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况周颐是晚清词坛上堪与王国维相媲美的词论家,其论词要旨为"重拙大"."重拙大"涉及词格、用笔、立意诸多方面,是言意技法浑融而成的一种审美尺度.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复杂的状态,和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不断吸收圆融并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孙克强 《江海学刊》2012,(1):208-215,239
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过系统的研究,对唐宋词史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见解。其唐五代词观主要为,比较了晚唐诗与词的特点,指出二者共同之处是"丽而不流",其原因乃"风会所趋"。其两宋词观主要为,北宋词的主导风格为清空婉丽,自然天成,词境甚高;南宋词的风格特点是意境沉着、寄托遥深,思想价值最高。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对唐五代词特点的阐述是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偏颇的矫正;第二,况周颐对南宋词人的一些认识受王鹏运、朱祖谋的影响又有发明创见,不乏独特之见也有深文周纳之病;第三,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是其重、拙、大理论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重、拙、大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承继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出了"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理论。他强调性灵与寄托的浑融合一,提倡来自性灵,不能自已,自然流露的寄托。况周颐寄托论是以性灵为本的,它与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同形异质,是对常州词派寄托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杨柏岭清末民初,词学一时成为显学。“清季四大词人”①更是鼎力彰扬。他们或是整理校刊词集;或是点评批注。而唯有《蕙风词话》的著者况周颐对推尊词体的思想,给予了系统化的理论总结,饮誉当时。谭献说他“锐意为倚声之学”②。黄孝纾...  相似文献   

6.
词心初探     
词心初探吴惠娟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深有造诣的批评家。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他根据自己在词体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党风雨江山外有万不...  相似文献   

7.
若论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世人没有不知晓的;但若论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语》,知晓者就寥寥无几了。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在晚清词坛上被誉为“盟主”,“清秀四大词人”之一;其《急风词话向《人间词话癌晚清却名垂一时,被誉为“清末三大词话”之一。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话》的研究。笔者近来喜获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惠风词话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5年5月版),信有巧遇知音同道之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家论;“况周颐:人生与心灵的痛苦历程”,从况周颐的生平简历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8.
李小满 《学术探索》2015,(1):112-117
清代词家在推尊词体,将词论入诗教的过程中,对于词之女性书写的批评逐渐在词学体系内显现出独立发展的脉络。总体来看,词坛对女性词的批评离不开"情",闺情题材的本质化给予了女性词作者地位的合法性,形成女性词以婉丽为正宗的文体观念;清中期以后,对女性词的雅化要求渗透着妇德女教道德审视,却表明对女性词的批评开始剥离原本附着的男性欲望对象化符号和家国之思隐喻符号意义;随着晚清词坛论说焦点转向真情论,清代词家对女性词的批评转向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认可女性词作为抒发女性真实生活情感之文学载体地位。况周颐自成一体的女性词评论体系,表明女性词批评终于脱离符号化与象征化定位,实现了理论意义上的文体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咸丰九年(1859年)生。他自小聪明,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十八岁举优贡,二十岁举乡试。后到天京,与当时有名词人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砥砺、切磋,进步更快,一跃成为近代有名词人之一。况周颐的词作很多,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二云词》、《香樱词》、《蕙风词》。其特点:前期栖艳有骨,但往往失之尖艳;后期则家国之感,身世之忧,所触日深,词格也日益犹上。然而他最精通的是论词,他写过《香海棠馆词话》二册。《蕙风词话》一书,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文论发展到清末王国维、况周颐的词论止,已完成它在批评史上的最后一笔。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入手探索中国古文论发展的轨迹,总结两千年来文论发展经验的文章浩如烟海但对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却冷眼相待,研究论文屈指可数。这种研究的倾斜固然说明两者在古  相似文献   

11.
晚清词家况周颐把纳兰性德誉为“国初翁一词人”,又认为“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下了三百几十篇优秀的词作,足以垂之久远。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未为后人留下系统的词论之作。他的创作理论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里面,也渗透于他倚声填词的创作实践之中。而发掘他的词论,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纳兰词时必须予以探讨的课题。一近来不少论者注意到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题为《填词》的七言古诗:  相似文献   

