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汕头市必须强化园区经济带动、产业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使产业结构具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和传统优势工业为支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贸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特色,增强汕头市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永顺县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文化体现在物质生产、制度行为和精神心理三个层面上,它们在适应现代生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作为土家族文化资源大县,永顺县把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旅游开发作为弘扬土家族文化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重点开发与重点保护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来保护与利用土家族文化,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将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自然与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陕西开放带动战略、陕西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原因、未来50年与陕西地区经济、陕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一一作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要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加快陕西发展步伐。提出发展地区经济要突出产业特色,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陕西应通过旅游、科技、商贸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是发展民用航空工业;信息产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即家电产业;输变电设备产业。优势产业是发展健康产业、医药设备、食品与新鲜食品、农产品加工业;矿业及能源工业;快速运输业;生态农业,再造一个陕西。  相似文献   

4.
从特色经济的价值特征和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揭示出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与特色经济价值实现之间所存在着密切的内在经济关系,由此成为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又一理论指导.因此,在关于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的探讨中,以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某种核心价值(如核心技术、工艺或独特文化等)为基础,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形成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模式,使民族地区各具的价值、相互关联的资源和产业实现优化整合,以推进民族地区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的转化,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有竞争力的、持续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陕西特色产业群战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发展的成功在于它的个性化与特色,区域经济的特色就是产业集群化的显现。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利用产业群战略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是地区经济规模形成与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动力,而城市的发展直接推动产业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形成。通过计量模型测算和检验城市化对产业集聚贡献度,探析各地市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中存在的差异,为各地市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西部地区是湖南省重点开发的地区,目前湖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资源极为丰富,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很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只有大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特色加工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湖南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加快湖南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是以科学技术表现的经济实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技术落后、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因此,这些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的道路。建设技术创新基地,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培育和发展大量的高新技术小企业,是创建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地区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初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本文从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土地占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指出土司制度下的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同时指出明末清初生产发展下出现的土地私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代经济发展中 ,港口产业产生的乘数效应是巨大的。实施临港开发战略 ,就是要依托连云港所具有的国内外货物中转、装卸、加工 ,国内外游客运送及临海工业、仓储信息业等特殊功能 ,加快港口规划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 ,带动苏北地区、陇海兰新地带经济的发展。同时 ,只有以港口发展为纽带联合内地共同开发 ,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核心推进开发 ,以城市建设为基础带动开发 ,才能保证临港开发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当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的时候,土家族所在的武陵地区也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就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和土家族分布的特点,以及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存量看,开发利用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整体规划,分区域实施,构建一个中国武陵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将加快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与唐宋时期和改土归流以后相比。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工矿生产的缓慢发展和商业贸易的适度发展。该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成因在于地理环境、政策措施、移民屯垦、推广技术和改善交通。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留给我们有四点启示:一是人居环境破坏问题,二是发展经济的主体问题,三是发展经济的政策问题,四是发展经济的人才问题。本文就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征、成因及启示予以探讨,以期使人们对该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改变其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调适来实现生态平衡。在传统文化、生态意识、文化调适三者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恢复生态系统的某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家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和现实看,土家族社会有一个由土家语单语社会向土家语汉语双语社会,再到土家语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使用人群和使用区域逐渐缩小以至于濒危化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土家语濒危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劳动力外流、市场交易、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现代性因素。不论放弃还是保留土家民族语,都是土家族面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一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区划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职能。合理的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本文围绕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结合贵州省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思路,提出了新的地级行政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区域经济史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它对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土家族经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规律,就可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也容易造成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差异、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不仅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而且可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继续加大,从而再度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倾斜,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应该如何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进行结构调整,推动本区域经济和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相似文献   

19.
萧洪恩教授是1986年投身土家族哲学研究的。20多年来,他历尽艰辛在土家族哲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9年,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80万字的《土家族哲学通史》一书,使土家族哲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甚至完全可以说,萧洪恩已经成为土家族哲学研究的第一人。在今天,土家族研究面临着提升学理水平、推动土家族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作攻关等艰巨任务,萧洪恩正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