展,其所蕴含的总体性的原则观念和框架义务对各种人权保护构成了新的原则指导和依据,以及相关规范进一步变化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在“被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问题”方面,需要依据“保护的责任”的国际新观念与原则不断地明确和强化“强迫失踪问题”的国内治理责任和实践,同时,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保护的责任”的内涵构成与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主要错误在于歪曲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夸大了个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美国来说,搞人权外交由来已久。然而,90年代以来,“人权高于主权”论广为传播却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人权高于主权”论的直接目的在于为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逃避干涉别国内政的责任,服务于它们既定的国际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融入人权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本世纪初开始,受全球契约的影响和鼓舞,联合国人权机构试图制定相应的治理准则。公司人权责任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人权理事会通过的《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所设置的“保护-尊重-补救”框架不仅为公司的人权尊重责任规定了一套规范性的指导原则,还设立了公司履行尊重人权责任的一般原则,确定了公司人权责任的范围,提供了人权负面影响的防控、缓解和消除以及相关救济措施。这些规定对于塑造公司人权态度,传播人权理念和促进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权与主权视角下的人权保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权与主权关系理论在不断演变,从开始的"主权高于人权论"转变为"人权高于主权论",再发展至"人权和主权平等保护论",都对人权的保护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权保护也逐渐由单一的国内保护上升为复合的国内和国际双重保护.中国在坚持"人权与主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基础上,实施人权双重保护制度,并积极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人权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的协调发展和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主权关系理论在不断演变,从开始的“主权高于人权论”转变为“人权高于主权论”,再发展至“人权和主权平等保护论”,都对人权的保护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权保护也逐渐由单一的国内保护上升为复合的国内和国际双重保护。中国在坚持“人权与主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基础上,实施人权双重保护制度,并积极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人权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的协调发展和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环境人权成为继人权、环境权后又一大理论发展,它将环境保护和人权保护相结合,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层级,同时充实了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虽然从环境人权的保护现状看,发达国家在此领域要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跨国公司的约束、国际组织的介入等多种途径提高本国环境人权的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8.
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本国公民的责任,当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本国公民免遭伤害时,国际社会有权干预。保护责任源于冷战结束后集体安全从"保护国家安全"转向"保护国家和公民并重"所面临的挑战。自2001年干预与国家主权委员会正式提出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以来,经2003年名人小组的部分肯定以及2005年秘书长的报告和世界首脑会议的进一步规范,保护的责任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规范。保护的责任包含了国家保护责任和国际保护责任两方面内容。该理论说明了国家主权不仅是国家对其公民的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保护其公民基本人权的义务与责任,这是对传统主权概念的新发展,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界人权宣言》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书 ,它为国际人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带动了世界范围内人权思想和人权意识的广泛传播。但它也有局限性 :没有把发展权列入人权领域 ,没有解决好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主权国家之间、人权共同标准与各国内政之间的关系 ,以致现在国际上对这些问题仍争论不休 ,甚至有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 ,干涉他国内政。 2 1世纪面临的人权问题仍会很多 ,而消除贫困、实现发展权应是新世纪的头等人权大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社会对跨国企业人权义务的重视,人权保护在国际投资法领域也逐渐得到认可。然而在国际投资仲裁的条约解释中,投资者人权义务涵摄于国家人权义务范围内,这不仅会使人权概念在法律论证中降低说服力,还会误导投资者怠于承担社会责任。透过复杂性理论来看,仲裁庭受缚于二阶观察的历时性方法,难以应对投资环境中的人权期许。因此需将视角推至三阶观察层面,选取教义学方法将人权理念代入具体国际投资条约条款,完成信息冗余的处理以确保系统内部之多样性。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在解释上具有基础性、包容性和模糊性,更易解释人权给投资环境稳定性带来的变动,应将其加入投资者人权义务的概念与标准,以此应对人权对国际投资法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欧、美、非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欧、美、非三洲的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与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相比,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更具可行性。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在人权保护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人权的国际保护有重大启迪作用。尤其是个人申诉制度,对人权的国际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完善了国际人权的权利主体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联合国在人权领域主导并构建了一系列公约、条约和人权机构,形成当代国际人权机制。韩国对人权机制的参与渐趋积极,表现为批准、加入和落实核心人权公约;在联合国人权机构中表现活跃,尤其是参与人权理事会;倡导和传播新的规范,例如保护的责任。韩国的行为可从利益与身份追求两个维度解析。利益驱动力来自国家、朝鲜半岛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身份追求表现为韩国欲通过"中等强国外交"寻求国际社会"正常国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人权的实现和维护产生着重要影响,企业人权责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在人权方面的责任准则》草案试图直接为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种商业实体规定强制性的人权责任,但因各方之间的分歧最终未能获得通过。经过随后的多年酝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于2011年6月通过了一份《工商企业与人权:实施联合国"保护、尊重和补救"框架指导原则》,以"软法"的形式对工商企业如何尊重人权和预防其活动在人权方面的负面影响作了规定,对于推动企业人权责任国际规范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条约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法上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从一般理论到部门法发展了国际法、从程序到实体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条约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法上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从一般理论到部门法发展了国际法、从程序到实体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相似文献   

17.
国际联盟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联盟成立以后,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而广泛的工作,具体主要体现在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一些机构的建立及其活动.虽然国际联盟的这些人权保护活动并不具有系统性和经常性,但毕竟在人权保护的国际进展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二战结束以后人权保护真正进入国际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国际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的依据包括国内法(东道国法律和母国法律)、国际法、非正式的规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等。在人权保护领域,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母国虽有能力却大多不愿积极地规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来自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跨国公司的自律尚不足以成为其承担人权责任的有效保障。强化跨国公司国际人权责任的措施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条约强化母国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责任,二是制定有约束力的直接适用的国际法规则以规制跨国公司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欧洲人权机制经历半个世纪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为国际人权保护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也为亚洲建立自己的区域人权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欧洲人权机制的分析来阐述对亚洲区域人权机制建立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突现,西方一些学者便以"人权国际保护"为借口主张"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进行"人道主义干涉"。本文从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之间复杂的双重悖论入手,逐步分析两者的关系即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尊重国家主权应当受到各国及国际社会的同等对待,最后针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界限提出启动人权国际保护的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