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物创造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相互映带的表现方式在色红憧对工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大象思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8大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切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快带点纪四响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地不同角度地达示艺术人物的气质、襟愫、性情以及遭遇.它们在书中出现不是散漫化的随心所欲地放置,而似一面面小镜片.各有各的投射点,各有各比照联带的目标.它们有规则地与人物形益的”本体”构成着“对应”的艺术关系.产生比兴意义的互补互射的效应.具体分析起来有如不清形.1,…  相似文献   

2.
人物形象的类模式特征显示了该类形象性格的全部要点,也是我们研究该类形象的切入点。丁玲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类模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性格内在组合方式和人物结局上。从性格内在组合方式上看:性格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从性格全貌上看,呈现为一个处于冲突状态的矛盾体。人物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它只是人物在某一阶段奋斗成果的显现,而不是人物一生命运的裁夺。这结局又是充满辩证意味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评论》1984年第3期上发表了刘再复同志的文章:《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该文认为:任何人的性格世界都不是单一形态的,而是一个张力场,即存在着灵与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善与恶、美与丑等两极力量互相对立、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矛盾内容。这二极因素的有机组合,便构成真实生动和无限多样的性格状态。因此,性格的二重组合正是人物性格丰富性复杂多样性的内在机制。同时该文也认为:只有具有二重组合性格的人物才属于性格美的最高一个层次。因此,它是一个普遍性的文学原理,可称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中,尽管“义”贯穿小说始终,但由于“义”的理想化和现实性之间的尖锐冲突,忠义难挽颓波,这就使三国的历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大悲剧,一个道德的大悲剧。本文着重在于通过对理想人物(即悲剧主角)的性格分析,展现“义”是如何在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身上得到矛盾统一的,从而能对“义”——这一对数百年的民族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道德内容作出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托尔斯泰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论述.分三部分。首先.论述托氏的心理描写艺术.着重指出托氏的“心灵辩证法”正是性格的辩证法.通过对人物复杂矛盾运动的心理过程和深层心理结构的描写分析,展现出了人物性格的辩证运动过程和性格结构丰富变化的层次。其次.指出托氏肖像描写的特点在于通过包含心理内容的人物肖像描写.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气质,以及托氏在动态地描写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表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动态的内容。最后,论述托氏在小说中采取的多视角的叙述角度对子增强被描写人物的立体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是什么样的性格问题,众说纷纭。有人根据刘再复同志的:“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构成的……性格的二重组合,就是性格两极的排列组合”的见解,认为:李斯的性格是二重组合的,我觉得,这种看法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7.
间色艺术相当于恩格斯讲的中间阶段、中间环节,列宁讲的中介.《红楼梦》大量运用的间色艺术有三个主要层次:一是有大量中性色彩的人物,穿插活动于对立人物之间,使人物系列在双向互补中连成一体,形成纵横交错、左右贯通的人际关系网络;二是具体事件与人物性格内部也存在大量中性色彩的东西,不仅成为连接对立两极性格元素的中间环节,使人物性格呈现美丑交赋、善恶互泥的浑然一体,也使具体事件呈现出神象混茫,心物交融的多样统一状态;三是人物性格与情节运动的转折关头,也有个似此似波、亦肯定亦否定的前后转化过渡环节,从而演绎出万千奇诡壮丽的艺东奇境,使性格与情节发展呈现出前后统一又起伏跌宕的节奏美。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中西丝的人物塑造,主要从西丝在葛擂硬家庭中及其他人物身上所起的作用、西丝性格的塑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思想;认为狄更斯的人道改良主义思想解决了社会矛盾的理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进步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黑格尔美学典型性格理论的美学价值,阐述了黑格尔美学思想典型性格理论的哲学基础,指出黑格尔美学思想典型性格理论特征的内容,即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特殊性与明确性;坚定性与决断性。黑格尔美学典型性格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其全面论证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且运用辩证法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分析艺术形象对自然界和社会的主客观关系,即人的性格在环境中形成并受环境的制约;与此同时,人也把环境人化了。文章最后指出由于黑格尔典型性格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体系基础之上的,最终未能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剧本Jennieknows试析张绍连,肖建安改进剧本教学应该受到重视。在英国语文教学中有戏剧教学法,教师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解剖剧中人物。然后由学生实践排演剧本,因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戏剧冲突戏剧文学是以矛盾冲突为主要线索来表现社会生活。引人入...  相似文献   

