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抓好这个中心环节,“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近几年来,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企业承包制就是这种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一直被列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第一部分的题目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认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十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焕发出过去从未有过的活力。没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焕发,没有村镇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没有农村以联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要正确解决好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这两方面的关系。而调整和处理好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是调整这两方面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将有助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本文主要就全民所有制企业来谈三者的经济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的活力表现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如何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呢?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这里的关键在于确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怎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呢?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富有启示的。我认为,农村改革中“统分结合”的原则,完全可以用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以增强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经济工作搞得如何,关键在于企业搞得如何;而企业搞得如何,关键在于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充分发挥出来。因为生产力在企业、大中型企业;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这个最基本的细胞,如果没有生机和活力,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重要性,是由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通过学习《决定》,我的初步理解是:围绕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需要从企业和国家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从企业来说,要搞好内部配套改革,特别要抓好改善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这两个环节,以增强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目前大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是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改变统得过多过死的经济管理体制,给企业以经营自主权,也就是从外部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获得向经营型、开拓型方向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决定》还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商业企业是从事商品流通的基本单位,建设具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业企业,是搞活商品流通、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客观要求。本文试就如何增强商业企业活力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所以《决定》明确规定,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拟就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一为什么要增强企业活力,这首先是由企业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众所周知,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论,全国已有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城市企业一百多万个,职工达八千多万人。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依靠它们提供。这说明社会财富主要是由企业直接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此,首先就应该确立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归企业支配,自负盈亏。这样做有利于企业放开手脚,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展开企业之间的竞争,使企业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生机勃勃的经济实体,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是人所公认的。然而,有少数人却担心,这样会不会使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化为集体企业,最终导致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改变呢?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大家发表了很多见解和理论构想。目前,已经显露出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性意见,即似乎一旦实现了股份化(即将现有国营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企业就会获得内在的活力。对此,我持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政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分析了造成我国经济生活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以后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以及企业地位的切中要害的分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太认识社会主义企业的特性和它的运动、发展规律,不懂得怎样领导企业,产生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出发,并且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卓有成效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现行经济体制束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的种种弊病,恰恰集中地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正确确定其中心环节,是保证改革胜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一科学诊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探索职工福利范畴 是改革职工福利制度的需要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幅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兰图。《决定》强调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  相似文献   

17.
在深化企业的改革中,不论采取哪种经营承包形式。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用最小的劳动和物质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的活力在哪里呢?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搞活企业的根本途径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笔者就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谈些看法。 一、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主人翁地位是责任感的基础,责任感是发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序马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把搞活大中型企业当作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一四大进一步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突破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最近,党中央又把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应该说,这是三次重要的认识上的飞跃。十多年来,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对如何增强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进行了许多探索,许多同志都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许多企业也走出了很好的路子,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要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提高职工素质,开发企业人才,则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因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也即企业的活力,首先表现为企业各类人员具备的知识、智能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