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因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政治文献翻译常常遭遇各种困难。如何把政治文献中的话语用西方受众能够听懂并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是译者亟需考虑的一大现实问题。以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英译为例,运用新修辞理论,从事实呈现、受众认同和话语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在政治文献翻译中所需做出的修辞构建及其对外宣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87-92
翻译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中心环节,在新形势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拥有自身特定的翻译特点和原则,通过信息增加、信息删减、信息编译和改译等策略方法可以使政治话语传播效果大大加强。翻译传播学理论从语言和语意两个方面为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和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龚颖芬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37-141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桥梁,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修辞活动。修辞理论与外宣翻译的结合是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视角。借用以伯克为代表提出的新修辞理论中的"认同"和"象征"两个概念,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语料,从中英文词汇、句式和篇章的修辞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了修辞理论能有效指导和批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我国学者对政治修辞的研究涉及到了政治修辞理论、中国政治修辞、中国政治修辞史、国际关系中的政治修辞以及美国的政治修辞诸多领域,并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研究范畴宽泛,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性,但总体上仍处于初始阶段。今后的政治修辞研究应着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修辞理论,关注政治情景研究,立足于政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修辞策略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邱槿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3):241-246,257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政治话语当中,其翻译对于国家话语体系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19个不同主题的语篇作为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结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以及Pragglegaz团队提出的MIP隐喻识别程序,识别出语料中常见的隐喻模式,并根据隐喻模式出现的频率,聚焦出现频次最高的旅行隐喻,总结出3种隐喻翻译策略,以期为政治语篇的隐喻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电影翻译的动态观——中国电影翻译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千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110-114
综观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翻译数量的多寡还是翻译方式的变革都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及受众审美观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有理由认为,电影翻译应当与时代、受众的接受程度、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现状、观众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提出我国电影翻译应当在提高译制质量的同时走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将危机话语传播与修辞情境相结合,通过分析“杜嘉班纳”的危机话语来探讨修辞情境在企业危机话语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该企业在危机话语中修辞策略的使用及效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研究认为,在杜嘉班纳此次危机发展过程中,修辞情境对危机话语主要起到了限制及评价作用。而在修辞策略的使用上,杜嘉班纳并未采取有效的策略,同时未对受众的反馈进行反思,导致其危机话语并未实现应有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39(1):88-93
从认知翻译学研究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用典英译效度最高。中国政治话语用典英译过程主要涉及原典现实理解中的识解再现和原典现实转换中的识解重构。经过互动体验和元认知调控,构建用典英译操作模式,运用文化显化、文化隐化、文化借用和文化变通等翻译技巧,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创造,准确传递政治内涵和语境意义,获得政治、语言和文化等效,使原典心理现实和译典心理现实互为映射,达到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81-84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主体、翻译环境两方面将关联翻译观与生态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阐释了两种翻译观都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中心位置,起主导作用。论证了关联翻译观所强调的认知语境是翻译生态环境包含的要素之一。揭示了在翻译环境的概念、范围和所指等方面,生态翻译观比关联翻译观更为宽泛。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社会规约化的行为,深嵌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是社会系统内部的一种操作力量。翻译过程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以及行为者之间的关系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胡适的翻译观。胡适在翻译选本上提倡翻译西洋名著,在翻译用语上主张使用白话,在翻译方法上强调采用直译。指出胡适的这些翻译观点是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结果,既受到当时国内文学革命、西方强势文化等权力话语的支配,也与他本人的诗学追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常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6-129
忠实观是翻译实践中要实现的一个标准。中西方翻译理论中关于忠实观的阐释各有差异。分析研究中西方翻译理论中忠实观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丰富翻译理论,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视域下公示语言翻译提升策略——以长沙市主要旅游景区公示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现象目前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失误和语用翻译失误两大方面,而造成这些翻译失误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因素、专业队伍水平欠缺和标牌制作者粗心大意等。文章结合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实例,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旅游公示语翻译实践的启示。作者认为,接受美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于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礼貌性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和保护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曾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3-136
西方翻译研究由来已久,但多年来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翻译研究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更加凸显。西方古典和现代修辞哲学翻译观,为从修辞哲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结果表明:修辞哲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内容应包括修辞和翻译主体的研究、意义阐释过程的研究和知识构建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and作为并列连词 ,一般用在几个并列成分的最后两者之间。有一种情况是 ,它们出现在所有并列成分之间 ,这在修辞学上称作连词叠用。本文旨在讨论连词叠用的修辞作用及其与通常的并列用法的区别 ,并就如何翻译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林宝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49-52
借鉴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一则美国社会保险广告中话语主体为达到与目标受众同一效果所采取的修辞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作为社会行为的话语通过构建“同一”和“同体”发挥在解决人类事务中的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