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传统组织模式以及中国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荒漠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的特性,并符合中国西北地区工作规律的荒漠化防治"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这有利于有限水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生态全球化,与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相适应.中国环境法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多方面的趋同,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将适用完全同一的环境法律.全球法律重构是一个多样化统一的进程.中国环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反对"法律殖民主义",又要反对"法律民粹主义",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的泛滥和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以联合国为主导,各主权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性艾滋病防控监测机制、发展国际综合防治体制、援助发展中国家、明确国际共同规则与共同行动。随着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中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的确立,地区性合作与全球性合作、非政府间合作与政府间合作相互渗透,国际合作中人权保护的新发展,使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得以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由此拉开一场席卷全球的、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序暮,这场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经从局部性质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遣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通过对此次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一步阐述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力求在危机中独善其身,以此实现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晚清政府推行司法制度改革,内容大多来源于西方近代法律的移植,尤其主要以德国法为蓝本.这场法律移植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它使中国传统的司法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迈上了近现代型的发展轨道,并且成为其后"中华民国"立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偏差会导致政策执行的非预期结果。基于对中国北方五地荒漠化防治的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政策执行的不良偏差问题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表现与机制。基于政策偏差程度和偏差成因两个维度构成的四象限,将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归纳为四类:扭曲的地方利益观和政绩观导致的象征性执行、制度约束缺乏导致的替代性执行、政策执行素质以及创造性政策执行缺乏导致的机械性执行、目标群体参与性不足导致的抵制性执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执行偏差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7.
非典疫情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一场全方位的挑战,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法制问题是个很突出的现象.本文就抗击非典所引发的关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法律进行探讨,肯定其在抗击非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与河西源区沙尘暴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在全国荒漠化、沙化趋势普遍得到遏制的今天,以民勤为典型的河西走廊荒漠化、沙化趋势却在不断扩展,成为目前中国北方五大沙尘暴最严重源区之首.沙尘暴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要有效地防治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和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西北地区而言,影响荒漠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对具体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影响有独特的作用和规律,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体制和制度问题都是经济法学传统的、固有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经济法学大有可为.住房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及"次贷"危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法,需要动用各法律部门尤其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原理,综合系统地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1.
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石漠化仍呈扩展趋势且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而国内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供给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推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国石漠化防治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加强中国石漠化防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妥善选择能够调动一切石漠化防治力量的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治理是桂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石漠化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的表现 ,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目标、治理原则、治理重点和治理措施的合理确定和实施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概况,并基于56个样本县的调查统计数据,总结了伙伴关系项目下防治活动开展的情况和项目成功实施的相关经验,进而分析了荒漠化土地防治成效。研究表明,伙伴关系项目框架下一系列土地退化防治活动,促进了荒漠化土地防治、农牧民生计的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构树种植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扶贫项目,构树因耐碱耐酸的特性能在石漠化土壤中生存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自身植株的经济价值又能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黔江区拥有南方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逐渐严重,导致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收益逐年降低。无论是利用构树治理石漠化土地,还是通过发展构树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都相对欠缺。本文在黔江区扶贫攻坚、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对构树扶贫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对其遇到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借鉴湖北及贵州两省构树扶贫模式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帮助黔江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乡镇减轻生态灾害并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严峻形势 ,该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以及面向2 1世纪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要求等方面阐明了福建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须不断进行直观实践教学改革 ;详细阐述了本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经历的思路和历程 ,并介绍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路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介绍了我国沙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原因,认为只要控制人为干扰,并采取防治措施,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很快就能自我恢复。同时文章介绍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范围、任务、方式和目标,并指出完全依靠打28-64万眼井,长期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林草植被生长,一旦引起地面下沉,会永远失去地下水库。该文建议要以水定井,严格控制超采,实施节水林农业,还认为从长远考虑,要尽快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才能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