12.
况周颐的金元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是最早较为全面地把金元词抬到词学史前沿位置的词论家,他说“词衰于元”既有程度上的问题也有时间断限的要求;他在金源词独特风格、元词的分期等问题上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意见;他接受金元词还有着遗民心态的认同、深静词境的体验、学词门径的考虑及文献整理上的要求等一系列原因;他的金元词研究在论述对象上的词学概念的拓展、评论态度上的审美心态的展开、批评方法上的知人论世的落实及艺术精神上的执著精神上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在康熙朝一度盛行,清中叶纳兰词逐渐被遗忘,直到晚清才重新获得王国维等词家的重视。民国前期况周颐、梁启超等人对纳兰词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批担任学校教员的学者通过校园授课、社团演讲等方式宣扬纳兰词,同时报刊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研究专论,纳兰词价值得到广泛认可。民国后期纳兰词在文学史书写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大众读者中受到普遍欢迎,关于纳兰词的研究成果有深度、成体系,纳兰词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平 《学术研究》2004,(8):127-131
关于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学思想 ,学术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溯其源流。其实 ,端木编选的《宋词赏心录》及相其相关评点 ,已经蕴含了“重拙大”的词学理念。端木及其《宋词赏心录》不仅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有关“重拙大”的词学理论 ,而且对此后的词学选本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亦产生了影响 ,在晚清浙西与常州两派的交融中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是晚清词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陈廷焯的“沉郁”说与况周颐的“沉著”说揭示了词的一种情感境界和词之所表达的感情深沉蕴藉的本质特征。“沉郁”说更强调感情的深厚蕴藉、温厚和平,表达的婉转缠绵,是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政教美刺寄托为参照指导的;而“沉著”说则更强调感情的深广真挚、朴厚凝重,表达的自然深透,是其“重、大、拙”词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蓼园词选》及其作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况周颐晚年所著《词学讲义》,共列词学初步必备参考书五种:一为万树编《词律》,一为戈载著《词林正韵》,一为顾从敬校《草堂诗余》,一为黄蓼园选评《蓼园词选》,一为朱孝臧选录《宋词三百首》。①在所列的三个词选本中,《草堂诗余》、《宋词三百首》的流传较广,影响也大,而《蓼园词选》在一般读者中的印象,相对地说要淡一点。况周颐致力词学五十年,博览群籍,造诣很深。一代词学巨匠,为什么要在众多的词选本中,推荐这本知名度不很高的《蓼园词选》?  相似文献   

17.
民国中期传统词律论的辨说与展开,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偏于对协律的标树之论,二是偏于对破律的张扬之论,三是主张协律与破律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一些词论家对协律的必要性不断予以强调,对如何协合音律予以探讨。在第二个维面,一些词论家对拘守声律之论不断予以批评与消解。在第三个维面,一些词论家从较为综合的眼光与更为平正的视点出发,对词律表现之道予以会通。上述几个维面,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将词律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临桂词派     
词,源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渐趋衰落,有清一代,出现了中兴局面。清初逐渐形成了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和随后的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先后统治清代词坛二百多年。同治、光绪年间,王鹏运、况周颐崛起词坛,显示出新的风貌,受到时人的推崇。王鹏运、况周颐与同时的朱祖谋、郑文焯被誉为“清季四大词人”。因为王、况都是广西临桂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临桂词派”或“粤西词派”,又简称为“桂派”。桂派与浙派、常  相似文献   

19.
清代论词绝句的运用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初期为论词绝句的最初凸现与内在演变时期,清代中期为论词绝句的正式称名与创作繁盛时期,清代后期为论词绝句的多维展开与深化完善时期。清代词论家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富于民族特色的论词绝句进行了不断拓展运用与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传世有《蕙风词》等词总集3种、别集12种,现存词作460余首。他一生的词创作及风格凡三变:初无师友研讨,为词囿于小我,抒发性灵,轻倩纤艳;中岁得益于王鹏运规诫,融入主流词坛并成为词坛主流,所作依“重拙大”,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与朱祖谋切磋,回归自我,词抒遗民哀思,声律与体格并重,凄艳浑成。况氏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史达祖,融合南北宋词之长,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体现了传统词学在近代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