11.
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与此前戏曲小说较为单一浅显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更深刻复杂的性格内涵,反映出性格“二重组合”的原理,其中有阳刚与阴柔的组合、喜剧与悲剧的组合、崇高与卑贱的组合等。他所以能臻登这一境界是因为具备两大优势:创作思想比较开放;着重发掘生活真实。鲁迅曾激赏《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恶并举”,认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实际上率先对传统格局发起冲击并开其先河的,正是“临川四梦”。  相似文献   

12.
以前对曹禺名剧<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理解,过多地强调人物身上的阶级特征,而忽略了其人文意蕴.剧本通过他与妻子的关系,写出了他性格中的文明涂饰着专制;通过他与情人的关系,写出了真情难以逾越理智;通过他与弃儿的关系,写出了血缘让位于利益.然后,将上述故事放在序幕和尾声的框架内,表现人物浓浓的忏悔意识,也传达出人类在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悲剧命运,体现出作家对人类苦难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3.
喜剧表现人物自身的矛盾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支配和制约作用的乃是喜剧人物形象自身“真”与“假”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不同喜剧人物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因而便产生了不同的喜剧性效果;同时,人物与观众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同样也表现为一种“真”与“假”的冲突,这对矛盾关系又构成了喜剧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在于:既通过传统手段表现人物的心理,又通过现代手法揭示人物的无意识;既纵向表现人物的心理流程,又通过参差对照的手法横向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既描绘人物的种种变态心理,又刻画人物的性格分裂。其文学史意义在于:丰富了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揭示了人性之恶和人的生存困境,透视出传统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所背负的沉重精神负荷。  相似文献   

15.
李劼人先生的<死水微澜>中主要人物邓幺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在她身上光明与黑暗,叛逆与贪欲,泼辣与善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者通过这一人物性格的描写,展示出黑暗社会在她心灵上的投影,详尽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6.
电力线方程及图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点电荷的电力线方程;着重研究了n=3时的电力线方程及图形;讨论了在这个图形中的具有疑问的四条电力线,它们由同一方程确定.进而说明了它们的起止,并根据电力线所满足的方程画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力线.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对三极争逐的描写,从宏观角度看,具有重大的认识意义和美学意义。其认识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三极争逐所应遵循的总体战略原则及各方主帅所创造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美学意义在于它使矛盾冲突丰富而复杂,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它把人物置于多重矛盾的汇合点上,展现了人物多方面的思想性格,凸现了人物形象;它自然形成的三条主要情节线索,构成了作品的绳式结构;它在频繁的战斗之间造成必要的穿插,形成寒热相济、张弛相间的艺术节奏。  相似文献   

18.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李自成.虽是一个尚未最后完成的艺术典型,却已凭借鲜明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倾心.作家在珍爱的英雄身上,投注了炽烈的激情,在小税的头两卷中,展现了人物多方面的性格,并着力突出其主要特征,使其独具风采,鲜明地区别于同一风云变幻时代里的其他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9.
苏雪林一生充满矛盾。她的人生选择在传统与现代中徘徊,她的性格在两极间摇摆,她的著述在创作与研究间游弋。方维保著《苏雪林:荆棘花冠》给读者还原了一位真实的苏雪林。该著的突出价值在于:以历史的态度揭示苏雪林矛盾复杂的性格与丰富曲折的心路历程;以公正的原则给苏雪林文艺批评、学术研究以充分的重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极为重视性格的鲜明生动和多样性,把人物放在矛盾极其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从性格的流动性,典型动作和细节,内心独白描写来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