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职业革命家” 是列宁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 列宁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他博大精深的建党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具有特色的思想,就是要建立一支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的事业的“职业革命家”队伍。早在1897年列宁在流放地考虑建党问题时就提出了培养职业革命家的思想,并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2.
列宁作为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他进行革命斗争的初期,就十分重视理论斗争的伟大意义。他在1902年2月写成了《怎么办?》一书,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部革命文献中,列宁着重批判了轻视理论,否定理论作用的经济主义思想,提出了“没有革命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原理,今天,我们重读这部著作,感到异常亲切,列宁告诉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倾向同机会主义的寸髦宣传密切地融合起来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六十周年! 列宁同志生前十分重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思想建设,对其进行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建党学说是列宁主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坚定性的理论指南.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他认为:要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首先要把布尔什维克党建设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有铁的纪律的、受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拥护的党,那末,我们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内存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重温列宁的建党学说,坚持和学习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即将在我国翻译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邦格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邦格认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唯物论哲学在当代也需要发展,而不能停滞下来。他强调唯物论哲学应当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使自己现代化。邦格把建立科学的唯物论作为自己一生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且取得了积极的、重要的成果。 邦格于1981年出版了《科学唯物论》一书。在该书中,邦格致力于使唯物论精确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我国学者张华夏认为,“邦格的唯物论十分系统地概括了系统科学所揭示的本体论原理和范畴,所以他可以视作是当代系统论唯物论的代表人物。”邦格的唯物论也具有战斗性,他对当代一些哲学家,科学家对唯物论的种种责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批评。 近年来,邦格进一步将他的哲学思想系统化,并出版了八大卷《基础哲学》。其中有:(1)《意义与指涉》(语义学一);(2)《说明和真理》(语义学二);(3)《界世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列宁离开我们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四十年,但他的伟大思想永远是引导无产阶级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思格斯关于文学倾向性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正>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认识、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列宁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列宁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在宣布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指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的成就上。一九一九年初,列宁在谈到苏维埃政权的任务和困难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呼吁:“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而这些科学、技术、艺术却在专家们的手中,在他们的头脑里”。为了真正完成我们已经抱定的事业,就应该依靠他们来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一个辩证法、认识论研究大纲是怎样写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辩证法家,他的反映新时代精神的《哲学笔记》,是一个辩证法的思想宝库,至今尚待深入开掘。在《哲学笔记》中,列宁为撰写唯物辩证法专著,为建立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写下了一系列纲要和规划。这些纲要和规划,凝聚着列宁研究辩证法的重要成果。《哲学笔记》是列宁探索、酝酿、孕育辩证法科学的思想实验室,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特殊的教材、一个特殊的视角,可以从“内部”、从“后台”来观察、研究和学习列宁,窥见这位辩证法大师对科学成果的探索过程和内在创作  相似文献   

9.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要协调与社会其他阶级、阶层关系的重要主张。他强调,广大阶级和阶层的充分支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和农民建立经济上的结合,争取农民政治上的稳固支持;要珍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专家,依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要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他们合理磋商。学习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对我们党不断巩固与扩大执政基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11.
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是欧洲中世纪哲学战线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论战,是当时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列宁指出,这一争论“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页)。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对后来近代唯物论特别是英国唯物论经验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尼·伊·布哈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经称他为“党的最大的理论家”、“全党所喜欢的人物。”他生活在列宁时代,经常受到列宁的教育和指点,是列宁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他曾经同列宁一道探索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逝世后,他成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阐释者和捍卫者,并为探索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洒下了热血。在当今,为了全面研究列宁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晚年思想,回击修正主义思潮的攻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原则及其创立的社会主义,我们有必要研究布哈林,并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出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强调必须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对大众进行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他重视理论教育在战胜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方面的作用.列宁认为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善于因材施教,尽量用事实说话并使用简洁的语言,他还总结了学校教育、大众教育和自我教育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列宁的这些思想对解决当代我国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要协调与社会其他阶级、阶层关系的重要主张.他强调,广大阶级和阶层的充分支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和农民建立经济上的结合,争取农民政治上的稳固支持;要珍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专家,依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要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他们合理磋商.学习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对我们党不断巩固与扩大执政基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有没有个“实质”的问题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列宁在作出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指出:“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挥。” 毛泽东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个思想,他在《矛盾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个思想,并作了重要“发挥”。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和“矛盾双方必分主次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这就把研究重点深  相似文献   

16.
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联共产党短短的几年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并在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列宁提出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 十月革命胜利了,使布尔什维克党由原来的非执政党变成了执政党。它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建立和巩固苏维埃国家,抵御敌对的资本主义的包围,根据社会主义原则改造社会,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些艰巨而伟大的新任务面前,党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和作风去适应和领导革命事业继续前进呢? 一九一七年九月列宁在《政治家札记》一文中指出:“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因此,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时,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设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从当前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关于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理论,发展了列宁有关的思想。这是俞良早等著《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一书所揭示的内容(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邓小平理论和列宁后期思想》提出,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动力体系,先后有两种设想。它认为,列宁的第一种设想,是以粮食税为主导性动力措施的设想。1921年…  相似文献   

18.
对列宁后期思想的再认识《列宁后期思想探要》,俞良早著。43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责任编辑:王建槐。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就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对于列宁思想的若干内容,《列宁后期思想探要》进行了再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他的后期曾多次指出:“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必须利用市场经济调节计划经济,同时又要通过国家计划指导和调节商品流通。这是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产生的必然性改变经济政策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时说过:在要不要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搬斯大林,而斯大林是搬列宁的。事实上,列宁的这个思想也是总结了俄国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验证,才逐渐明确起来的。他自己就讲过:“这种办法并不是一下子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由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必然性来改变我们的经济政策。”这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突出了辩证法;恩格斯和列宁的物质概念突出了唯物论、客观论和实在论,列宁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并非"完全一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这三种形态一起展示了物质概念从辩证法到唯物论和实践论及历史观的整体认识过程。物质作为"思想客体"和"属人的对象"具有社会、历史和实践的性质,是人类长期总体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