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地说,流浪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成了反思现代文学对于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尊严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与作家们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关,香港女性作家特别地关怀她们所熟悉的女性生活。由于香港在中国的独特性,香港女性作家笔下的那些女性人生对我们或许是有启发性的。香港女性作家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面对着女性人生的坎坷和困惑,香港女性作家以艺术的方式仿佛作出这样的回答:使女性成为女强人或把爱情作为商品。但这些没有使他们从生活和情感困境中真正地摆脱出来,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是一个是否能够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妆饰是精神的外化。伴随着民初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传统的女性妆饰向着西装化与时装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出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地域与层次的不同等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写作,特别是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心理.作者认行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它们与社会客观文化现实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6.
“女权”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从文学作品中的古代神话女性与当代女性相比较,可以看出古今女性都存在着依附心理强、对情爱追求执著等集体无意识心理。而男性则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男女两性从人类产生以来就来处于同一起跑线。角色不同,各有苦衷和乐趣。提倡“女权”,不要过多苛求性别意识。男女只有并驾齐驱,各负其责,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成长     
1快满11岁的那年1月5日,我见到了初潮。在一条看起来很开阔的道路边上,那是一片已平整好还没有建起住宅的土地,孤零零地立着一个时刻表,这就是公共汽车站。我和母亲出去拜年回来,并排站着等候公共汽车。天气很冷,黄昏已至。因为也没什么话可  相似文献   

8.
清代女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创作的根本标志.清词号为中兴,它不仅由于拥有众多的男性词家以及不同词派的出现而形繁盛,也因为有众多女性的参与,出现了像徐灿、吴藻、顾春、沈善宝、秋瑾那样的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做出了无愧的终结.这一时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时期,女性要求摆脱几千年来遭受父权统治的命运,要求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人性的完整.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体制下,女性,特别是下岗女性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机遇,多学、多看、多掌握几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充分体现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散文看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散文是散文的一部分.文章从女性散文所描写的爱情、婚姻和生育等方面揭示了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女性教育不但关系到女性本身的前途与尊严,同时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发展。本文试从女性就业与女性教育的关系入手,探讨我国女性教育的状况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离不开西方进步思潮的推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发。它在“人的自觉”与“女性的自觉”相碰撞、相融会的态势下生成和成长,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硝烟与民族危亡的重负,促使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女性作家以昂扬的主体观念和探索精神,关注女性的自我命运: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审视女性自身的劣根性,歌颂童心、母爱。并关心广阔的外部世界:观照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政治。现代女性作家以其小说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道德礼法、经史、诗歌、女红,这些教育内容对她们的诗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道德礼法教育使女性的诗作频繁出现"三从""节义""移天"等道德礼法内容;经史教育使女性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化用经史语典,或借用经史语典言事抒情,或化用经史语典巧妙措意;唐代女性诗歌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学习男性诗人诗作,在方法上主要为诵习抄写,这样的教育特点使她们的诗歌多有借鉴和模仿男性诗人诗作的特征。同时,唐代女诗人又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为唐诗创作提供了新的关照事物的角度,使诗歌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女红教育使唐代女性诗歌中出现了较多诗歌与女红物事并现的女红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女性意识作为当代女作家笔下独特而重要的创作内容,不仅在大陆女作家笔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寻,而且在港台女性文学中也有相通的精神内容,这些都表现了当代女性自我发现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弹词是主要兴盛于明清 ,流布于南方的一种说唱文学 ,其中以女性创作的弹词最具影响力。女性之所以钟情弹词创作 ,一方面是弹词这种艺术形式适合女性 ;另一方面 ,知识女性藉此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而在她们创作的弹词中 ,或塑造叛逆女性形象 ,或表现不幸女子的遭遇 ,凸显着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9.
女性群体一路蹒跚而来,在这个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探求建立属于自己空间的途径。文章从一 些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来探讨有关女性发展趋势的启示。这些启示虽已历经岁月,但仍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传媒与女性话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女性话语系统是男女平等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主流文化曾为建立女性话语作过自觉和不自觉的努力,80年代来,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建构工程再次艰难起步,相信它会比主流文化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